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Martín Vainstein:人工智能在仲裁中使用应有平衡的监管

2025-10-29 14:28:19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标准+

9月17日,2025中国仲裁高峰论坛暨中国-拉丁美洲国际仲裁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以下简称联合国贸法会)、环太平洋律师协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共同主办。

来自近30名仲裁法律界、公司实务界、学术界中外专家围绕“智联全球:共筑国际仲裁数智协作新格局”“智赋新章:规范国际仲裁数智辅助新边界”“智序未来:擘画国际仲裁数智治理新图景”三个议题发表演讲。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近500人现场参会,包括51家国际组织及国外主要争议解决机构共119名负责人和代表,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10万人次在线关注或收看。

在“智联全球:共筑国际仲裁数智协作新格局”第一个议题中,研讨嘉宾围绕数字革命与人工智能对国际仲裁生态的深刻影响展开深入探讨。

以下内容是阿根廷商会调解与仲裁中心董事会秘书Martín Vainstein在“智联全球:共筑国际仲裁数智协作新格局”议题环节发表演讲内容节选:

今天的活动主题是讲人工智能,我想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如何负责任的管控这些风险?

我们正经历着一个根本性的转型,数字革命正在重塑经济运行的方式与社会运行的方式,以及司法实践的方式。仲裁也是置身在这场变革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比如文件的审阅还有法律检索和翻译等,第三方的出资方也使用人工智能的模式建模风险和结果,当事人依赖于人工智能帮助他们预测时间线,并且起草相应的法律文件,仲裁机构也会使用人工智能使整个排期立案和沟通方式自动化。

这里有一些实际的共识,仲裁界人员是愿意使用人工智能进行一些行政性或者程序性的任务,比如排期和转录,但是对于人工智能作出实体决策还是持强烈反对。如果人工智能在仲裁中使用,是否该设监管,如何进行监管?有很多人是支持人工智能进行监管的,就是我们必须有约束的规则来应用解决例如偏见和保证公正性和公信力的问题。有一些观点是反对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比如现有的一些保障措施,包括仲裁规则,以及公正的正当程序和当事人意思自治和保密规则已经嵌入到现有的规则中,能够消除一些人们的关切和担忧,所以如果使用太多的监管,可能会影响到仲裁的灵活性。

我认为,我们应该有监管,但是不应该太严格,完全缺乏监管和指南还是会有风险,而且会让整个系统合法性受到损害。在我看来,最好的方式是通过软法的方式,通过仲裁机构之间的合作,来实施这样的变革。这些工具可以保证它的灵活性,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同时也可以去使用最新的技术,同时提供一定透明度和保障。

总结一下,讲三点,首先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否定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已经到来,它会持续进化,如果忽略它这是不现实的,我们作为律师,特别是仲裁的律师,要不断加强自我的训练和自我学习,从而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新的趋势。

第二,我们需要透明度,如果人工智能会影响到结果甚至是案件的保密性,那么当事人和仲裁庭就必须公开解决,而且要一开始设立明确的原则。

第三点,人类必须保持控制。决策、提供推理都是由人作出,不能转让或者委托给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可以协助,不能取代人的判断。如果我们遵守这一原则,人工智能是可以应用在仲裁中的,人工智能永远不能取代人在仲裁中的作用。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