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2025中国仲裁高峰论坛暨中国-拉丁美洲国际仲裁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以下简称联合国贸法会)、环太平洋律师协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共同主办。
来自近30名仲裁法律界、公司实务界、学术界中外专家围绕“智联全球:共筑国际仲裁数智协作新格局”“智赋新章:规范国际仲裁数智辅助新边界”“智序未来:擘画国际仲裁数智治理新图景”三个议题发表演讲。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近500人现场参会,包括51家国际组织及国外主要争议解决机构共119名负责人和代表,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10万人次在线关注或收看。
在“智联全球:共筑国际仲裁数智协作新格局”第一个议题中,研讨嘉宾围绕数字革命与人工智能对国际仲裁生态的深刻影响展开深入探讨。
以下内容是泛非律师联盟主席、埃塞俄比亚联邦律师协会会长Tewodros Getachew Tulu在“智联全球:共筑国际仲裁数智协作新格局”议题环节发表演讲内容节选:
为什么我们需要人工智能?在国际仲裁中,人工智能并不是什么陌生事物。全球范围内法律执业和司法体系正在发生变化,由人工智能所驱动的技术革命正在影响到经贸的各个方面,也包括争议解决。因此国际仲裁也应该在法律领域里采用智联技术,实现数智化,同时要随着法律领域的快速数字化转型。
国际仲裁因为有灵活性、可执行性以及全球合法性,因此成为解决跨境争端的首选机制,全球智联是一种数字化的转型,我们的倡议就是要为国际仲裁建立一个全球智联。通过整合不同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来创建一个网络,以便人工智能驱动的分析,能够轻松访问仲裁裁决规则和最佳实践,同时能够为律师和律所构建人工智能网络,以便不同情况和争议不同阶段使用。还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记录的保存和安全验证,以及加密文件交换,从而实现仲裁的透明度和信任。
我们要统筹兼顾AI的优势和局限性,AI带来了深刻的法律和伦理挑战,还要制定相关的规则确保实施的准确性和来源的准确性及法律推理的有效性,符合职业道德等。
我提出另外一个视角,语言障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非洲大陆,在很多非洲国家有很多的当地语言,但是人工智能想去理解并不容易,你想让人工智能去接管,在实践中是不可行的,人工智能需要输入,这些输入要用这些语言准备。如果说律师熟悉人工智能工具,但是也会发现由于语言所限没有可用的数据,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而且是许多非洲国家面临的问题,特别是最近几年在引入人工智能以后,所以这会带来当事人之间的不平衡,仲裁程序双方可能产生力量的不均衡,这也是我想提出的一个问题。
还有其他的问题,就是可获及性和多元性,这也是另一个对于仲裁生态系统的严重问题。考虑到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缺少对于这些技术可及性的不发达国家的仲裁从业人员就会处于劣势,这也是我们需要去解决另一项关切问题。这需要一个非常清晰的强制性的规则,制定这方面的规则涉及如何使用人工智能,特别是在仲裁程序中,对于我们法律行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有一定形式的指南,而且应该是强制性的,至少在仲裁中心、仲裁机构层面有这种强制性的规则。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