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主办的第九届“唐厚志大讲堂”在京举行。本次活动恰逢中国仲裁法施行三十周年和唐厚志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作为中国仲裁周重点活动之一,国内外仲裁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回顾中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历程,展望仲裁事业发展前景。
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作开场和闭幕致辞。以下内容是其致辞节选。

【开场致辞节选】
致敬先驱 唐厚志与中国仲裁的国际化之路
唐厚志大讲堂是为了纪念我国仲裁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唐厚志先生而设立。唐老曾参与我国仲裁法的制定,积极推动中国加入《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即《纽约公约》),为中国仲裁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大力倡导“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东方经验,在国际舞台上广泛宣传中国仲裁,对提升中国仲裁的国际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举办唐厚志大讲堂,既是为了纪念唐老等老一辈仲裁人为中国仲裁事业和国际仲裁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更是为了传承他们的专业精神、开放视野与务实作风,汇聚行业智慧,为中国仲裁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永动力量。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仲裁事业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仲裁制度改革,健全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7月,司法部专门召开涉外仲裁工作座谈会,研究加快推进涉外仲裁工作高质量发展,部署实施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培育工程。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如火如荼。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新修订的仲裁法。唐老多年来倡导、推动我国仲裁事业发展的不懈努力和重大贡献在新时代久久回响。
唐厚志大讲堂自2017年开办以来,始终秉承弘扬仲裁理念,促进国际仲裁文化交流,推动国际仲裁发展,打造国际仲裁交流平台的宗旨。在历届大讲堂,我们先后邀请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秘书长安娜·乔宾布莱特女士,中国首席WTO上诉机构前法官兼主席张月姣女士,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荣誉主席唐纳德·多诺万先生,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前主席叶南德先生,中国香港律政司前司长郑若骅女士,中国人民大学前常务副校长王利明教授,时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教授,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商事法庭前庭长兼大法官威廉·布莱尔爵士等国际知名专家作为主讲嘉宾,与大家交流国际仲裁的热点问题,分享真知灼见,得到了广大仲裁同仁的欢迎。如今,唐厚志大讲堂已经成为中国仲裁周期间备受关注的重要活动之一。
本届大讲堂以“仲裁的历史和现实观察”为主题,兼具历史厚度与现实意义,回望仲裁发展历程,我们能从过往的探索中吸取经验,聚焦当下的实践挑战,我们更需以理性观察破解难题,而承担起这场思想交流重任的是三位在中国仲裁界举足轻重的嘉宾。
我们邀请到费宗祎教授担任主讲人。费老今年已97岁高龄,他以坚定的法治责任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前瞻的视野格局,为仲裁人爱戴敬仰,是中国仲裁事业的“编年史”与“定海神针”。他站在司法审查层面,长期关注和支持中国仲裁发展,致力于推动仲裁与司法体系的衔接,将中国诉讼中的调解与诉讼相结合的经验融合引入仲裁领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机制。他还参与起草民法典、仲裁法等多部重要法律,为仲裁制度奠定了关键的立法支撑。费老亲临现场,他将从仲裁的历史和现实的视角分享他对仲裁机构独立性、仲裁机构和仲裁庭的关系、仲裁员队伍培育等问题的真知灼见。我们还特别邀请贸仲资深仲裁员、法国巴黎上诉法院律师陶景洲先生,以及贸仲资深仲裁员、外交学院教授卢松先生担任与谈嘉宾,与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精辟见解。陶景洲先生和卢松先生长期深耕跨境争议解决,凭借对中外法律文化的深刻理解,为大量国际商事纠纷提供了专业解决方案,也为中国仲裁与国际仲裁的复健共生搭建了重要桥梁,我们期待他们的精彩分享。
【闭幕致辞节选】
面向未来 以独立公正铸就仲裁公信力
三位嘉宾以厚重的专业素养与真挚的行业情怀,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价值的仲裁领域精神盛宴。特别是要向费宗祎先生表达我们最深的敬意:97岁高龄的费老,依然精神矍铄地来到台上,围绕仲裁机构的独立性、仲裁的系统改革、仲裁机构与仲裁庭的关系、仲裁员队伍培育、仲裁的国际化现代化本土化等核心议题,结合宝贵丰厚的经验与思考,为我们娓娓道来、字字珠玑。我想大家一定与我有同感,费老的讲授内容极为丰富,讲过去,历历在目;讲现在,清清楚楚;讲未来,目标明确;看问题,一针见血。费老作为中国仲裁事业的参与者、见证者与推动者,他的每一个观点、每一段分享,都是中国仲裁历史的鲜活注脚,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宝贵财富。同时,我们再次感受到唐老、任老(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贸仲原名誉主任任建新)等老一辈仲裁人对仲裁事业最深沉的热爱,感受到前辈们同袍并肩、为中国仲裁发展不懈奋斗的燃情斗志,为我们后辈树立了最生动的榜样。
刚才费老提出的议题,恰恰是当下中国仲裁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结合贸仲的实践与思考,我也想在此与大家分享几点看法。
第一,关于仲裁机构的独立性。这是仲裁制度的生命线,更是保障仲裁公信力的核心前提。从唐厚志先生时代起,贸仲就始终坚守“独立公正”的底线——独立于行政机关,不受任何外部不当干预;独立管理案件,从立案受理到裁决签发,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推进;独立制定规则,根据实践需求持续优化仲裁程序。正是这份独立性,让贸仲在国内外当事人心中树立了可靠形象,也成为我们应对复杂争议、赢得国际认可的底气。在国际,贸仲已是广获认可的一流仲裁机构:2021年,贸仲被业界权威的《国际仲裁调查报告》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五大仲裁机构;2025年,贸仲仲裁规则与联合国贸法会仲裁规则在《国际仲裁调查报告》中再次并列获评全球前五最受青睐仲裁规则。在国内,2023年,贸仲蝉联中国仲裁公信力“全国十佳仲裁机构”“涉外服务十佳仲裁机构”双十佳奖项,仲裁公信力,涉外仲裁服务两项指数均位居首位,且是唯一双指标超90分的仲裁机构。未来,我们仍将以更坚定的态度、更务实的举措,高点定位建设国际一流仲裁机构,让“独立公正”成为中国仲裁的鲜明标签。
第二,关于仲裁机构和仲裁庭的关系。二者不是对立关系,而是“服务与保障、监督与支持”的有机统一。仲裁庭是案件审理的核心主体,贸仲始终坚持“尊重仲裁庭独立裁决权”的原则,为仲裁庭提供高效的程序支持——从案件材料的及时传递,到庭审安排的精准对接,再到裁决书的规范审核,每一个环节都致力于为仲裁庭创造良好的审理环境。同时,我们也通过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仲裁程序合法合规,既不越位干预仲裁庭的实体裁决,也不缺位忽视程序正义,这种良性互动,正是贸仲案件审理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保障。
第三,关于仲裁员队伍的培育。仲裁员是仲裁事业的核心力量。作为中国首家涉外仲裁机构,贸仲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涉外仲裁员队伍,撒下了星星之火燎原大地的火种。长期以来,贸仲始终将仲裁员培育作为重点工作:一方面,我们持续优化仲裁员聘任标准,吸纳全球范围法律、经贸、科技等领域的顶尖人才;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举办培训、案例研讨、国际交流等活动,帮助仲裁员更新知识储备、提升审理能力。如今,贸仲在册仲裁员已达1881人,覆盖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贸仲仲裁员不仅是案件的审理者,更是中国仲裁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将涉外仲裁的第一手经验和深刻认识,转化成为各自涉外法治工作领域的延伸优势,对立法、司法、政策制定、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产生了积极的深远影响。今年,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为明年5月贸仲仲裁员换届开展各项准备工作,为进一步打造国际化、多元化、专业化的仲裁员队伍继续前行。
第四,关于仲裁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这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以本土化为根、以国际化为翼”的有机融合,这也是贸仲近70年实践中始终坚守的方向。作为中国首家涉外仲裁机构,贸仲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让中国仲裁与世界接轨”的使命:我们最早引入国际商事仲裁规则,率先吸纳全球范围内的仲裁员,致力服务不同国家当事人的商业习惯与诉求。但同时,我们始终立足中国实际,推动中国仲裁走向世界舞台:比如刚刚费老重点提及的“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东方经验”,已经被国际所了解、研究、认同和吸纳;再如融合东西方先进经验的最新仲裁规则,还如兼顾纠问式与对抗式的审理模式,等等。正是这种“扎根本土、拥抱国际”的实践,让贸仲既赢得了国内当事人的信任,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更成为国际仲裁界研究“仲裁软实力”的重要样本。未来,贸仲仍将继续平衡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让中国仲裁既能“走出去”参与全球服务,又能“扎下根”服务本土发展,真正实现“以中国特色引领国际实践,以国际视野赋能中国发展”。
编辑:薛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