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厚植少年爱国情怀 探寻中共三大百年历程

2023-11-10 15:30:39 来源:央广网
分享:
-标准+

央广网广州11月1日消息(记者 官文清 见习记者 刘杨 实习生 孙嘉辰)10月30日,“大开‘研’界·走读广州”——广州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活动走进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本次真研学示范课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通过带领中小学生对中共三大历史的认识与探究,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

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调研活动(央广网发 孙嘉辰 摄)

“真研学”之还原真实历史场景

跟随伟人足迹,见证春园“青春志”

1923年4月,中共中央从上海迁驻广州春园24号。直至同年9月初,这里一直作为中共中央机关的主要办公场所,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革命的中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和全国革命的历程。1923年6月中共三大期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张太雷等部分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众多革命先驱在此工作、生活。他们在春园研究国共合作的方式和策略,起草中共三大的宣言和各项决议草案,制订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在《春园青春志》研学课堂里,南沙区南沙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在导师的带领下走进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通过参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代表的办公室以及春园二楼会议厅等复原历史场景,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当年革命先驱们在春园生活和奋斗的经历。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影像桥创作,将春园的历史文化、革命先驱的故事等元素融入影像作品,展现春园见证历史的独特视角。“看到革命先烈曾经生活、办公的地方,我感触很深,就像是一种隔空对话,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会把党的历史牢记在心,不忘来时路。”参加研学活动的翁钰同学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说。

在深入了解春园的故事和历史背景后,同学们还阅读了中共三大代表有关青春的诗文,感受代表们激扬奋斗的青春;同时进一步探讨青春励志与坚守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追求。

同学们诵读青春诗文(央广网发 孙嘉辰 摄)

学生代表分享研学心得(央广网发 孙嘉辰 摄)

“真研学”之体验真实考古工作

做一日小小“考古学家”,“解密”中共三大

在没有手机、导航定位等智能设备的年代,如何找到已被炸毁的会议原址?在《考古解密中共三大》的研学课堂中,来自白云实验学校初二级的同学们将从考古探索的角度,还原中共三大会址的求证过程。

中共三大会址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了深入了解这段历史,同学们将体验做一日的小小“考古学家”,通过寻访调查、考古验证、复原探究三个实践环节,了解考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首先,同学们实地走访了东山口历史文化街区,追寻革命先驱们的足迹,百年前的会址周边街景示意图也在学员们的笔下勾勒而成。

同学们在东山口历史文化街区调研(央广网发 孙嘉辰 摄)

除了走访和查阅档案资料,如何才能实证会址所在?答案是通过考古发掘。通过分析地层堆积中的相关遗物遗迹情况和填写剖面图信息,同学们在会址遗址现场,实地还原当年的考古验证过程。对会址遗址的所在堆积进行推测过程的求真与求实,让同学们亲身体验考古工作的艰辛与乐趣,也是中共三大求索精神的延续。

会址建筑有多少层楼?座向如何?墙体和门窗又呈现出怎样的历史风味……在收听革命老同志及旧街坊的模拟访谈录音后,在战火中不幸被炸毁的会址建筑,也渐渐有了轮廓。通过访谈信息的相互验证推导,这座曾汇集革命先辈的建筑、他们为革命殚精竭虑的场景,也越发的真实可见。从遴选信息互证,绘图修改校对,从无到有,中共三大会址建筑草图终于在同学们的手中逐渐成形。

考古环节体验结束后,同学们结合学唱、合唱、动作演绎的方式重新演绎《国际歌》,无论是演唱《国际歌》的鼓舞激励,还是中共三大代表们的矢志求索,都是不灭的理想之光。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负责人向央广网记者介绍:“通过本次与学校共同研发的真研学示范课程,我们期望能够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带领他们对中共三大的历史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为优秀革命传统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与激情。”

编辑:高弼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