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与死神交手20余次,赚了

图① 韦勇先在擦拭排爆车。

图② 队友帮韦勇先(中)穿戴防爆服。

图③ 韦勇先(左一)与队友分析可疑爆炸物。

图④ 韦勇先在安装水炮枪。

图⑤ 韦勇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并研究各类炸弹的构造。
□ 法制网记者 马艳 文/图
□ 法制网通讯员 李晓芳 刘宇俊
韦勇先,柳州铁路公安处特警支队排爆大队主排爆手。从事排爆工作5年来,韦勇先先后处置各类涉爆现场40余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次,个人嘉奖1次
“鼓足气,屏住气息,目不转睛,用双手把缠绕的导线一一分离,把外围包裹物层层剥离,切断供电电池……”一步、两步,身着“厚实”防爆服的韦勇先凭借其过硬的排爆本领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红线绿线之间准确判断,果断剪线,将爆炸装置成功排除,与死神擦肩而过。这是日常排爆训练的一幕,像极了影视大片中紧张的排爆情节。
2014年底,韦勇先到南京参加公安部举办的排爆培训班,学成归来,成为了柳州铁路公安处特警支队的一名排爆能手。他曾先后参与了2015年柳州白山站爆炸物处置、2018北京中非合作论坛等任务。5年来,排爆小组变成了排爆中队,又变成了排爆大队。因工作调整,成员几经变动,但韦勇先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我就喜欢惊险刺激的感觉,太过枯燥的生活我反而不习惯呢。”韦勇先将一场场面临生死考验的排爆现场说成了一个个平淡的人生经历。
“柳州铁路南站疑似发现危险物品,请柳州铁路公安处特警支队排爆大队立即赶往现场,立即赶往现场!”韦勇先接到上级指令火速赶往现场。2019年1月22日下午,南宁铁路公安局柳州公安处特警支队、柳州公安处柳州南站派出所联合开展了寄递渠道包裹反恐排爆应急演练。作为第一排爆手的韦勇先受命出征。
“精准剪线”“无声判断”“争分夺秒”……在仅有的3分钟以内,果断剪线,将正在启动的爆炸装置成功排除。短短3分钟的背后,得益于韦勇先上千小时的苦训。
“我身上这件排爆服有70斤,我一个人可穿不上,每次必须由两位同事配合我。”每次执行完任务脱下帽子都是一脑门的汗。顺利排爆后端着厚重的帽子倚着墙擦汗是韦勇先最常见的姿势。
“别的我都不信,我就信这身衣服,它可是我的‘护身符’咧。”排爆服可以防止碎片伤害,防止灼伤,但如果爆炸物近距离爆炸,即使穿上它,也会危及性命。每次出征,都可能是最后一次。
2009年从广西警察学校毕业后于同年加入宁铁公安队伍,5年的派出所工作韦勇先也没有停止对拆除危险物品的热爱。“就是喜欢,看到一个电路板就想着搞懂它的工作原理,怎么安全拆除。”2014年,特警支队有空缺,他立刻申请调入特警支队,之后又进入排爆大队,一干就是5年。
“爆炸装置也分很多类型,不同的爆炸装置我们会采取不同的起爆方式。”战场1分钟,场下10年功。为了达到战训相结合的目的,韦勇先常常会利用休息的时间自己钻研排爆知识。要拆除爆炸装置,首先就得了解怎么制作爆炸装置,他的宿舍和家里摆满了自己购买用于练习的线路和电路板。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2015年白山站的那起爆炸物处置了。”2015年10月3日10时07分接到上级领导通知,在白山站K566+300米下行左侧发现一疑似爆炸物,要求特警队到现场处置。
“当时正好是柳城接连发生爆炸,最后我才知道爆炸了17起,7人死亡2人失联51人受伤。一时间人心惶惶,想到爆炸物四处爆炸的画面我也慌,可是没办法,我是第一排爆手,只能往前冲了。”他在两名副排爆手的帮助下穿上70斤重的排爆服,戴上近20斤重的防护头盔,犹如头顶两个大西瓜,牵着便携式X光机,径直走向了现场的嫌疑物。此时能听到的心跳声随着时间的流逝无限扩大。
他借助光线,看到是一个白色硬塑料盒(自制包装,长20厘米,宽10厘米,高8厘米),里面捆绑一块电路板、有几根导线、黑色粉末包,有些没有实际作用,只是为了迷惑伪装。韦勇先仔细观察纵横交错的电线,确认这是一个疑似爆炸物并用绳钩组远程对疑似爆炸物进行拉动测试,检测是否会有反能动爆炸装置。凭借经验他顺着线路将危险物品进行转移,采用爆炸物摧毁器对疑似爆炸物进行摧毁的方式解除了炸弹。
整整20分钟过去,100米警戒线外的同事终于看到韦勇先举起“OK”的手势,大家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
身为一名排爆手,韦勇先与同事常常游走在死亡的边缘,与爆炸物亲密接触。但同时他又是一个丈夫、准爸爸,为了不让妻子担心,每次完成任务后他都要洗两三遍澡,将身上的汗味洗掉。他总说,每次排除危险就是一次与死神的较量,至今他已经与死神交手20余次。他开玩笑似地说:“成功排爆那么多次,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