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何昱蓉)“好着呢,都好着呢。”面对记者,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乡坪垭村的李吉地卓玛略显羞涩,但是她生活的幸福感都洋溢在脸上。

李吉地卓玛脸上写满了幸福
以前,李吉地卓玛一家6口住在山上,老公常年外出打工,自己在家种地和照看3个孩子,日子还过得去。不幸的是,今年年初灾难降临,一次意外致使她老公受伤落下残疾,一家人的天要塌了……这时,当地政府伸出了援手,为她申请低保、帮她将全家搬到了山下,住上了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还扶持她开了一间小卖铺,现在的李吉地卓玛重拾起了生活的信心。
在坪垭村,一座座藏式的小二楼整齐划一,外墙色彩鲜艳,风格别致,给人古朴壮美之感。驱车前往高处的易地扶贫搬迁观光台,别有一番风情。远处的山峰巍峨险峻,山脚下的藏居有序排开,一边是以“十四颗佛珠”为主题的1号安置区,一边是以“莲花永驻”为主题的2号安置区,二者整体空间的融合,形成充满藏式风情的莲乡珠地,达到“宁静致远,莲花永驻”美好景致视觉享受。

坪垭村一座座藏式的小二楼整齐划一
据坪垭藏族乡干部强丽娟介绍,新坪垭的发展定位是打造成市区联办的民族团结示范点、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区、生态文明和民族风情旅游村。武都区特别邀请四川阿坝州设计院进行设计,规划综合布局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除了37户非农户,其余1199户于2018年10月25日已经实现整体搬迁,从山上搬下来的居民生活有保障,主要是依靠退耕还林、景区、企业三方面的收入。”强丽娟说。
位于陇南市武都区白龙江南岸山腰地带的坪娅藏族乡是全市25个特困片区乡镇之一,坪垭乡山体九沟八梁,沟壑纵横,地势险要,全乡9个行政村有8个依次向西散步在海拔1100-3200米左右的高山上,村民们背山而居,滑坡、泥石流、地面垮塌自然灾害就像一把悬在群众头上的利剑。

以“十四颗佛珠”为主题的1号安置区
2015年3月,武都区正式提出决定对坪垭藏族乡实施整乡易地扶贫搬迁的总体构想,明确指出,对坪垭藏族乡实行就地开发扶贫政策,投资大、耗时长,且不利于当地生态恢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只有将坪垭藏族乡群众搬出大山,才能避让地质灾害、保护资源环境,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促进坪垭藏族乡可持续发展。如今,全乡搬离世代生活的故土,在搬迁的过程中,按照精品工程、样板工程打造新坪垭,在精细美特上下功夫、做文章,不贴瓷砖、不修院墙、不装铝合金栏杆,既要体现浓郁藏族风情,又要展现时代新风貌,用革新的精神打造具有坪垭特色的藏族风格。
坪垭藏族乡乡长孟主干说,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启动以来,陇南市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快安置区建设步伐。截至目前,11个公共单体建筑项目全部实施,坪垭中心小学、幼儿园搬迁开课、1号安置区主干道路硬化通行;派出所、公共服务中心、卫生院、五保家园主体封顶,预计2018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以“莲花永驻”为主题的2号安置区
坪垭易地搬迁符合政策实际,顺应贫困地区的发展需要,搬迁对于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和实现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易地搬迁对于坪垭藏族乡而言就是一次浴火重生的改革。就在11月28日,坪垭藏族乡的异地搬迁被列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候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