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绘就古城保护“法治底色”

绍兴越城检察运用公益诉讼“利剑”助力古城保护

2022-08-15 17:24:58 来源:法治网 作者: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春 通讯员陈媛媛

浙江绍兴是一座拥有25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9.09平方公里的古城核心区域,拥有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88处。立足古城保护,运用公益诉讼“利剑”助力古城文物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检察院用责任和担当书写出高分检察答卷。

5年来,越城区人民检察院找准公益诉讼与古城保护的结合点,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工作,办理涉古城保护公益诉讼案件49件,被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授予“全面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一周年成绩突出集体”。

推动古桥保护工作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绍兴被誉为中国的“古桥博物馆”,更有八字桥、广宁桥、光相桥、迎恩桥等13座古桥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越城区人民检察院在调查中发现,辖区多座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桥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除自然侵蚀外,还存在修缮不及时、保护不足、监管不力等情形。针对这些情况,该院向文物行政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严格履行文物保护监管职责,及时发现和查处破坏文物违法行为,并加强对文保单位的日常监管。

在该院的建议下,文物行政部门组织力量对辖区内80余处古桥文物开展排查,会同属地政府制定修缮、监控方案,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并组建起一支140人专群结合的业余文保员队伍。此外,区政府还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越城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了全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

“古桥文物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将持续跟进古桥文物保护工作,让绍兴古桥这张‘金名片’熠熠闪光。”该院第六检察部主任任小宝说。

凝聚多方治污合力

古桥下,湍湍流动的环城河水似乎在诉说这座千年古城的故事。此前,绍兴环城河受雨污水混接、混排问题所困扰,一度成为基层治水工作的痛点、难点。

时间回溯到2020年11月,越城区人民检察院开展守护“美丽河湖”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时发现,辖区内有一公共雨水口长期向环城河排出污水,致使环城河部分河段遭到污染。

该院当即成立办案组,会同属地街道检查辖区内排水管网,发现部分雨污水管道老化破损,存在混接、混排等问题。据检察官介绍,当时正值雨水多发期,雨水口排泄量大,且因缺乏有效监管,沿街店面时常向雨水井偷倒污水、污物,导致环城河水体污染愈发严重。为此,该院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督促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监管部门彻底清查排水管网破损、积淤及雨污混接、混排等突出问题,从源头分流根治。

诉前程序启动后,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监管部门协同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部署整改工作。会后,相关部门即刻对排污口作围堰处理,并组织100余人次对沿街店面进行宣传劝导,提高商家的公共意识,自觉杜绝倾倒污水行为。与此同时,对辖区内雨水管线开展清淤、雨污分流等整改工作,从源头上推动构建“绿色”排水机制。

在多方通力协作下,“雨污合流”问题得以整改,城市排水“毛细血管”终于顺畅了,环城河水在古桥下欢快地流淌而过。

数字赋能提升质效

今年6月,越城区人民检察院联合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以下简称“绍兴市名城办”),设立绍兴古城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创新实践基地。该基地现已被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确定为全省公益诉讼检察创新实践基地。

此前,该院与绍兴市名城办签订《关于建立绍兴古城保护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试行)》,就加强信息共享与协作配合、共同做好古城保护法治宣传教育、建立日常联络机制等达成共识。

据悉,该基地以数字化古城信息管理平台为依托,实现4个系统即时连接,34个部门302类涉古城保护数据归集共享,为古城保护利用提供了数字化新路径。

“古城是绍兴城市的根、历史的脉、文化的本,需要凝聚社会的共识和合力,共同推动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越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周江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该院将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借助数字化古城信息管理平台,加大数字赋能、提升监督质效、促进专项治理,将基地打造成公益诉讼工作成效的示范基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宣传阵地、古城保护公益诉讼越检品牌的创新高地。

编辑:温远灏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