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浆洗警事:在“鸡毛蒜皮”间穿梭,在“万家灯火”里守护

2023-06-14 14:14: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春赏金铃,夏望繁星,秋观满月,冬晒暖阳。走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你可以将一年四季的美景都尽收眼底。作为这一方热土的平安守护者,成都武侯公安浆洗街派出所就伫立在锦江河畔、万里桥头,全所91名民辅警在昼夜更迭、四季轮转里,用心用情演绎着具有浆洗特色的“枫桥故事”。

郭学彬:用好“烂笔头”,耍好“高科技”

在浆洗街派出所社区警务队有很多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好手”。这些年来,他们主动融入社区治理,悉心帮助辖区群众解决各种困难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之时。因而,在浆洗街2.38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到处都能看到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每天早会前,所上的老“国优”、社区警务队民警郭学彬在办公桌前翻看工作笔记本,本上认认真真手写记录着每日工作、例会内容、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他逐页翻看更新,对照完成进度“销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大事小情,我还是习惯记下来,确保工作上滴水不漏。”这是郭学彬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的工作“打卡”。其源于早年军旅生涯保留下来的习惯。多年的基层经验,加上勤于记录和思考,他一直被同事们尊称为社区工作的“百事通”。

近年来,随着智慧公安建设的不断深入,基层警务工作驶入了科技信息化快车道,民警接处警都配备了执法记录仪、移动警务通,材料审批、案卷建档也都通过电脑完成。对于郭学彬来说,警用装备在变,但警务工作的本质没有变,踏踏实实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变。于是,没有几年就要退休的“老郭”主动向年轻人学习,很快便掌握了新装备的使用方法, 并将其熟练运用到了社区警务工作中。

“他要跟别人好了,不和我过了!”去年夏天,辖区一对夫妻数次发生矛盾并报警,甚至一度走到要离婚的地步。郭学彬每次出警都通过执法记录仪和移动警务通,做好相关调解记录和证据保存。工作中,郭学彬主动与双方谈心沟通,同时找周边群众了解相关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劝导小两口最终重归于好。

“老郭,这么难调的纠纷你都搞得定,怎么办到的?”面对同事们的疑问,郭学彬认真回答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我在调解过程中做了大量走访调查,了解到丈夫因为家里缺钱兼职了两份工作,累得每晚回家都‘挺尸’,不明所以的妻子怀疑丈夫出轨了,多次发生口角。搞清楚情况后我就想方设法让小两口把话说开,说开了也就互相理解了。当然,处理好纠纷后,我都会把纸质记录和执法记录仪视频整理归档,以备规范化检查……”

陈朝林: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该做的

“枫桥经验”就是努力办好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每一件小事、急事和难事,走好新时代公安工作的群众路线,探索创造更多依靠基层、帮助群众的鲜活事例,与辖区居民群众搭建起警民连心桥,当好群众贴心人。

早上7点,开车出发前往单位;8点,了解前日警情,顺便整理好手头工作;9点45分,接到指令立即处警;11点,带队前往责任区巡查;14点30分,现场调解纠纷;19点,到辖区孤寡老人家里坐坐,顺便帮助他们置办些食材……这是社区警务队民警陈朝林的日程安排,要是遇到五天一轮的值班,处警、巡逻、调解纠纷,24小时运转,节奏更快。但年复一年,这位民警坚持了整整9年。

今年1月的某天深夜,正在值班的陈朝林接到群众报警,在某小区附近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找不到家了。陈朝林迅即赶到现场,发现老人可能患有阿尔兹海默症,记不清自己的家在哪里,只是含含糊糊地说了楼号和单元号,现场也没法查出老人的身份信息。

隆冬的深夜格外寒冷,为了将老人送回家,陈超林先将该小区所有保安集合起来逐一询问,但大家都反映没有见过老人。于是,陈朝林凭借自己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人熟、地熟优势,推测老人可能是独居,且可能就住在附近的老旧小区,随后便开车将老人带到蜀汉街社区,一点点引导老人回忆住家信息,最终帮助老人找到了家。

在一次反诈宣传走访中,一名群众抱怨家中电脑中了病毒,一直弹出带有诈骗信息的弹窗,怎么也关不掉,很是苦恼。“这不巧了吗?” 陈朝林笑了笑说,“我会电脑,这点事难不倒我!” 于是,陈朝林熟练地将电脑中的垃圾软件卸载,安装好防毒软件,还向这名群众发放了反诈宣传卡片,提醒他上网时一定保持警惕,切勿点击陌生链接,更不要随意向陌生账户转账,避免上当受骗。

王赖冶:我们肩章不同,但是初心一样

“走遍辖区的每个角落,为老百姓多办事、办实事”,这是浆洗街派出所每位民辅警的工作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用自己的双脚,“跑”出了辖区平安,“跑”出了群众点赞。

王赖冶是1988年出生的小伙子,前几年通过辅警招录参加了公安工作,先是在巡警大队巡逻“打街”,后被调整到了浆洗街派出所参与社区警务工作。小伙子很精干,走起路来脚底生风,工作中还很会“来事”……

今年4月的一天,王赖冶正在派出所值班室录入报警信息时,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从外面气冲冲地走进来:“你们派出所是怎么搞的,我的户口到现在都不给我上。”女子的大嗓门让其他群众都皱起了眉。一看这情况,王赖冶也不急,而是热情地将女子请到接待区,倒上一杯热水,请她慢慢说。但女子说话完全没有逻辑,前言不搭后语,只反复说自己一直没有户口,其他的怎么也说不清楚。于是,王赖冶马上联系女子住地社区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原来该女子叫张某,从小有精神障碍,父亲去世多年,母亲也八十多岁了,现卧病在床。大概20多年前张某与在成都务工的眉山籍男子徐某结婚后随男方回眉山居住,在这过程中不知什么原因变成了“黑户”。去年张某到社区反映,要求补上户口,去了几次都没有办成,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了解清楚情况后,王赖冶将张某的信息录入电脑查询,发现确实没有户口信息,于是笑呵呵地对张某说:“你的情况我都清楚了,你先回家,谁都不要再找了,一个星期内我帮你把户口办好,送到你家里去。”第二天,王赖冶便和社区民警前往张某曾住地走访调查,证实其确实出生在辖区蜀汉街社区,2002年嫁到眉山。随后,王赖冶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档案局、民政局查找张某的人口普查表、结婚证等原始资料,确认她的实际生活轨迹,后在分局户政大队的支持下,仅用三天时间便将张某的户口信息补上了。当把户口簿送到张某家时,她母亲拉着王赖冶哭着说:“我苦命的姑娘还是有好心人帮忙啊。”听说张某的户口补上了,邻居们也都围上来纷纷向王赖冶道谢。

浆洗街派出所社区警务队,是辖区百姓眼中“最接地气”的警察,在社区的旮旮角角,总能看到他们的照片和联系方式,他们是24小时在线的“110”,是百姓身边的贴心人,他们扎根社区服务群众,为百姓安居乐业而奔波忙碌……(赵芸 周泽康 文/图)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