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张宇:让无声证物“发声”

2025-05-27 09:59:30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宇

在张宇的工作台上常年堆满各类物证:带血的衣物、残缺的骸骨、模糊的生物检材。20年来,他踏遍3000多个案发现场,检验4万余份物证,出具的1800余份鉴定文书中,藏着让凶手无所遁形的“基因密码”。

作为辽宁省丹东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副大队长,张宇可谓荣誉满满: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公务员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4次、个人嘉奖5次;曾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丹东好人·最美警察”等称号。

2020年3月1日,丹东市公安局的实验室里,张宇趴在显微镜前,手中的镊子夹着一条破旧的碎花裙。这条来自17年前命案现场的物证,在17年间经历了10余次检验都无果。而此刻,张宇在裙角缝隙里发现了针尖大小的淡褐色斑迹……

2003年王某被强奸杀害案中,传统检验技术的成功率仅有7%。张宇将物证拆分为13个单元,反复试验6种提取方法,在第72小时终于捕获到完整STR基因分型。“就像拼图,每一片都可能是最后一块。”他独创的“亲缘认定分析法”,通过家系图谱将全国77个比对家族缩小至4个,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于某。当警方将其抓获时,这个潜逃17年的厨师面对铁证,跪倒在地。

在公安部“清痕缉凶”行动中,张宇24天连破4起命案积案。他创造的“白+黑”工作模式:白天让民警采血,自己通宵比对,通过这种模式,他将原本3天才能完成一轮的比对工作缩短到1天,极大提高了破案效率。同事回忆:“那段时间实验室的灯就没灭过,他趴在桌上打盹的样子,像极了守着鸡蛋孵化的老母鸡。”

2011年冬夜的丹东某小区,煤气泄漏的“滋滋”声让整栋楼的人陷入恐慌。

张宇到达现场时,刺鼻的煤气味弥漫在楼群中,周围居民纷纷撤离,远远地站在警戒线外,眼神中满是惊恐,现场气氛紧张到了极点。警戒线外还有人哭喊:“屋里还有尸体。”

没有丝毫犹豫,张宇大步迈向那间随时可能爆炸的屋子。浓重的煤气味扑面而来,他强忍着不适,深吸一口气,跨过堵在门口的尸体冲进厨房,缓慢而又有力地关闭了阀门,煤气泄漏的“滋滋”声消失,危险源得到解除。

此时张宇已感到头痛欲裂、恶心难忍、身体变得无力、视线变得模糊,只能凭借着顽强意志艰难地朝着屋外挪去。

大楼外,围观群众看到他出来后先是一愣,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当时满脑子都是‘快’,晚一秒都可能爆炸。”张宇说。

2022年4月,一本凝聚着张宇无数心血的《丹东公安法医DNA技术简明手册》诞生。

回想起编撰手册的日子,每一个夜晚,当城市进入梦乡时,张宇家中的书房却还是亮着灯。他自己起草、自己编辑、自己排版并印刷了这部内部资料,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表述,还配上许多简单生动的案例和图表。

当这本手册免费配发给丹东市公安局所有基层办案部门时,大家满是敬佩和惊讶。敬佩的是,张宇能够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明白最难懂的专业技术,而这正是基层民警在一线实战中最急需的知识武器。惊讶的是,这需要花费大量心血制作的工作手册竟然是张宇这个大忙人完成的,他哪里来的时间、哪里来的精力呢?

2024年,张宇的两位亲人相继离世,最大的痛苦往往无声,最痛的哭号没有回音。张宇只能将悲伤埋在心底,他将悲痛化为动力,连续破获两起命案,这无疑是告慰了被害人和家属,也是他默默用行动回应亲人对他工作的支持。

20年来,张宇直接比中认定犯罪嫌疑人1400余名,破获各类案件2000余件,认定50余例无名尸身源,成功寻回49名被拐卖儿童。他共计破获命案29起,包括25起命案积案、4起命案现案。艰苦的付出、累累的硕果、让罪犯落网、让逝者安息,让破碎的家庭得以团圆,让公平和正义不再缺席。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