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私刻公章全程造假 警方摧毁生产仓储批发链条

1.5亿元特大制售假冒品牌灯具案成功破获

2023-11-28 12:56:23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蹲下!都别动!”在一处昏暗的自建房中,民警冲进隔板间实施抓捕。3名网店客服正坐在电脑前跟消费者沟通折扣信息,厂房里堆放着不少假冒灯具和打标机,有些已经贴牌装箱,等待物流发出。

这是执法记录仪留存的打掉1号窝点的画面。

近日,重庆警方集合梁平、九龙坡、沙坪坝三地警力,一举抓获龙某某等犯罪嫌疑人47人,查获假冒品牌照明灯具成品、半成品9万余套,挽回企业经济损失300余万元,全案涉案金额逾1.5亿元。这是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昆仑2023”专项行动取得重大战果的一个缩影。

单月销售额达15万余元

“我从网上搜索LED灯,浏览到这家店铺商品介绍比较全,就下单了10盏大灯、5盏小灯,总价比实体店便宜四五百块钱。”消费者王先生经营着一家装修公司,据他回忆,“用了十来天,光源明显减弱,质量跟之前买的正品差太多。”

“找店家,电话不接、消息不回。我又去找市场监管局维权,问这批货怎么跟之前买的不一样?”王先生说。

“品牌方也接到了多起消费者投诉,而且从统计数据来看,公司市场份额已受到负面影响。”这批案涉灯具品牌的法务经理袁先生告诉记者,此类售假网店通常是订单式制假,仓库里存着白板灯,接单后再打标贴牌。如果没有公安机关介入,企业自身很难追溯。

“今年上半年,我们编撰了《重点企业品牌刑事保护名录》及实施办法,设立警务联络员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副总队长陶建东介绍,警方全力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和“昆仑2023”专项行动,做实惠民利企。

“作为警务联络员,我在走访涉案企业过程中获得了消费者投诉购买到假冒灯具的线索。”梁平区公安局食药环支队民警陈念回忆,互联网某电商平台一网店长期以正品售价六折的价格销售假冒品牌贴牌灯具,单月销量高达15万余元,严重侵犯了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陈念立即围绕该网店网上购买、销售等各方面情况展开侦查。“嫌疑人从网上购买了大量灯具灯珠、激光打码机、包装纸箱、防伪贴、不干胶袋等原材料,并多渠道发布销售品牌灯具的广告信息。”陈念说。

“经过梳理,我们确定了23家网店在多个互联网平台销售疑似假冒的品牌灯具,还根据市场需求制造畅销款式并贴牌。店里销售价格低于正常价格,商标不规则不整齐,包装盒粗糙。”陶建东介绍,通过前期侦查,一个涵盖集生产制造、仓储运输、电商销售为一体的制售假冒品牌灯具犯罪团伙逐渐浮出水面。

在13处窝点抓获47名嫌疑人

根据案件特点,办案民警迅速摸排出该团伙生产窝点、仓储窝点具体位置,梁平区公安局副局长曹江带队赶赴现场开展实地侦查。

“该团伙生产、仓储、批发窝点全都处在城乡接合部,地域环境复杂。”曹江介绍,该团伙窝点多、人员复杂、人员流动性强,给侦查带来了很大困难。

针对这起案件的复杂情况,专案组调整侦查方式,循线深挖、深度研判、跨省核查、耐心摸排,力求实现打源头、端窝点、断链条的目的。

“为了弄清楚出货、进货、上下级关系,我们兵分多路,分析研判、摸排调查等侦查工作同步进行。”陈念披露,便衣民警乔装打扮成快递小哥和租房客,寻找机会进入涉案灯具加工生产窝点内,发现了电脑、标签打印机、激光打码机等多种制假工具、原材料。

“经过3个多月的侦查,专案组成功明确了以龙某某为首,涵盖集生产制造、电商销售、仓储运输为一体的制售假冒灯具犯罪团伙,查明犯罪嫌疑人47名,生产、仓储、批发窝点13处。”曹江说。

10月13日,抓捕时机成熟。

重庆市公安局组织梁平区公安局出动100余名警力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抓获嫌疑人47名,查获各类假冒品牌照明灯具成品、半成品9万余套,假冒商标等包材28万余套,挽回企业经济损失300余万元,扣押物品涉案价值近1500万元,全案涉案金额逾1.5亿元。

“我们在现场还查获伪造公章十多枚。”据陈念介绍,龙某某等人私刻了十余家企业、单位的公章,伪造质检合格报告,全流程造假,冒充正规授权企业堂而皇之销售假冒商品,警方扣押的涉案商品存货装满了6个集装箱。

贴牌100元成本仅10元

“经查,2018年以来,犯罪嫌疑人龙某某等人纠集同乡亲友,在某工业园区租赁厂房,生产各类无标识白板灯具,并利用白板灯具贴标生产假冒国内外多种品牌的灯具,在多个电商平台网店上冒充正品,最后通过快递物流配送至全国20余个省市。”陈念说。

记者了解到,犯罪嫌疑人通过网店平台、电话、社交软件等方式,通过精心准备的话术获取消费者信任,吸引消费者下单订购。

“如遇到批量订购的大额买家,犯罪嫌疑人运用‘品牌代理’潜规则等专业话术,以打折让利为饵,以伪造的正品质量文件为凭,在签订的购销合同中不展现相关品牌,诱骗买家签订合同。”陈念说。

袁先生拿出两块不同规格的品牌正品灯具,对比发现:假冒灯具外观与正品高度相似,但生产工艺粗糙,存在安全隐患。

曹江解释道:“犯罪嫌疑人制假成本极低,贴牌100元的灯具制假成本仅10元。不法分子以此‘发家致富’,继而吸引更多亲属、老乡投身制假贩假行业,亲缘化、地缘化特征非常突出。”

目前,相关网店已关闭,该案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灯具家家都用,假冒产品很容易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双十一”在即,陶建东提醒消费者,要注意甄别从正规渠道购买品牌商品,如果购买到假冒商品,及时联系有关部门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