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人民法院推进构建“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新格局

群众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2022-09-02 14:02:46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8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推进构建中国特色“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新格局工作座谈会,促进纠纷解决渠道更方便快捷、更多元可选、更成本低廉。

截至目前,“总对总”合作单位有12家,全国四级法院以及7.8万个调解组织、6.9万家基层治理单位、32.8万名调解员在调解平台开展调解工作,为当事人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解纷服务,平均每个工作日有4.7万件纠纷在法院调解平台进行调解,平均每分钟有57件成功化解在诉前。

制度体系日益健全

“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旨在发挥中央国家机关、全国性行业协会对下指导管理职能,将各单位分散在省、市、县、乡各个层级的调解资源进行最大限度集约,并集成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实现“一次对接、全国覆盖”,做到“一平台调解、全流程在线、菜单式服务、一体化解纷”。

自2019年以来,最高法陆续与中央台办、全国总工会、中国侨联、全国工商联、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小企业协会等单位建立纠纷解决合作机制。不到三年时间,“总对总”对接工作迅速铺开、飞速发展,多元解纷“朋友圈”不断扩大,诉调对接机制日益健全,在线多元解纷模式更加成熟。

“人民法院多元解纷链覆盖领域不断增加,诉调实质性对接效能充分释放,联治减讼、联调化讼成效显著。”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胡萌指出。

《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最高法出台在线调解规则,与各合作单位联合下发涉台、劳动争议、涉侨、民营经济、价格争议、劳动人事争议、涉退役军人、金融、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知识产权、涉中小企业等矛盾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统一了在线委派、视频调解、司法确认等程序运行规则,形成以在线调解规则为基础、类型化多元解纷文件为主体的科学规范、有机衔接、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各地法院普遍联合相关部门制定落地文件,推动在线多元解纷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

“我国互联网司法已经从方式变革走向了模式变革,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司法现代化过程。”胡萌研究发现,随着制度探索与规则构建的推进,司法从时间线单一、场景封闭的传统模式发展为时间线开放、场景多元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解纷力量更加充沛

数据显示,最高法“总对总”对接单位从2020年年初的3家,增加到2021年的8家,再到2022年年初的12家,“总对总”覆盖面更加广泛,“品牌”效应更为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各合作单位加大推进力度,通过平台对接或人员入驻等方式,推动本系统越来越多的调解组织、调解员与四级法院进行对接,不断充实行业专业调解队伍。“总对总”调解组织和调解员数量从2020年的566家、2350人,增长到2022年8月中旬的18847家、44269人,增幅分别为3230%和1784%。

其中,中央台办、全国工商联、中国侨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总对总”调解资源基本实现四级法院全覆盖。全国总工会、发展改革委价格认证中心、中小企业协会试点范围扩大到19个、21个和20个省(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今年启动入驻工作,已完成对接的省(市、区)分别为30个和10个。

从合作单位入驻调解力量情况看,今年上半年,入驻法院调解平台数量最多的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分别达5302家和8351人。入驻调解组织在1000家以上的有全国总工会、中国侨联和全国工商联,分别为1382家、1019家和2713家。

座谈会上,一直在参与涉台纠纷调解工作的福建省漳州市台胞调解员陈欣松通过连线分享其工作体会:“涉台‘总对总’诉调对接建立后,纠纷处理更便捷、更高效,尤其解决了台商经常在两岸跑,线下调解不好安排的难题。如前段时间我调解的台企工伤赔偿纠纷,台企负责人在台湾,我们通过线上调解、线上申请司法确认,不到半个月时间便成功解决纠纷,领取司法确认裁定书。当日,劳动者就收到了全部赔偿款。这样零成本、高效率化解纠纷的方式让台胞、台企充分感受到司法的温度、热度、速度。”

调解质效显著提升

从调解效果来看,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中旬,人民法院累计在线委派“总对总”单位诉前调解纠纷76.7万件,调解成功率67.3%。诉前调解纠纷量、调解成功量、调解成功率逐年增加,人均月调解量从2020年的1.8件,增加到现在的10.2件。今年上半年,22.5万件纠纷在诉前成功调解,比2021年全年调解成功量还多出10.6万件,调解成功率比2020年增加了11.7个百分点,平均调解时长10天。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认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广泛应用,与社会组织日益增多、社会自我解纷能力日益成熟密切相关。借助社会化矛盾化解机制,更加注重纠纷解决的社会效果,更易于被人接受。同时,有助于实现案件分流,真正促成简案快审。”

从合作单位情况看,今年上半年,诉前调解纠纷量最多的是银保监会,为99137件;调解成功数最多的为全国总工会,达66747件,人民银行调解成功数也超过4万件。调解纠纷量超过2万件的为中国侨联、全国工商联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其中,侨联调解成功率达78%。发展改革委价格认证中心调解纠纷量近2万件,中小企业协会调解纠纷量近1万件。中央台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证监会调解成功率远高于平均调解成功率,分别达80%、89%和93%。这表明,随着“总对总”机制运行更加顺畅,调解员调解技能不断提升,多元调解质效持续提高,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司法应发挥好引领、推动、保障的作用,支持和辅助社会组织和机构完善其解决纠纷的制度体系、机构设置,提升其纠纷解决能力和规范化程度。”汤维建说。

据介绍,下一步最高法将持续深入推进“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使群众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让在线多元解纷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一张“金名片”。

编辑:杜洋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