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公益诉讼检察凝聚乡村善治合力

2021-02-25 14:25:01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 -标准+

本报记者 闫晶晶

2月21日发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新世纪以来,这已经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8年聚焦“三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结合检察职能落实好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是检察机关的职责所在。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批公益诉讼检察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旨在发挥示范作用,提供办案指引,促进各级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更加准确把握“三农”领域办案重点和法律政策界限,提高办案质量和效果,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落地

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兜底手段。国家为贫困人口提供救助,却有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违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

河北省沽源县原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西辛营乡在落实国家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和贫困人口赡养政策中履行职责不到位。沽源县检察院立案调查后,通过询问走访发现,有的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填报不真实,乡政府在核查工作中未严格履行入户调查、邻里访问、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民主评议、结果公示等程序。个别具备赡养能力和条件的子女,将赡养父母的义务推给社会,既损害国家利益,又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0年6月20日,沽源县检察院向西辛营乡政府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书,建议对已享受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和贫困人口赡养政策的相关人员进行重新审核,严格落实申请审批程序,全面核实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对不符合政策条件和处于贫困人口渐退期的居民,区分不同情况,落实应退尽退、应保尽保政策。

西辛营乡政府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立行立改,对全乡23个村已享受该政策的1819户进行重新审核,取消了3户不符合政策条件人员的申领资格,并对13户处于贫困渐退期的家庭完善了档案,落实了动态管理。

不仅仅是这一个乡,沽源县检察院经进一步调查发现,辖区内其他乡(镇)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问题。

丰源店乡某村村民兄弟姐妹四人,80多岁的母亲在村里独自一人居住。2019年,其母亲住房被列入危房改造范围,需政府与其个人共同出资在原址修建新房,但该村民及兄弟姐妹拒绝出资为母亲住房进行改造。全面了解情况后,沽源县检察院干警对当事人进行了劝诫,签具了劝诫书,当事人表示会为母亲进行危房改造,并积极履行赡养义务。对个别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行为,沽源县检察院共依法支持起诉3件。

针对扶贫领域存在的问题,张家口市检察院部署开展专项监督活动,包括沽源县在内的17个基层院主动与当地民政部门和乡(镇)政府对接,督促取消了479户不符合享受政策条件的申领资格。

检察机关督促乡镇政府、民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及时取消不符合政策条件人员的申领资格,通过支持起诉等方式,督促赡养义务人履行赡养义务,以点及面,区域内同类问题得到了全面整治,确保了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落地。

保障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培育提升乡村产业品牌,有利于增强乡村持续增长力,推进质量兴农。针对假冒劣质农产品侵害消费者权益、影响农产品品牌声誉等问题,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保障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箬阳乡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质和气候条件,地处高山,种植箬阳茶一直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20年以来,一些商户使用质次价低的劣质茶叶冒充箬阳茶,不仅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而且严重破坏箬阳茶的品牌声誉,侵害广大消费者和茶农、茶企的合法权益。

“疫情防控期间,市场本身难做,市面上还有很多假冒的箬阳茶,不仅品质没保障,还把箬阳高山茶的名气搞臭了。”一家茶企总经理说。

2020年4月8日,婺城区检察院决定立案调查。在前期摸排的基础上,检察机关调取在售茶叶标识、进销货凭证等书证,查清部分商户存在从外地低价购进其他品种的茶叶,并使用伪造的箬阳茶标签在茶叶外包装上贴标后高价销售等违法行为。更令人忧心的是,经委托专业机构对10余种“李鬼”箬阳茶叶进行抽样检测,涉案茶叶的铅含量超标三倍。

2020年4月29日,婺城区检察院向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对违法商户作出处理,依法规范对茶叶市场的管理,加强对箬阳茶这一地方特色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和品牌保护。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83家茶叶经营户、240余批次茶叶产品进行抽查,查扣问题茶叶220余公斤,对9家违法主体作出行政处罚。同时,婺城区检察院向区委、区政府汇报案件情况,推动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联合开展箬阳茶产业专项治理行动,有效净化了茶叶市场环境。茶农、茶企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收购与加工,成了箬阳茶叶一种产业新模式。

办案过程中,检察机关针对暴露出的箬阳茶品牌保护意识欠缺、生产管理体系散乱、质量标准缺失等问题,向政府部门提出加大茶产业规范保护、提升箬阳茶商标品牌价值的对策建议。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9月22日,“箬阳龙珍”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评审。该地理标志拟保护面积1300公顷,惠及54个行政村的3000多户茶农,当年人均增收可达20%以上。

“相比政府部门,服务脱贫攻坚我们能够做的工作也许并不多,这件事也不算大,但是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努力!”婺城区检察院检察长李良才说。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在最高检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良庆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督促整治废弃农资包装物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推动相关部门共同建立了废弃农资包装物回收处置闭环管理模式,实现了综合长效治理。

良庆区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区农业农村局、镇政府在已有专项公共资金保障下,对于废弃农资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未落到实处,大量内含毒性的废弃农资包装物随意丢弃在田间或与其他垃圾混同处理,农村土壤、水源持续存在受污染风险。

该院发出检察建议后,各部门合力整治,截至2020年12月底,城区共投入40多万元在4个回收中转站增建了防渗漏凹槽和消毒池,累计回收废弃农资包装物300余万件,总重量达75.94吨,并全部交由专业机构外运处置,回收处置率达100%。

办案过程中,良庆区检察院积极延伸检察服务,推动相关部门共同建立健全“农户自行收集—回收企业集中—中转站分类—专业机构处理”的废弃农资包装物回收处置闭环管理模式。目前,区政府已将此事项列入2021年重点工作。

乡村振兴、治理为先。同样,在农业作为主要产业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处南疆的第一师是棉花、水稻的主产区。农用薄膜因具有保温、保墒、增肥、除草等作用,被大量用于农业生产。一段时间以来,第一师辖区各团镇、连队未及时回收农用残膜,致使其大量堆积在田间地头,残留在土壤中的塑料薄膜难以降解,形成大面积“白色污染”,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

按照属地管辖原则,阿拉尔垦区检察院、阿克苏垦区检察院、沙井子垦区检察院对此案立案办理,及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经过整改,共设立残膜回收站6个,回收废旧残膜360余吨,治理被污染耕地19.74万亩,地膜回收率达到90%。整改期间,检察机关深入田间地头跟进监督,通过面对面讲解、印发宣传手册、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等方式,宣传残膜的危害和使用者的义务,提升了职工群众的环保和绿色发展意识。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职能,推进形成了促进依法行政、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公益的良好局面。“希望通过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能增进社会各界对‘三农’领域公益保护的关注度和认同度,形成乡村善治合力。”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说。

本报北京2月24日电

编辑:杜洋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