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新春走基层

群众把他的警民卡放在户口本里

2021-02-09 15:42:51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战海峰 文/图

图为刘永久(右四)和娄贵川到群众家里走访。

临近春节,重庆市巴南区丰盛镇街头明显热闹了很多。

一大早,《法治日报》记者就赶往丰盛派出所,准备跟随社区民警到村里走走。

还没走到派出所,记者就被路旁的一幕吸引:一名头发花白的老民警拦住了一辆疾驰而过的电动自行车。

“小伙子,街上这么多人你骑这么快干嘛?头盔挂车把上有啥用,快戴起来。”

一通苦口婆心的教育,骑电动自行车的年轻人羞红了脸,戴上头盔慢慢骑走了。

记者没有驻足久留,匆匆赶往派出所,见到了所长胡开明。

“看到那个老同志没,他就是刘永久,群众口碑非常好,跟他出去走访,一定能找到感人的故事。”胡开明指着远处车站口的民警说。

原来,刘永久就是记者刚刚遇到的那名拦下电动自行车的老民警。

刘永久,58岁,1992年入党,从警39年,一级警督警衔。

2016年,在城区工作30多年的他服从组织安排,扎进大山深处,成为了一名服务4个山区村子的社区民警。

这天是丰盛镇的赶集日,往日人流稀少的商铺前挤满了采购年货的群众,甚是热闹。

“刘警官,忙着呢!”“刘警官,上次户口的事情谢谢你啊!”“久哥过来歇歇脚啊!”

“你们忙你们忙,我就是过来看看。”

刘永久说,派出所周围的群众有事没事总爱找他聊聊天、说说话,把他当自己人。

丰盛镇离刘永久家70余公里,到丰盛工作后,刘永久就吃住在所里,一周甚至半个月才回一趟家。

派出所3楼一间冷清的宿舍里,单人床上简单的铺盖,几件洗漱用品,就是刘永久的全部“家当”。

丰盛海拔高,夜晚湿冷。年近花甲的刘永久,跟年轻人一样住单身宿舍,吃得消吗?

面对记者的疑问,胡开明说:“我从来没听到过老刘抱怨,相反,只要年轻民警有急事赶不回来,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找老刘帮忙。”

“反正我吃住在所里,身体也好,年轻人事情多,帮帮他们也是应该的。”刘永久的话简单朴实又打动人心。

吃完早饭后,刘永久去镇上走了一圈,防疫宣传、消防提醒、交通疏导……半天时间里,记者就没见他闲下来。

午后,老刘决定带着自己的“徒弟”——入职不久的青年民警娄贵川到村里看看。

原来,去年所里来了几名年轻同志,“传帮带”的重任就落到了老刘肩上。“老刘作为我们的标杆,是青年民警的好老师。”胡开明总是说。

“刘警官来了,快进来坐坐。”在桥湾村一户农家院落,看到刘永久带着“徒弟”过来,户主老廖高兴地迎了上来。

几张塑料板凳院子里一摆,一场简单又暖心的警民联系会马上开始。

“这是我‘徒弟’小娄,非常优秀,以后就由他为大家服务,但是有啥问题都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我电话还留着吧?”

“留着留着,我把你的警民联系卡跟银行卡放在一起,保准丢不了。”老廖的一席话逗乐了在场每个人。

站在一旁,跟刘永久搭档多年的辅警徐波告诉记者,这不是个别现象,还有很多群众把老刘的警民联系卡放在户口本里。

或许,在这些朴实的山里人心中,刘永久是他们的家人,守护着他们的平安,有刘永久在,他们安心。

“跟随我‘师父’学习下来,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在村里打下的群众基础。”在娄贵川眼里,刘永久就像一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老黄牛,用主动作为、踏实能干的作风赢得了群众尊重。

老刘不善言谈,一路上,面对记者提问,反反复复就只有这几句:“我是一名老党员,要主动为群众服务,要给年轻同志作表率……”

记者手记

刘永久50多岁时,服从组织安排,前往山区派出所工作,面对角色转换,他迅速调整,走遍4个山村的家家户户。

见到刘永久时,他单薄的警服整洁之余有些褪色。警服是他最喜欢穿的衣服,不论是工作还是休息,从不离身。他说这是为了让群众第一时间看到他、找到他。他不善言谈,却用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诠释了党员民警献身公安事业,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努力奋斗的铮铮誓言。

编辑:杜洋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