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微创新”构筑大平安

​格尔木打造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0-12-29 21:17:26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萍 徐鹏

平安建设参与主体由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延伸、创建领域由城市社区向农村牧区延伸、创建方式由以块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持续推进平安细胞“微创新”活动……今年以来,青海省格尔木市以“党建+N”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为统领,持之以恒地推进平安建设,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格尔木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政法委书记宋来海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为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今年,调整充实了市委平安格尔木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省州驻格各单位、市各企事业单位等60余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机构。同时,结合省州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制定印发了格尔木市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以切实的举措,推动格尔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

创新破解治理瓶颈

格尔木市黄河路街道是青海省重要的工业园区和交通枢纽。走进黄河路街道办事处,明亮的大厅里一面“红色引擎 助力区域共建”的图解墙格外醒目,大党建工作内容在这面墙上一目了然。

指着布局清晰的示意图,街道党委书记、主任白爱芬介绍说,街道党委协调经济开发区、铁路、石化、园艺四大系统牵头单位,组建成立街道“大工委”;健全议事协调机构,与93家单位党组织签订涵盖党的建设、综合治理等内容的“契约化”党建协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解决涉及辖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治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社会治安管理等事宜;依托街道社区“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与共建单位打造集党员之家、文化活动室、社区禁毒康复工作站等为一体的“红色驿站”服务平台;从推行“红色教育”入手,组建18人的“红色讲师团”,以“大党课”的形式,广泛开展红色革命史、石油奋斗史等教育;携手辖区各单位开展“党建联筑、文明联树、民族联维、平安联创、城管联护、爱心联扶、设施联造、文化联办”的“八联”工作,达到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发展共促治理格局。

白爱芬认为,“大党建理念,找准找实了互联互动的连接点,调动起了共建单位党组织参与街道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基层党建各自为战、活动资源共享不足、服务群众力量单薄等问题”。

郭勒木德镇红柳村位于格尔木市区以东,全村共455户2100余人。2019年10月,红柳村着眼村域治理短板,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以民主推选的方式从各巷道每八户中选出一名户长,建立“一巷八户”联保小组,推行“一巷八户长”工作机制,协助村“两委”班子,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巷道自治,创建邻里和谐、文明共育、平安稳定、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不断将“民间智慧”融入村级治理全过程,提升村级社会治理水平。

红柳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善说,为确保“一巷八户长”机制有序运转,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村级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党支部实施“八户长”动态管理制度,从邻里矛盾调解、信访矛盾排查、村情民意收集等方面对“八户长”实行“季度”考核,综合评价“八户长”工作实效和群众满意度。

“一巷八户长”制的推行,实现了从“群众找我办事”到“我找群众服务”的转变,在探索乡村精细化管理、共建共治方面取得了可喜效果。

协作夯实平安基础

86.84%、92.38%、93.10%,从2017年到2019年,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三年上升,被评为海西州综治优秀地区一等奖,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今年,格尔木市继续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制定了《格尔木市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为基层社会共建共治添砖加瓦。

格尔木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曹建虎说,“推进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有力提升了格尔木市基层治理能力。

按照“地域相连、习俗相通、资源共享、人员相熟、便于管理”的原则,把全市按单位型、小区型、出租房屋型、商户网点型、特殊人群聚居型等类别,划分成277个工作网格,配备兼职网格员861名,推行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的精细化、网格化动态管理;发挥网格员信息采集、政策宣传、疫情防控、矛盾化解等作用,营造“一网多能”“小网格大民生”的社会氛围;依托覆盖率100%的4级综治中心信息平台,实现行业部门间资源共享、力量整合。

在全市主要路口和广场建成并启用13个公安便民警务站,投入专门警力,承担辐射范围内警情接处、突发案事件应急处置、治安巡逻、打击现行违法犯罪,提升发现能力和管事率;立足“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整合派出所和社区力量参与协同共治,打造“警社联动”网格化治安防控模式……

今年以来,为加强社会面防控工作,格尔木市公安局在全市交通枢纽、重点单位、要害部门等场所,建立了多个动态化警务执勤点,严密管控各类突发事件。并创新构建了“巡警+交警+城管”2+1+2的综合执法工作模式,通过统一调度,集中行动,形成合力,加强了道路交通安全及社会治安动态监管,打击了占道经营、扰乱社会治安、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减少了不稳定因素发生,有效提高了见警率和管事率,实现了城管执法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双赢。

法治筑牢和谐防线

“建成以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心为核心,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窗口为载体,村(居)公共法律服务点为基础的‘市—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采用微信联席‘坐堂接诊’方式,构筑法律咨询、网上调解、法律援助初审、司法鉴定引导等综合性法律服务于一体的‘菜单式’热线平台……”说起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格尔木司法局局长何均龙如数家珍。

何均龙介绍,在做优法律服务的同时,立足做实人民调解,畅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渠道,建立完善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三调联动”大调解工作机制;常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协调会议制度等各项制度机制。成立了181个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对道路交通、劳务用工等多发性矛盾纠纷,做到了早防范、早介入、早解决。并以第三方介入方式,建立了6个行业性、专门性调解委员会,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各行业各系统领域重大风险。今年1月成立的诉调对接中心,进一步规范了人民调解工作,为促进平安格尔木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金峰路派出所地处格尔木市北侧“三角”地区,属城乡接合部,也是治安乱点。辖区面积约56平方公里,有6个社区3个村。常住人口近三万七千人,暂住人口近三万六千人,少数民族占辖区总人口的89%以上。为更好地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金峰路派出所根据辖区居民多为少数民族的实际创办了“刮碗子调解室”。调解室内温馨整洁,当事人进门后,民警会为他们泡上暖心盖碗茶。在这里,当事人面对的不再是古板的会议室和严肃的民警,而是熟悉亲切的家味。甜甜的盖碗茶不仅拉近了民警与双方当事人的距离,也拉近了当事人之间的距离。

所长马成龙坦言,“想群众之想,急群众之所急”不是一句口号。只有把服务群众作为基点和归宿,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才能把群众的事情办好,才能提升群众满意度,才能让辖区社会环境和谐稳定。马成龙告诉记者,调解室成立以来,共调解1000多起案事件。

宋来海表示,格尔木将围绕开展市域社会治理体制、布局和方式现代化攻坚克难,进一步落实工作措施,培育亮点和典型,力争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