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立足职能固根本法治护航奔小康

​政法机关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记

2020-12-29 20:27:29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凡超

云贵交界处的乌蒙山脉,冬日细雨夹着寒风绵绵不绝。大箐村村民们在村口泥泞的场坝上点燃一拢篝火,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检察院调研员朱华祥与大伙围聚在一起,逐户核对账目。

“经过多方协调,剩余的393万元赔偿费已全部兑现。今天与大家核对完账目后,将如数打到每户的银行账户上。”听到朱华祥带来的好消息,村民们脸上洋溢出淳朴笑容。

自2017年主动请缨到这里挂职开展扶贫工作以来,这起多年未解决的煤矿开采损坏房屋纠纷就成了朱华祥的“心头事”。反反复复的协调、调解,释法说理,双方最终达成和解,村民权益得到维护,矿业开采得以顺畅开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国一盘棋,没有局外人。在这场硬仗中,政法机关立足职能优势,不断拓展“法治+扶贫”模式的广度和深度,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创新求实、成效显著的扶贫之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优质便捷的司法服务和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全力护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

提供便捷诉讼服务  司法职能融入扶贫

长期居住在陕西省平利县偏远山区的杨某夫妇年近七旬,房屋年久失修,属无安全住房的在册贫困户。几年前,老两口倾尽积蓄购买罗某的房产及茶园两块地,并办好相关证件。不料,罗某反悔并强行搬进争议房屋居住。

平利县人民法院判决罗某搬出房屋,但其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多次释法说理未果,法院强制腾房,杨某夫妇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坚决不能因涉贫案件得不到执行而返贫!”这是人民法院的郑重承诺。

实践中,各级法院抽调精干办案力量,构建涉贫案件快立、快审、快调、快执绿色通道,采取巡回审理、上门服务等方式为贫困群众提供便捷诉讼服务,充分发挥司法职能,服务保障脱贫攻坚。

云南省贫困地区多、贫困程度深,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会同省监委,在全国率先建立扶贫领域涉案财物快速返还联动机制,对返还原则、范围和时限及快速返还出现争议时会商等进行统一规范,促使扶贫资金尽快用到“刀刃”上。

为了解决扶贫资金监督“最后一公里”问题,甘肃省检察机关在全省14个市州的中心乡镇和街道设立派驻乡镇检察室,受理群众举报、控告、申诉,发现和收集职务犯罪线索。实现涉农扶贫资金发放到哪里,检察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确保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平安是小康社会的基石。公安部始终把平安帮扶作为定点扶贫的特色亮点,投入近5000万元帮助贫困地区更新警用设备、改造办公用房、开展民警培训,提升维护安全稳定、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加大司法救助力度  法治帮扶靠前一步

今年9月,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镇30多户村民被一起农作物种植合同纠纷困扰,寻求法律帮助。全面了解情况后,嘉峪关市法律援助中心迅速开启“绿色通道”,简化办理流程、优先受理、立刻指派。

为使受援村民维权、农忙两不误,承办律师主动上门服务,现场办理法律事务,代写起诉状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案件诉至法院,切实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

这是今年以来甘肃省司法行政机关紧紧围绕涉及贫困村、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难心事,进一步深化拓展法治扶贫“十项行动”的一个缩影。

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化解涉扶贫领域矛盾纠纷、加大对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等情况的司法救助力度……脱贫攻坚战中,各地政法机关主动“靠前一步”,以法治助力脱贫攻坚。

安徽省组织法律援助人员、村居法律顾问等走进贫困户家庭开展“一对一”法律帮扶,辽宁省农村“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对县、乡、村贫困户的覆盖率达到96%以上,海南省推行法助“绿卡”制度,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作为法援重点对象……今年5月,司法部在全国部署开展“法援惠民生 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以来,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法援服务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贵州省,检察机关探索“司法救助+扶贫”模式,与扶贫部门联系,建立救助线索移送、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常态工作联系、开展联合回访等机制,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人”。在东北,辽宁省检察机关与教育、民政等多部门共同完善命案受害家庭成员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工作衔接机制,统一规范救助流程,顺畅救助机制。

云南省公安机关通过开展见面核实、入户调查摸底等方法,精准掌握涉毒贫困人员底数,建立公安及相关部门联动的“2+N”精准帮扶模式,就近帮助安置6100多名涉毒贫困人员就业。目前,我国34个毒品问题重点整治地区实现“摘帽”,首批109个禁毒示范城市创建成效明显,全国涉毒贫困人口累计脱贫22.7万人。

产业扶贫切断穷根  造血夯基摘掉穷帽

“你们急学校之所急,为我们建设了图书阅览室、独立卫生厕所,不断美化校园环境,现在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很高。”2020年8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知了小学校长张世杰致信国家移民管理局,对其全方位帮扶改善贫困乡村学校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表示感谢。

这封从贫困山区寄来的感谢信,凝结着国家移民管理局定点帮扶三江县的倾情付出。

受领定点帮扶任务以来,国家移民管理局把教育帮扶作为提升贫困乡村发展潜力的重要举措,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改善农村基础教学条件,组织民警结对帮扶1631名贫困学生。孩子有出息,生活有希望,三江县群众脱贫致富的精气神更足了,干劲更强了。

争取产业项目、加强城乡劳务对接、“输血”变“造血”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在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政法机关所做的诸如此类的工作数不胜数——

在河南省宁陵县,坐落着面积22万亩、年产酥梨6.5亿公斤的优质酥梨生产基地。然而前些年,每到收获季,梨农们既为硕果满枝欢喜,又为滞销浪费犯愁。最高法利用信息化资源优势,整合知名电商平台,指导宁陵县确定“互联网+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打造“宁陵酥梨”等特色品牌,畅通了农产品销路。

在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中央政法委打出以党建扶贫强引领、以产业扶贫促长效等“八位一体”扶贫组合拳,累计引进帮扶资金3.55亿元、直接投入3326万元,培训基层干部13000多人次、技术人员6000多人次,帮助该旗实现历史性的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034%。

今天,在广袤的中国农村大地,绝对贫困正在大规模消除,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这份由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书写出的减贫战困“成绩单”背后,既有聚众力、汇众智、集众志的初心所在,又有政法干警冲锋在前的使命担当。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政法机关将坚持“四个不摘”要求,积极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为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记者手记

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中,政法机关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功能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助力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然而,实现脱贫不是终极目标。持续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让贫困群众卸下包袱、切断穷根,政法机关任重道远。

正如记者采访过的一位驻村扶贫法官所说,修路、种田、卖粮食是基础性扶贫工作,要通过必要的司法服务,让遇事信法、遇事找法的人越来越多,才能更好地播种脱贫种子,收获美好生活。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