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北京朝阳延伸调解触角助力社会治理

2020-12-01 12:58:58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洁 徐伟伦

不久前,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王女士通过“无诉朝阳”小程序,成功调解解决了自己遇到的烦心事。让王女士没想到的是,从申请调解到拿到经法院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书,她一趟法院都没跑。《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无诉朝阳”小程序是北京首个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在线平台,不仅可以帮助百姓在线调解、远程司法确认,还可以提供矛盾风险态势的科学评估、预测预警,是朝阳区加强矛盾风险事前防控的利器。

不过,这还只是朝阳区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一个侧面。近年来,朝阳区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手段,努力提升人民调解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中的作用,不仅借助信息化平台畅通群众利用调解解决纠纷的渠道,同时还通过大力培育第三方调解组织和行业调解组织等特色调解组织,积极参与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化解,走出了一条以调解促治理的创新之路。

“无讼朝阳”平台一站式解纷

张大妈的老伴去世后留有一套房产,关于这套房子的归属,张大妈和4个儿子始终没有明确过。为妥善处理家庭财产,张大妈找到朝阳区八里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八里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高绪英负责办理此案,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不方便频繁出门,她便引导各方利用“无讼朝阳”平台进行在线调解。经过几轮沟通,张大妈和4个儿子对房屋分割基本达成一致意向。

最后一次的“面对面”调解,93岁的张大妈在家中通过远程视频参与了调解过程,达成协议后,“无讼朝阳”平台根据调解过程记录,自动生成《人民调解协议》,各方当事人和人民调解员通过手机电子签名功能进行了签字确认。随后,调解员在平台上一键提请,调解协议便到达朝阳区法院的法官端,法官经审核后很快出具了司法确认裁定书,邮寄送达当事人。

“‘无讼朝阳’平台由是朝阳区委政法委根据诉源治理目标,结合实际情况统筹区司法局、区法院工作衔接,运用互联网技术定制的调解程序,是落实区委政法委诉源治理要求的现实举措,也是人民调解组织与人民法官工作站相结合的支点。”朝阳区人民调解员协会副会长佟桐说,“无讼朝阳”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将调解资源整合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分析、在线矛盾多元调解、调解业务培训指导、在线申请司法确认等功能集于一体,有效加强了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与司法确认的有效衔接。“目前,朝阳全区各街乡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均已加入平台,百余名业务突出的人民调解员已经参与到平台的调解工作中。”佟桐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讼朝阳”充分发挥线上调解优势,受理了大量矛盾纠纷。

记者看到,“无讼朝阳”针对不同主体的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在当事人、调解员、法官、管理员4个端口均做了个性化功能设置。其中,管理员可随时通过“调解地图”功能查看相关区域矛盾发生的趋势动态、案由分布类型等信息,可智能化预测和预警,为分析研判矛盾纠纷、区域统筹管理调解力量、建立健全矛盾分级机制、加强矛盾风险事前防控等,提供可靠的决策参考。

民非组织线下调解促治理

与线上开拓同步,朝阳区线下调解工作重点,则放在大力培育特色调解组织上。

朝阳区心连心联合调解中心主任宋景松告诉记者,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农民搬迁上楼后的邻里、物业等纠纷逐步涌现。由于不少回迁房是由所在乡的集体企业建设并提供后期的物业管理,一旦出现纠纷,村民有时会对所在乡的调解组织的公立性产生怀疑。为此,在朝阳区司法局的支持下,“心连心”联合调解中心于2019年挂牌成立,作为一家民非调解组织运行。

“成立伊始,就接到不少来自金蝉南里小区居民的调解申请,说是寻求调解,其实更像是投诉,居民抱怨垃圾清运不及时、楼道也是脏乱差,而另一方物业公司则声称,这些投诉的居民大多不交物业费。”宋景松说,“心连心”中心接到申请后,马上“一对一”进行精准调解,督促物业公司树立“以达标服务促进居民缴费”的意识,将居民反映物业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汇总,要求物业逐一解决。同时,遵循调解过程就是普法过程的原则,帮助居民树立解决问题要尊法、依法、用法的意识,树立“依法缴费换取物业服务”的正确认知,通过搭建平等、友好的沟通平台,有效促使双方从对立面变成“心连心”。

现在的金蝉南里小区,楼道整洁干净、垃圾处理及时、小区环境不错。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她向“心连心”调解员反映了单元门口道路坑洼的情况,物业当天下午即拉来砂石填平,她很满意。据了解,“心连心”中心此前受理的200多件欠缴3年以上物业费的纠纷中,已调解成功199件,调解成功率超八成。

记者了解到,朝阳区人民调解组织已覆盖全区城乡,特色调解组织力量不断壮大。朝阳区将加大力度推广“心连心”民非调解组织模式,通过吸纳有专业背景的调解员,拓展调解组织建设,双井街道的建和调解中心正在抓紧筹备中。

行业调解进驻窗口解难题

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人调解,涉及专业领域的纠纷照样有“专家”支招。

2019年的一场交通事故,造成年仅16岁的小李多处骨折,重度颅脑损伤,甚至可能成为植物人。小李的父母是农民,二老发愁,救命的钱从哪儿来?无奈之下,他们提出人民调解申请。接案后,朝阳区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臧晓军立即启动调解程序。

经过对案情和伤情的深入了解,臧晓军经过专业计算得出,此次事故造成的赔偿金额将达到近200万元,这对一个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而肇事车辆只投了交强险,肇事司机小关只有20岁出头。

一边是等着救命钱的小李家,一边是忧心忡忡的小关家,同样是阳光青少年,同样是一筹莫展的父母,一场事故造成了两个家庭相似的“悲剧”……调解员似乎找到了案件调解的突破口。在跟双方的接触中,臧晓军除了拿出一份详尽专业的赔偿费用明细单外,更多是有意识地引导双方父母彼此聊聊孩子的成长历程,情感的不断碰撞让双方父母都尝试站在对方角度,体会到了对方的难处。最终,双方以180万元的赔偿金额达成调解协议。

臧晓军觉得,在较为特殊的行业调解领域,专业调解员了解相关行业,在群众心目中具有一定公信力,同时,调解员“接地气”的身份对各方也没有形成心理上的压力,与双方当事人面对面地拉家常式的交流,往往事半功倍。

也正是基于此,朝阳区司法局近年来会同相关行业,先后成立涉及物业、消费、交通、机动车买卖纠纷等8大类专业领域调解组织,让群众在消协、交通队等基层窗口单位即可轻松找到专业调解组织协助化解纠纷。

朝阳区司法局调解工作科科长吴若南告诉记者,这些专业调解员,绝大多数来自对应性质的工作单位,他们也能通过调解及时发现行业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促进社会治理。今年初,随着疫情发展,大量旅游退改、在线教学考试退费等纠纷接踵而来,朝阳区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兼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人刘大忠马上跟进,安排消协系统和人民调解员及时处理消费纠纷数万件。与此同时,朝阳区人民调解员协会为促进复工复产,编写《朝阳区人民调解员协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问答》,解答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统一了朝阳区人民调解工作相关法律适用。

在朝阳区司法局副局长谭水华看来,创新智能化多元解纷平台、引导设立第三方和行业调解组织等,不仅可以有效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萌芽状态,更可以基于对调解案例的分析研判,探寻纠纷背后的源头困境,对治理难题支招献策,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这也是朝阳区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所在。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