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南太湖法院特色审判护航绿色发展

2020-11-24 20:19:27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法治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周建福 方斯剑 文/图

金秋十月,阳光温馨恬静,田野遍地金黄。在这个丰收的季节,浙江湖州南太湖新区人民法院迎来了自己的“周岁生日”。

从2019年10月15日挂牌以来,南太湖法院坚决护航新区发展大局,践行司法为民初心,不断探索环境资源审判体制机制创新,为护航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贡献司法力量。今年1月至9月,全院员额法官人均结案数376.73件,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五,7项审执数据位居全省第一。全院累计获得集体荣誉5项,个人荣誉27项,其中省级以上个人荣誉3项。

护航新区发展

为保障护航南太湖开发建设的“二次创业”,2018年12月14日,湖州南太湖新区人民法院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设立。“南太湖法院是因南太湖新区设立应运而生的,努力为南太湖新区规划建设提供高质量、高效能、高水平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我们南太湖法院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在全院干警大会上,南太湖法院负责人闵海峰的话语掷地有声。

“故意不签劳动合同、伪造个人签名、上几天班就把雇主告上法庭……”今年5月,南太湖法院联合湖州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湖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出台《关于建立“劳动者维权异常名录”的实施意见》,发布全国首个“劳动者维权异常名录”,打击职场碰瓷,规制滥诉,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三服务”,选派法官担任“驻企专员”,走访服务企业260余次。

今年2月,南太湖新区一家重点骨干企业被纳入新区首批具备复工复产资格的“白名单”清单,企业急需回笼资金从事生产。南太湖法院得知该企业与厦门某公司有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后,迅速通过“移动微法院”进行在线调解,经多次协商后成功调处纠纷,促成被告厦门某公司在3日内全额履行债务,帮助新区“白名单”企业快速回笼资金,助力其复工复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太湖法院法官积极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向辖区企业发放《企业复工复产法律适用指南》500余册,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践行司法为民

“过去打官司,各种诉讼材料大包小包得拎好几袋,还要排队立案,很麻烦,现在南太湖法院全面推行诉讼便利化,立案不需要提交纸质卷宗,提交材料不受上班时间限制,几分钟就搞定,足不出户,一次不用跑,太方便了。”一名来南太湖法院开庭的律师说道。

针对广受人民群众诟病的打官司不便、诉讼效率低等问题,南太湖法院创新运用智慧法院成果,通过移动微法院、云间开庭系统、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站等,深化诉讼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使群众打官司方便快捷,触手可及。该院与市律师协会共建“律师调解工作室”,形成常态化机制合力化解纠纷;设立绿色金融纠纷调处法官工作室,在线化解全市首例“绿色金融行政调解+司法确认”纠纷。

南太湖法院于今年9月完成诉讼服务中心成建制入驻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并创新管理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派8名人民调解员,编入员额法官团队实行精细化管理,近3个月,共成功调处纠纷近200件,每名人民调解员月均调解成功案件10件。今年1月至9月,诉前纠纷化解率71.64%,位居全省第一。

在市中院和市水利局的共同指导下,南太湖法院建成“湖州市水生态法治展示馆”,发掘湖州历代治水的水文化和法文化内涵。此外,南太湖法院还与辖区中学共建法治教育基地,开展送法进校园、送法进社区活动。

做精环资审判

作为浙江省唯一一家环境资源案件“四合一”集中管辖法院,南太湖法院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坚决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做精做优环资审判,自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类案件315件,审结案件252件。该院不断加强环资审判专业化建设,组建“1员额+2助理+1执行员+3书记员”的环境资源案件办理团队,专门集中办理全市环境资源案件,优化审判执行资源配置,并与省内高校、省法学会开展常态化交流合作,提升环资审判专业化水平。

南太湖法院联合市生态环境局设立湖州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安吉分中心,与安吉法院等7家单位共同建立首家环境治理司法协同中心。该模式已在全市推广并实现区县全覆盖,成功化解环境资源纠纷53件,受到最高人民法院《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点赞。

“我以前是一名社区书记,以往居民遇到环境污染问题,反映途径比较单一,取证也比较困难。现在可以通过随手拍小程序对环境污染问题实时拍摄并上传到一体化平台,多部门联动协同办理,方便、快捷、智能。”浙江省人大代表卢金莲在看到南太湖法院运用“湖州市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一体化平台”办理环境资源案件时这样说道。南太湖法院通过这一平台的运用,实现了线上线下跨部门、跨区域的多部门环资案件协同办理。

为解决传统环境司法只重惩罚不重激励、只重保护不重修复的弊端,南太湖法院创新践行修复性司法理念,联合吴兴法院成立老虎潭水库生态修复基地,督促当事人签订放养令、补植令、抚育令,探索丰富“增殖放流”“补植复绿”等生态修复责任承担方式恢复生态,已责令补种、管护林木百余棵,放养鱼苗2万余尾。

坚持改革创新

“‘送达难’这个老大难问题靠法院一家很难有效解决,于是我们联合多个部门建立‘统一法律文书送达地址承诺确认机制’,通过多部门联动,将送达地址确认工作从诉中提前到诉前。企业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确认注册地址为法律文书送达地址,个人可以通过‘信用湖州’平台录入送达地址。远期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一措施,让每一个市场主体都有一个‘信用代码’,其中包括‘送达地址’。”南太湖法院立案庭负责人表示。

今年7月,南太湖法院在新区区委政法委的牵头下,会同市场监管分局、市交警支队等7家单位,共同建立覆盖企业和个人的全市场主体统一法律文书送达地址承诺确认机制,并通过制度与信息化的结合,有效规制部分诉讼当事人恶意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目前800多个市场主体已录入数据库。

自今年5月以来,南太湖法院充分发挥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全面推进无纸化办案,实现案件流转“全无纸”、案件办理“全数字”、案件监管“全方位”。并以无纸化办案为契机,创新开发网上立案响应提醒、上抗诉情况智能统计、超期归档智能提醒等智能化监管模块,加强院庭长监督管理,使得案件内部监管更加及时、便捷和精细。截至9月,二审改判发回瑕疵率为零,居全省第一,服判息诉率94.58%,自动履行率71.74%,居全省基层法院第二。

今年7月23日,南太湖法院联合市律协共同建立全省首家“打击拒执犯罪律师工作室”,形成打击拒执行为的高压态势,现已受理拒执犯罪公诉案件2件,自诉案件4件。揭牌以来,开展执行专项行动8次,加强民生案件执行力度,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一年来,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常态化司法督查,严格内部管理。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担任特约监督员,强化外部监督,切实提升司法作风。虽然我们是新法院,体量小,到位在编干警不到30人,但小法院也能有大作为,迸发大能量。”闵海峰表示,南太湖法院将继续开拓创新,切实提高审判的质量和效率,为“重要窗口”建设贡献司法力量。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