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以“人”为“本”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湖北武汉强化基层队伍建设激发社区内部活力

2020-11-23 17:24:19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志月

□法治日报全媒体实习生 刘  欢

扣除“五险一金”后,每月到手工资从3600元增加到5800元,徐海明干事越发有劲了。

徐海明是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厂前街铁铺岭社区党组织书记,在社区工作20多年。

长期以来,收入偏低、队伍老化、人员流失等问题困扰着基层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群体。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武汉市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以“人”为核心,建立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积极开展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广泛发动志愿者参与社区工作,有效激发社区内部活力,社会治理效能稳步提升。

社区工作者成“香饽饽”

徐海明工资的上涨源于一部办法的出台。

今年4月1日,武汉市制定出台了《武汉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提出建立社区工作者岗位与等级相结合的职业发展体系。根据工作岗位等因素,设置正职、副职、委员、社区干事四类岗位18级等级序列。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报酬系数。其中,徐海明薪酬等级被定为13级。

目前,武汉市1.9万名现有社区工作人员的过渡和定岗定级工作已基本完成。按照新的薪酬体系测算,全市社区工作者人均月实发报酬增幅超过70%。

除提高薪资待遇,社区工作者的晋升天花板正在被打破。

8月以来,武汉市探索开展社区书记事业岗位管理试点工作,今年拿出232个基层事业单位岗位、48个街道(乡镇)公务员职位面向优秀社区、村干部进行招聘。

一系列举措让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吸引力不断提升。今年武汉市汉阳区计划招录社区工作者89名,报名人数达到5000名,最终招录的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不到26岁,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70%。

“今年社区工作者的报名人数不仅多,整体素质也高了很多。”汉阳区五里墩街道四级调研员张娟说。

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

“王书记,二号岗亭附近的围挡被大风刮倒了。”

10月30日一大早,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沌口街全力南社区下沉党员组成的巡逻队成员王磊就找到社区书记王思思。

了解情况后,王思思当即与下沉社区的中建三局绿投科技公司机关党支部联系人喻镇刚取得联系。

“王书记,您放心,我们现在就安排。”电话那边喻镇刚爽快地答复道。

这是全力南社区下沉党员干部助力社区治理的一个缩影。

今年战“疫”期间,武汉市组织全市4.45万名党员干部紧急下沉支援社区以减轻社区工作强度,这些党员干部认真站好劝阻岗、清洁岗、配送岗,当好小区守门员、巡逻员、解惑员,为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武汉市全面启动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工作,逐步将“战时”经验固化为“平时”制度。

据悉,全力南社区党支部根据社区特点、居民反映的突出问题及当前各类重点工作,制定了3大类5项需求清单及10项职责清单,并与下沉单位签订了《共建清单》。社区党支部还为下沉党员干部量身定制工作实施计划表,开设宣传教育、环境卫生、平安建设、人口普查及疫情防控5大服务项目,供党员干部认领,让党员服务动起来、“活”起来。

与此同时,下沉党员干部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自选动作。在武汉市武昌区粮道街东龙社区,来自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党员,自发策划“法官进社区”主题活动,将法律讲堂开到社区,和居民们一起现场“判案”。

截至9月中旬,武汉1793家市直、区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含二级单位)已全部到对口联系的1412个社区报到,与下沉社区确定共建项目8000余个;14.9万名党员干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共认领服务岗位16.7万个,有效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正在形成,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强大效能。

广泛发动志愿者参与

处处有“雷锋”,满城“志愿红”。

11月6日,青山区钢花小学音乐教师华雨辰等116人被推选为武汉市“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武汉市5万多名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逆行”穿梭于大街小巷,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为抗击疫情提供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

这些抗疫志愿者既是“奉献、有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的践行者,也是武汉市打造“志愿者之城”的一个缩影。

截至2019年底,武汉市在全国志愿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超过15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13.9%,“有时间当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正成为市民生活方式。

志愿者的参与让社区服务更精准、更有针对性,也满足了群众日益多样的服务需求,在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精准服务居民、化解基层矛盾、弘扬文明风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贡献了特殊力量。

吴天祥小组、“爱我百湖”志愿团队、百步亭社区“邻里守望”、“本禹”志愿服务队、长江救援志愿队……近年来,武汉市着力打造了一批突出亮点特色、具有示范效应、产生广泛影响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并充分支持和鼓励机关、企业、医院等开展志愿服务、打造品牌项目。

截至2019年底,武汉市共有志愿服务团队6930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总数47628个,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数万场(次),有力助推了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

武汉市还着力建设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全市各区大力实施“时间银行”积分兑换,将志愿服务时长纳入全市“积分入户”公益指标审核。同时,在推进志愿服务立法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志愿者星级认证等激励机制,全面选树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如今,武汉市以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干部、居民志愿者等为核心的社会治理力量不断汇聚,社区治理力量不断壮大,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正逐渐形成。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