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重庆城口政法部门打通全面脱贫“最后一公里”

2020-10-27 13:20:34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锋 战海峰

今年2月,有“巴山原乡,生态城口”之称的重庆市城口县与巫溪、酉阳、彭水等县达到贫困县退出相关指标,退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至此,重庆市18个贫困区县全部脱贫摘帽。

近年来,在城口县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一直活跃着政法干部的身影。政法委书记担任深度贫困乡脱贫攻坚指挥长,选派4名班子成员担任驻乡工作队队长,7名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18名干警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或突击队员,确保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得力。

“疫情加大了影响贫困户增收的风险,要确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最后胜利,政法干部必须信心更坚定、措施更严密、工作更实在、纪律更严明。”城口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滕远东说,在城口县委政法委组织协调下,政法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推动产业升级,夯实制度基础,巩固扶贫成果,以实现脱贫摘帽的优异成绩展现了新时代政法干警的担当与作为。

寻找敲门砖

木瓜村基础设施差,村民文化程度不高,人均收入低。从被确定为贫困村时起,种植独活(中药名)就成为村里的脱贫产业。

如何让独活真正成为村民的“摇钱树”?担任村第一书记的老检察官陈华学多方奔走,请来专家进行科学规划,发展独活育苗基地。特色产业扶贫的扎实推进,让更多贫困户富起来。

贫困户唐某智力有缺陷,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其70多岁的母亲双眼失明,需要照顾。唐某不敢外出务工,只能在近处做点零活。为此,村集体提供启动资金,为像唐某一样的农户提供独活苗,进行技术指导,引进企业签订购买协议,确保独活的销量。

“党的政策好,帮扶干部经常关心我们的生产生活。”唐某的母亲说,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

像木瓜村一样的贫困村,城口县还有很多。

城口县法院结对帮扶蓼子乡贫困户。他们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等向贫困户发布气象、价格、养殖技术等实用信息,积极开展“三夏助农”等多种服务。今年以来,城口县法院82名帮扶责任人定期入户走访,向农户宣传政策,向公众推介产品,“以购代扶”助力销量山地鸡、土豆、蜂蜜等原生态农产品8万余元。

产业壮实了,带动乡村发展更有韧劲,村民也有了生产积极性。

扶贫先扶智

扶贫必扶智,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县教育的落后状况,必须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我是孩子们入学的守护人,也要培养一个个明白人。”陈华学说,他的目标是:在任一天,绝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小王因厌学与父母产生矛盾,辍学在家。陈华学多次带着驻村工作队队员到小王家走访,了解其辍学原因,成功说服小王继续读书。“孩子辍学几个月,谁劝都听不进,没想到陈书记能把他劝回学校。”小王的父亲高兴地说。

“许多贫困户知识不足、思想不够开放,就算想脱贫也苦于没有能力。我们的到来可能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自当义不容辞。”一名驻村干部说。

与检察机关一样,近年来,城口县公安局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推出系列便民利民举措,提升公安窗口服务质量,提高民警办事效率,积极开展贫困户辍学子女劝学工作,保障每个孩子都有学上。

法治助脱贫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仅要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存条件,实现经济翻身,更要帮助他们在精神上翻身,让“口袋”与“脑袋”同时富起来。

针对扶贫过程中发现的不履行赡养抚养义务等突出社会问题,城口县法院多次在相关村(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表彰“孝老爱亲”典型,授予他们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以榜样力量引领广大群众孝老、敬老。

城口县公安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县公安局推行“一村一警”警务工作机制,精准、分级传达防范知识,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培养有法律意识的新时代农民,最大限度防止因案致贫、因案返贫。

城口县检察院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深入乡镇、部门、学校、企业等开展扫黑除恶宣讲20多场次,制作发放宣传手册2000多份。

为强化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城口县司法局坚持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融合、两促进,高效整合、优化配置各类法治资源,为贫困村和困难群众提供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民间纠纷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不断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进一步改进创新法律服务,落实“一贫困村一法律顾问”制度,解决了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目前,城口县贫困村已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扶贫工作说难也难,琐碎又复杂;说不难也不难,只须用心用情。看着村民脸上的幸福微笑,想着千千万万在扶贫岗位上的同袍,鼓舞我们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道路上奋勇前行。”城口县扶贫干部韦杰说。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