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绍兴柯桥精准帮教涉罪未成年人

2020-09-10 10:53:15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法治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王菁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备受关注,对这些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由谁来管、怎么管,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和现实考量。根据最高检“深化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工作”的要求,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建立涉罪未成年人精准化帮教体系。

柯桥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钱昌夫告诉《法治日报》记者,2018年,柯桥区检察院专门成立了未检“可为”工作室,秉持少年司法理念,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坚持“宽容而不纵容”原则,联合多方力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借力专业机构,注重分类帮教,用心用情做好涉罪未成年人不起诉后的帮教工作,全方位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护航未成年人成长。截至目前,所有受帮教未成年人均未出现再次犯罪情况。

精准帮教贯穿办案始终

“丁检察官,您好,我考上大学啦!”近日,检察官丁国梅接到一通报喜电话,来电的孩子叫小新,两年前他曾经是一名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每一个涉罪未成年人案件,在我们手里都是沉甸甸的,最终的决定将影响孩子的未来。”丁国梅在办理这起案件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得知父母因工作忙碌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小新就想养个宠物作个伴,但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事情发生后,小新和父母都十分后悔。同时,丁国梅了解到小新在学校表现良好,跟老师同学相处和睦,还具有体育特长,由于小新犯罪时系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而且是初次犯罪,有自首情节,并且有专业的社会帮教机构可以接受委托进行帮教考察,于是在2019年3月,柯桥区检察院对小新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考察期为6个月。

2018年以来,为更好实现涉罪不起诉未成年人专业帮教全覆盖,柯桥区检察院借力专业机构,联合当地团委、司法局与一家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签订《柯桥区涉案、受害人及困境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和心理矫治项目服务协议》,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涉罪未成年人犯罪性质、社会危害性等不同情况,实施分类帮教。小新就是其中一名受帮教者。

在考察期间内,作为在校学生,小新需要定期进行电话报到,并邮寄书面思想汇报,放假时还和父母一同到检察院报到并向检察官汇报生活学习思想情况;课余时间,他还积极参加检察院与观护帮教机构安排的社会劳动和法治教育,平时认真遵守各项规定。此外,小新父母也接受了有针对性的亲职教育。去年9月,检察院依法对小新作出了不起诉决定。在今年高考中,小新顺利考上大学,人生翻开新的篇章。

注重专业化多维度帮教

在为每名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帮教之前,柯桥区检察院都会委托帮教机构开展心理测评,以便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

曾因盗窃被相对不起诉的阿明,经过心理测评后被认为具有个性相对较为内向的特征,围绕这一心理特征,测评老师帮助他确立了未来的职业规划,并重塑职业梦想。后来,他顺利找到了与性格相适应的物流管理员工作。检察官了解到,阿明在工作中非常细致认真,取得了不错的工作成绩。

“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教师,孩子犯错,父母有很大的责任。”柯桥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许小香告诉记者,在很多涉未案件中,往往存在家庭教育不当或缺位的情况,不仅要教育孩子,还需要做好父母的教育工作。

为帮助修复“问题少年”背后的亲子裂痕,检察院联合心理老师对涉罪未成年人父母开展亲职教育,通过家庭团体辅导、个别交流等方式,引导涉罪未成年人父母转变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正确履行监护职责,确保涉罪未成年人回归正常生活。

“这几个月来,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近了,从前不愿和他们交流,如今我习惯把心事说给他们听。”这是一名附条件不起诉对象的书面思想汇报。在对他帮教期间,柯桥区检察院联合司法局、帮教机构多次与监护人交流沟通,并通过家庭团体辅导的方式助力化解了他们亲子之间的矛盾纠葛。

此外,针对涉罪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问题,“可为”工作室注重在帮教中开展各类法治教育,对症下药筑牢法律底线。除定期组织涉罪未成年人观看法治教育视频、参加法治教育宣讲、参观戒毒所等活动外,柯桥区检察院还专门组织开展了法治读书交流会,让所有涉罪不起诉未成年人以“朗读者”身份讲出心中的法治梦想,分享自己的法律知识,切实提升他们的法治意识,做到“知法而不再犯法”。2019年,该工作室被当地党委机关授予“共产党员先锋岗”。

用心用情守护巩固成效

打开“可为”工作室档案柜,可以看到里面有厚厚一叠书面思想汇报材料,未检检察官要求每一名帮教对象每月都要手写一份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翻看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字迹越来越工整,内容也越来越多。“这证明孩子们越来越相信我们了。有些孩子已经结束了帮教期,可他们还依然习惯写信给我们。”“可为”工作室的一位检察官告诉记者。

“可为”工作室注重用心用情守护,持续性巩固帮教成效。“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是帮教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未检检察官胡成英告诉记者,检察机关会联合帮教机构组织涉罪不起诉未成年人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如定期到图书馆整理图书、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到养老院陪伴孤寡老人、马拉松志愿者等,让涉罪未成年人在获得工作成就感的同时,体会与人交往的快乐,增强他们的社会融入感,最终实现涉罪未成年人身心零负担回归社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因聚众斗殴被附条件不起诉的小王,主动参加所在村居的志愿活动,投身防疫一线,为村民测量体温、发放口罩,他的行为得到了村里人的认可。

在对涉罪不起诉未成年人帮教考察期满后,柯桥区检察院在一定期限内依然开展定期跟踪回访,开展就业指导、心理抚慰、再融入社会培训、亲子关系修复等方面的帮扶,帮助这些未成年人顺利度过社会融入的缓冲期。

今年5月,胡成英对已结束3个月观护帮教期的小明进行了电话回访。电话那头的小明非常开心,他不停地感谢检察官给予他重新做人的机会:“现在我在工地做木工,已经不和那些不良朋友联系了。虽然现在的工作有些辛苦,但我感觉心里很踏实,我会好好干活,决不会再做触犯法律的事情了。”

“帮教是一个过程,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纠正孩子偏离的航道,帮助他们重回正轨。”许小香说,未成年人的成长需要引领,要立足检察职能,关注、感化每一个涉案未成年人,让“温情的正义”存在于每一个涉未案件中。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