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文明创建助力宜君基层治理

2020-08-31 14:53:06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法治日报新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

□法治日报新媒体通讯员 韦昊

今年以来,陕西省宜君县结合社会治理工作要求,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培育和选树先进典型,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了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同时,宜君县不断强化基层德治在社会治理中的支撑作用,探索具有宜君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

“乡贤能人”引领文明风尚

宜君县五里镇星星坡村的老支书孙有祥手头的事还没处理完,村民李老太拉着儿媳匆匆来到村支部,吵着闹着让孙有祥给评评理:“她不赡养我,不让我上儿子家住。”“她不爱干净,生活习惯跟我们合不来。”李老太的儿媳说。

孙有祥对李老太的儿媳说:“人人都要老的,等你到了你婆婆的年龄也是一样犟,你的儿女看你现在不管老人,将来儿女也一样不管你啊,到时候你咋办?”儿媳低下头沉思了半天,答应回家照顾李老太。

孙有祥又对李老太说:“你也年轻过,也跟父母因为这些琐事拌过嘴,你现在老了,想想自己当年,左右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睁只眼闭只眼就把日子过了。”短短几句话说服了老人。

“这几年,我们五里镇的乡贤们不仅仅担任着党的政策声音的宣传员,还是群众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在解决一些群众身边的大事小情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五里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长孙学丰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星星坡村近年来年轻壮劳力多外出务工,村里留守人员多,像李老太家里这样婆媳关系不和的事情时有发生。宜君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利用乡贤德高望重的地位调解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提高乡村社会德治水平,通过在村(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团,重点吸纳道德模范、先进人物、能人乡贤等公众人物担任道德观察员,组织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对群众间的矛盾纠纷进行断案化解,有效地引导广大群众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

“议事协商”助力基层治理

“村里清洁卫生怎么搞,大家都来出出主意!”今年1月,宜君县云梦乡刘家埝村议事协商委员会的委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像拉家常一样,讨论起村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刘家埝村4个村民小组共160户570人,宜君县创新网格化管理,按村民聚集范围将全县共划分为241个网格,其中刘家埝村划分为两个网格,每个网格又划分为若干个居住片区。

“我们每月开展一次卫生大评比,把村里的治理权交给村民,村里的卫生整治让他们自己说了算。”刘家埝村村党支部书记石武说,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集体荣誉感也得到了空前提升。

现在,该村的微信群里天天都有人发照片,都是群众自发扫地、捡垃圾、打扫环境卫生的场景。通过村民自治,刘家埝村的村容村貌大变样,村内干净整洁,一改往日的脏乱差。

宜君县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工作的实施方案》,指导各乡镇(街道)在村级成立议事协商委员会,把城乡协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了协商主体内容,规范了协商程序。在村(社区)建立“说事室”,确定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二为说事日,初步搭建起了“有事说事”的常态化协商平台。切实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力量

宜君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依托,探索推出“一传一讲、两参与、五必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宜君模式。

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文明交通行动、疫情防控、义务献血、文明餐桌行动、文明旅游、关爱老人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履行好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调动广大农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提高农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制观念,推动群众全面发展、基层全面进步。

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广播室、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文明一条街、善行义举榜随处可见,道德讲堂、宜民讲习所给群众带来知识的浸润和道德的滋养,一支支乡贤文化队伍活跃在农村、社区,为群众带来精神享受,农村、社区中,文明之风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民心,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宜君县共有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3个、市级文明村27个、县级文明村56个,省级文明社区1个、市级文明社区1个,创建覆盖率达到了70.9%。

“我们宜君县重塑乡村、社区道德秩序,注重思想道德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作用,发挥道德内在的浸润、规范、约束作用,为厉行自治和法治提供道德支撑,不断提升村民道德水平与自治能力,培养遵规守矩、崇德尚法的文明乡风,筑牢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的基础,推动基层治理行稳致远。”宜君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斌说。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