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党建+自治让村民望见青山看见绿水

​广西昭平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助推乡村振兴

2020-08-19 15:21:37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小松 马 艳

□ 法治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尚永江

青山环抱中,古村落错落有致,赏心悦目。走进老屋,别有洞天,茶室、民宿、咖啡吧、艺术工作室……斑驳的门板背后,随时带来惊喜。漫步古村,一阶一窗都是绝佳的观景平台。推开窗,遥不可及的云雾近在咫尺,田园式自然生活触手可及。

这是近年来昭平县创新乡村社会治理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昭平乡村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是昭平实施党建引领下基层社会自治的有效实践。”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余青麒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社会治理成就美丽乡村

昭平县昭平镇附城村,河湾碧波荡漾,沿江休闲步道游人如织,步道两旁松竹苍翠。在附城村村委会主任潘福财看来,附城依山傍水、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风光旖旎。

不久前,远嫁到柳州市的劳美荣回娘家探亲,带着孩子在铺好花池的果树下乘凉。“前几次回来,蚊子多,厕所又建得远,屯前的河边都是草,村前房后路上到处是牛屎,很邋遢。现在回来,干净整洁,如同公园。”劳美荣向记者介绍起附城村的喜人变化。

为改变村容村貌,附城村争取县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2万元,硬化了村屯道路,美化了基础设施,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同时,通过“合作社+村民”、龙头企业带动、村企联建等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壮大。“如今的附城村,环境更优雅、生活更宜居,登山望城,临江渔影的生态休闲乡村正逐步变为现实。”昭平镇党委书记李盛告诉记者。

在群山拥簇的山间盆地里,附城村建造起一个近两万亩的休闲旅游观光示范区,容纳了近万亩的成片桃李园、500多亩花卉苗木园、3000多亩茶园、1200多亩油菜及大片天然生态林。还对集中成片的壮瑶民居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发展以水果茶叶、无公害蔬菜、水产养殖、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微型企业30多家,其中农家乐10余家,微企成活率达100%。附城村成了名符其实的乡村旅游微企村,全村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解决就业上千人,年旅游收入600余万元。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基层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到乡村自治能否落地见效。”余青麒告诉记者,以前的乡村不仅经济发展滞后,人们思想也有些保守,邻里之间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纠纷,村集体自治水平不高。

为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助推乡村振兴,昭平县广大乡村和附城村一样,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基层社会自治实践,充分发挥村两委会班子和“网格长”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组建了一支以村两委会干部为骨干的社会治理队伍,从思想观念、产业发展、学法普法、纠纷调解、文明创建等方面开展乡村社会治理工作,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民也充满幸福感、安全感与获得感。

党建领航引导乡村自治

120亩荒山,不到1个月时间,就有70多亩变成了茶叶种植基地。这种变化宛如戏法,而“变戏法”的人则是昭平县木格乡进源村的一些农民。

“我们已种下29万株优质良种茶苗,估计这新开垦的70亩山地月底就可以种完。”曾在广东深圳务工多年返乡创业的陆进光自信地说。

这是一场振兴乡村、告别贫穷的精彩大戏,站在舞台背后的是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

进源村地处山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没有支柱产业,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闲置林地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如何引导村民致富,成为木格乡党委、政府研究的课题。

“这120多亩连片山地,是本村村民自愿以入股形式整合开垦种植茶叶的基地,今年种植70亩,这批茶苗种完后,再着手开垦余下的50亩山地,3年后,估计每亩茶叶收入6000元,入股的村民就可按入股份分红利了。”与村民一起种茶苗的进源村党总支书记刘佳燊向记者介绍说。

“上级党委、政府有期待,村民有期望,村干部也想改变现状。”木格乡党委书记李世召介绍,该村从厘清村级经济财务状况开始,到壮大集体经济,再到基础设施、平安工程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使全村走上发展“快车道”。

全县以村两委会成员及广大党员为主力组成社会治安巡逻队、矛盾纠纷调解队、文明劝导小分队,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有的乡村还成立旅游志愿者服务队等基层社会治理队伍,乡村社会治理工作有序开展,也得到广大群众支持。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必须带个好头,为群众和游客服好务,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刘佳燊表示,他和村两委会一班人将继续发挥社会治理主力军作用,利用进源村的山地资源与日益完善的旅游基础,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产业发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依托进源村优厚的自然资源,让老百姓都能分享“真金白银”,努力浇灌进源村幸福、文明之花。

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互动

昭平县乡村社会治理取得的成效,是昭平县实施党建引领下基层社会自治的一个缩影,为党建引领下乡村自治积累了成功经验。

“近年来,昭平县把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中之重,着力培养一支实干担当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奏响党建引领乡村自治‘和谐曲’,全县充分发挥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和‘网格长’作用,真正使各村上下拧成一股绳,朝着乡村自治的目标拼命干,创造让老百姓满意的成绩。”昭平县委书记刘飞国说。

在实施乡村自治过程中,各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召开工作分析会,对乡村振兴及治理面临的问题进行研判,在会上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已成常态。一次次会议,汇聚了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的智慧,提升了两委会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过去两年,是我们昭平县农村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村庄变得越来越美了,大家的小日子越过越舒坦。”作为乡村变化的亲历者,昭平县走马镇马圣村50多岁的刘桂兰心里乐开了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给乡村党组织提出了较大挑战,但同时也为他们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巨大舞台。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强乡村社会治理,只有乡村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成为全社会共同行动,让乡村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才能把乡村建成望得到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之地,振兴乡村的目标才可持续。

近年来,昭平县在实施乡村振兴和乡村社会治理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无论是面对党委、政府的期待,还是顺应村民的热烈期盼,广大乡村干部都能认清自己肩上担负的这份重任,争当乡村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乡村社会治理和振兴之路上,昭平注重发挥党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先锋模范作用,激活党员的“红色基因”,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调动方方面面力量助力乡村社会治理,投入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真正让乡村强起来、美起来。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