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党建引领让村规民约由虚到实

黄山市黄山区沟村村有效实现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

2020-06-24 13:45:39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 法制网记者 李光明 法制网通讯员 崔云斌 李若安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耿城镇沟村村与黄山风景区山水相连,风景迤逦、生态宜居,自建村以来,历史文脉有序传承已有700余年,自古以来这里重孝道、睦友邻,百岁老人辈出,是黄山脚下颇有名气的“长寿村”。

近年来,沟村村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紧抓村规民约共治共行,充分激发党员群众自我管理主体意识;紧抓村规民约由虚到实,将传统道德化风成俗;紧抓村规民约由自治规定联系到法律法规的过程,实现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形成“基层党建+孝善文化+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沟村实践”。

汇聚智慧制定村规民约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等问题日益明显,同时,拆迁过程中的土地纠纷、进城务工中的劳资纠纷、产业发展中的经济纠纷、“三变”改革带来的产权纠纷等增多,基层治理难度逐渐加大。

面对乡村治理新课题,沟村村充分发挥自治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完善“一约四会”机制(即一个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两委通过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召开法律征询会,听取党代表、村民党员、联村干部、上级党委、辖区民警、法律顾问的意见和建议,把握方向,汇聚集体智慧,制定村规民约。

沟村村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正齐说,村里制定了符合村情、操作性强、朗朗上口的《沟村村规民约三字经》,共同约定了公共秩序、乡风民俗、社会公德、邻里关系等具体要求,引导村民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

沟村村在全村开展党员“户挂牌、亮身份、当先锋”行动,建立“1+1+X”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每一名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若干一般户,在村居建设、日常管理、扶贫帮困、纠纷调解等工作中,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黄山耿城镇党委书记谢再胜认为,党建引领让村规民约能够与时俱进,变得硬实了。

提升村规民约监督执行效率

为实现农村基层有效自治,保证村规民约发挥应有作用,沟村村建立了“会”协商、议事、治理机构和机制,吸纳老党员、老教师、老村干部“三老”担任理事成员,自觉参与乡村治理,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意识。

耿城镇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孙哲介绍,沟村村把全村11个村民组600户划分为6个网格,配备网格员6名,同步建立网格微信群,构建起集“党建、服务、综治”为一体的网格化管理,对村民反映的民情、突发的状况、需要的服务、产生的问题,网格员能在第一时间收集反馈处理信息,提高了村规民约监督执行效率,“这些信息还会通过网格员上报镇综治中心,便于镇一级及时掌握动态,研判指导复杂敏感问题的处理”。

在村规民约的监督执行过程中,沟村村注重“三治融合”,锻炼基层党组织、各种社会组织领导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实现组织振兴,实现党员群众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王正齐说,村里建有“红黑榜”,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等评选,通过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引导农村党员群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把履行村规民约情况作为本村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让村规民约有导向、重执行。

在沟村村里建有集党建广场、法治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为一体的党员群众相互教育、相互服务、相互学习的公共空间,修缮“百岁坊”“百岁井”等历史遗迹,新建了百岁门、百岁亭、百岁广场、百岁长廊等精致景观,弘扬孝、善、和等文化的古语新句在村落里随处可见。

每年,沟村村都要开展“寿星”“孝星”评选表彰,弘扬尊老爱亲的优良传统,以“善孝文化”根治村里存在的“赡养扯皮”“遗产纠纷”“厚葬薄养”问题;活用省级文保单位“知还山庄”,改造成“沟村村史馆”,将村情村史、孝行善举梳理展陈,打造沟村青少年教育和乡风村俗教育的主阵地。

“我们将村规民约从墙上、从手册中搬到现实里来,促生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源发动力。”王正齐说。

形成“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格局

“沟村村坚持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之路,对待常见的矛盾,如简单的邻里琐事纠纷,村规民约填补了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谢再胜说,沟村村还结合“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形成小事琐事自觉守约、大事要事依法找法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格局。

在沟村村,镇、村、组三级联调机制能够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网格员或村组长第一时间介入尝试化解并做好预警上报,力争化解到网格(组);村级调解委员会及时介入,利用情况明、人头熟优势,准确把握矛盾纠纷切入点跟进化解,力争矛盾化解不出村;对于村级化解困难的矛盾纠纷,镇调委会主动介入,组成以镇司法所——村调解委——组(网格)调解员“三级调解小组”,加强化解力度,力争矛盾纠纷不上交。最终依靠调解解决不了的问题,由镇司法所安排法律援助,帮助村民寻求法律解决途径。

“我们从镇派出所选派1名党员民警到沟村村挂职副书记,负责协助村党组织书记。同时安排1名村干部上挂交流担任警务协理员,发挥熟悉村情村貌、民风民俗的优势,协助公安派出所进行治安管理,并参与对婚姻、赡养、债务、邻里关系、物业管理等普通民事纠纷警情的调处工作。”孙哲说,通过开展党员民警和村干部“肩并肩”双向挂职机制,治“安”和治“村”两支队伍“肩并肩”前行,增强了基层依法治理乡村、化解复杂矛盾等能力。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