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杭州全力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

​平安建设考核成绩跃居全省榜首

2020-06-12 14:29:43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 法制网记者 陈东升 王春

在近日揭榜的2019年度浙江省平安建设考核成绩单上,杭州市平安考核位列全省第一名。

榜首来之不易。作为省会城市,杭州面临城市面积倍增、人口加速向城区集中、县域经济加速向都市经济转型等诸多挑战,过去一年,杭州积极构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六和塔”工作体系,全面推进“六和工程”在各地各部门落地见效,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新路径,也让杭州人收获了更多的平安、和谐和幸福。截至2019年底,杭州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命案导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较上一年减少238人,同比下降23.4%,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为97.53%,高于全省平均数0.39%,较去年上升0.34%。

“六和工程”贯穿社会治理

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六和塔静静矗立。这座镇潮引航的千年古塔如今有了新的时代内涵,不仅承载着杭州人民对平安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凝聚了杭州市上下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决心与信心。

从理论研究、体系构建到实体推进,历时近一年,杭州打造形成了以党建领和、政府主和、社会协和、智慧促和、法治守和、文化育和“六和工程”为抓手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六和塔”工作体系。

杭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江成器介绍,杭州通过构建“市级统筹主导、区县组织实施、乡村(镇街)执行到位”三层三级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六和塔”工作体系,13个区、县(市)以及钱塘新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以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为抓手,以深入贯彻中办要求,推进乡镇(街道)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为契机,以全科网格重构为落脚点,全面推行“六和工程”,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特别是运用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以统一地址地图建设带动社会治理要素标准化、数字化,以查补短板的智慧化应用为牵引,推出信访、消防、交通、安全等20个领域100余个场景应用,构建集智慧、评估和预警预测为一体的政法数字化系统。在2019年度全省平安考核以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基层治理得到了检验,平安创建取得了骄人成绩。

在“信访超市”里,群众是“顾客”,可根据需求下单;信访局是“经理”,负责协调多方资源,提供优质服务;各职能部门为“供应商”,一站式多元解决群众烦心事。以桐庐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信访超市”)为例,整合了人民来访接待、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公共法律服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心理服务指导等15个中心,集成综治中心、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数字城管”12345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967000便民热线以及全县矛盾争议投诉信访受理职能,覆盖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司法鉴定、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公共法律服务功能。

“桐庐县的‘信访超市’实行的是‘1+3+X’工作模式。”桐庐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施伟介绍说,“1”是牵头主体单位县信访局,“3”是相关县级职能部门,采用常驻、轮驻、随驻三种模式在中心窗口坐班服务,“X”是适时需要参与矛盾纠纷解决的第三方社会组织,如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

数字赋能城市智慧治理

2月11日,“杭州健康码”正式启用。“绿码通行,红码、黄码分别隔离14天、7天,连续健康打卡后转为绿码”,看似简单的二维码,杭州率全国之先运用数字赋能加强疫情防控,为广大市民群众的出行及复工提供了有力保障。“健康码”作为杭州城市大脑重要产物,助力有序复工复产。

走进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云栖小镇鲤鱼山街的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一行大字映入眼帘:“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在运营指挥中心,一块巨大电子屏幕实时更新着各种数据,城市大脑已成为杭州城市治理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2016年4月,杭州市政企联动,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开启了运用大数据改善城市交通的探索,杭州城市大脑正式诞生。4年中一次次的升级扩容,城市大脑不断向卫健、城管、文旅等领域延伸,从“治堵”迈向“治城”。

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已上线包括警务、交通、文旅、卫健等11大领域、48个应用场景,日均数据可达8000万条以上。通过这些数据,杭州的城市管理者可以更有效地配置公共资源、作出科学决策,从而提高城市治理效能。

2019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千万,正式迈入超大城市行列。如何有效应对超大城市治理存在的难题和教训,不患上“同类病”,成为杭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大脑即是杭州探索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的一个方案!从“健康码”的诞生使用,亦可从众多智慧场景应用中窥一斑而知全豹。目前,杭州“健康码”不断迭代升级,已与电子社保卡、健康卡互联互通,支持医院就诊和医保支付,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便民。

让更多类似“健康码”的便民应用场景在杭州城市治理中得到“孕育生长”,让数字化浪潮成为杭州人平安幸福、社会和谐的“护航风帆”,“智慧警务”提升防控处置能力,“智慧司法”构建互联网司法新模式,全市建成783个智安小区……

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共治

3人的队列那么一排,大喇叭肩上那么一背:“少出门、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运河平安管家”们就此出发。

在祥符桥社区,被居民亲切称为“五朵金花”的吴晓红、周婷、陈玲燕、戴婵娟、张莉,一件红马甲、一只白口罩、一本笔记本,始终坚守在防疫工作第一线。登记返杭人员基本信息、测量体温、检查出入证和绿码、指导外省返杭人员查询个人轨迹、帮助老年人领取绿码,是她们每天的必修课。

高速道口、社区防控一线,他们以战斗姿态投入工作,科学有序、严防死守,坚决抑制疫情扩散;企业复产复工之际,他们走进企业,做好复工工作指导和宣传,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平稳有序复工。

他们就是拱墅区的“运河平安管家”,发挥“管住自己,做最好的自己;管好家人,争当文明和谐家庭;管带身边人,助推身边人更有爱更优秀”的号召力量,为大家守住平安,守住幸福。

在杭州,这样的平安志愿者队伍有很多,或许他们名字各有不同,但共同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的力量却别无二致。

2016年3月16日,下城区武林街道以平安护航G20杭州峰会为契机,成立了一支响当当的平安巡防志愿者队伍“武林大妈”。这支最初不过18人的小分队,如今已壮大到4.2万余人。戴上小红帽、穿好红马甲,参与平安巡防、了解社情民意、解决邻里纠纷,成为一名“武林大妈”已经成为杭州市下城区居民生活的“新风尚”。

如何有效发挥基层自治的作用,让群众真正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杭州一方面积极探索城乡社区“微自治”模式,涌现出江干区“邻里互助坊”、建德市“五‘治’桂花”等一批有亮点、有成效的“微自治”典型,培育了上城区“湖滨晴雨”工作室、“清波话坊”等优秀议事协商品牌。另一方面,探索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践,深化“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为全力争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迈出了坚实步伐。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