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多元聚力专业互补众创平安

​探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雨湖模式”

2020-05-26 19:20:57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 法制网记者  阮占江

□ 法制网通讯员 刘家骏 张 翼

2019年,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司法局被评为“全国专项调解活动先进集体”,先锋司法所被评为“全国先进司法所”,区司法局副局长曾文波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法律服务征地拆迁,构建矛盾多元化解机制”被确定为湖南省综治综合创新试点项目……

“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关口前移,防范在先,切实推进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及多元化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这是雨湖创新拓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的目标。”近日,湘潭市雨湖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荃告诉《法制日报》记者,2019年以来,雨湖区大力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设,形成了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问题联治、重点人员联管、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涌现出了诸多全国有名的工作经验品牌,打造了多元参与、专业互补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雨湖模式”。

排查网格无处不在

“你这段时间就好好在家给自己‘充充电’,疫情过后肯定会有就业机会,一定会好起来。”3月5日,雨湖路司法所所长曾晶第3次来到小王家中为他进行心理疏导。

疫情期间,曾晶下户走访摸排时敏锐地察觉到,“90后”小王情绪低落。经过细心询问,小王在年前就打算辞职回乡发展,但在疫情影响下,求职的巨大压力让他产生了轻度抑郁。曾晶利用自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知识及时疏导,打消了小王“自暴自弃”的想法。

“现在来寻求调解的老百姓,很多并不是生活上过不去,而是心理上过不去。”曾晶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心理服务与危机干预机制的建设是近年来雨湖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新探索,并逐渐成为了织密全区矛盾纠纷排查网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曾晶是雨湖3000多名奔走基层调解员的一个缩影。为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各类心理问题,雨湖区委政法委联合各相关部门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心理干预和疏导机制。该区组织665名社区工作人员、9名心理咨询师,对不同受众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开展精准干预和疏导。

据了解,针对成年人,通过宣传手册、微信公众号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强化人文关怀、释放心理压力”的公益讲座;针对未成年人,区教育局充分利用家校群发送心理健康知识,推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建专业心理援助团队,确保孩子们在家也能做到身心健康。其中,对易产生心理焦虑的重点人群,区卫健局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目前已为421人提供帮助。?

采访中,据雨湖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欧阳文宪介绍,为不断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覆盖面与精准度,雨湖区网格化服务中心牵头,不断健全“多网合一、一岗多能”的网格化服务工作机制,在全区12个乡镇街道中划分出479个“小网格”,842名网格员切实发挥工作职能,将排查网格延伸到了雨湖的每一个角落,全年提供居民服务逾6万次,实现“管理全覆盖、服务零距离”的目标。

滋养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在源头处预防矛盾纠纷的重要举措。为此,雨湖区坚持发挥政治引领与德治教化作用并重,一方面积极树立党员模范典型,一方面通过挖掘身边文化、讲好身边故事,不断强化党的影响力和人民群众的社会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窑湾是秋瑾的故居,我们不仅要保留好她的房子,更要发扬好她的精神。”据窑湾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灿介绍,窑湾街道坚持以规立德、以文养德、以评树德,用“好故事、好品牌”沁润好思想、弘扬好家风、宣传好德风的做法在全区得到了广泛推广。

辖区内湖园村4户党员中心户带头自拆,并会同其他党员、“红管家”、骨干分批下户做工作,宣传政策法规,疏通违建住户思想,一天之内将全村几十户违章搭建全部拆除,未造成任何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政治引领与德治教化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调解模式日臻成熟

受疫情影响,湘潭河西商务区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即河西地下商业街)的铺面停业时间长达40余天,商铺货物大量积压,入驻的520家商家损失重大,商户联合要求减免近8100万元租金和物业管理费。

矛盾爆发后,流动调解庭迅速介入。一方面,司法、法院部门迅速沉入街面商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公安部门对疫情期间仍组织人员聚集的重点人员进行了训诫教育,调解能手曾文波、黄新跃协调业主与商户进行衔接,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经过多次协商,提出以法律为框架、尊重疫情事实的原则,最终物业公司和业主都做出让步,物业公司同意减免两个月物业管理费190万元,业主同意减免租金近千万元。在有效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地下商业街的矛盾纠纷得以化解。

目前,河西地下商业街95%以上商铺已有序恢复营业,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为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全区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雨湖区紧扣渠道多元、机制多元、力量多元三要素,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形成了联动紧密、同频共振、亮点鲜明的多元化解体系,全区矛盾纠纷调处模式日臻成熟。

其中,在区级层面,构建了以“109+12+7+1”为特色的“大调解”体系。

“109+12”是指依据行政区划划分,109个村(社区)调委会、12个乡镇(街道)调委会全面建成,根据“属地原则”压实责任,精准定位乡镇街道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中的“主攻角色”,严格推行领导包案化解制度,按照“五个一”(一件纠纷、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责任到人,限期化解,定时销号,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为工作目标,实实在在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7”是指针对矛盾堆叠集中的劳动人事争议、医疗纠纷、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婚姻家庭、物业管理、道路交通等7个领域成立了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同时,将调解工作室“送”到法院、检察院、医院、派出所、交警大队等“第一战场”,为矛盾纠纷提供专业调解服务。

“1”是指成立了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托“三调联动”平台,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不断加强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的联动对接,不断强化诉前引导人民调解、诉中委托人民调解、诉后执行和解人民调解的有效对接。

在乡镇街道层面,雨湖区聚焦精锐下沉、难点攻克,由区联合调处中心牵头,组建流动调解庭,由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曾文波带队,集结了一支由公安干警、检察官、法官、司法所所长、律师、乡镇街道工作人员、乡贤代表等调解能手组成的的机动队伍,针对全区重大矛盾纠纷难题进行聚力攻克。

疫情期间,河西地下商业街重大矛盾纠纷、华商精英生活广场与中荣大厦650余户小业主之间的租赁纠纷、东风酒家与十五户门面租户之间的租赁纠纷等矛盾在流动调解庭与各级调委会的协同调处中得以成功化解,确保了疫情期间全区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此外,雨湖区不断激活共建共治的强大动能,注重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作用,先后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风车坪社区方阿姨工作室和古梁巷社区邱哥工作室。

便民服务赢得认可

雨湖区综治中心位于区司法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分局、交警支队的“中心圆点”,实现“业务六环”的紧密协同,“一件事一次办”和“一类事一圈办”的工作模式赢得了百姓的高度认可。

据雨湖区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为提升工作质效,减少群众诉累,雨湖区以“大综治”建设为依托,打造了“10分钟工作圈”,让便民服务事项办理真正快起来。

综治中心内部整合公安、司法、城管、应急管理等部门资源,内设市医调委、区医调委、区征拆调委3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室,区网格化服务中心、区城管信息中心两个“一站式”智慧化居民服务平台,区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区应急(维稳)指挥中心两个重大突发事件、矛盾纠纷调度处置“神经中枢”,集成综治信息化、视频会议、“雪亮工程”、巡逻车4G视频图传、智慧安防小区管控、智慧城管、区长热线平台“七位一体”的研判调度处置中心平台,有效破解了资源整合难、指挥体系乱、社会服务散等社会治理难题。

“自2012年起,群众可以直接在这栋办公楼里找到交警、调解员和法官来协调处理交通矛盾。”据雨湖区交警大队长刘明华介绍,多年以来,雨湖区聚焦以“一门式”服务为核心的处理模式,区道路交通调解委员会设置在交警大队院内,并在二楼与三楼分别设置了人民调解室、行政调解室和交通法庭,给当事人提供最佳的司法服务和处置方案,最大限度化解了矛盾纠纷。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