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打造党和人民信得过的检察铁军

​访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潘毅琴

2020-05-26 18:40:55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 法制网记者   于澄

□ 法制网见习记者 赵颖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去年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落地生根,“四大检察”齐头并进,“十大业务”高速运行。

怎样建设一支新时代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过硬检察队伍?5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潘毅琴接受了《法制日报》记者的采访。

提升政治素养  推动全面从严治检纵深发展

记者:检察机关从哪些方面入手打造高素质过硬检察铁军?

潘毅琴: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在党中央领导下,守初心、担使命,一手全力推进“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并行发展,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大局;一手聚力提升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三大硬核能力”,全面推进检察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检察队伍的精气神呈现新气象,专业素质实现新蝶变。重点抓了五方面工作:

一是始终坚持把政治融入检察血脉。一年来,我们把落实“两个维护”作为最大政治原则和政治规矩,把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贯穿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建设的全领域、各环节、各方面。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全国检察机关闻令而动,逆行而上,忠诚履职,全身心投入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去年12名检察人员为党和人民献出宝贵生命,他们的先进事迹可敬可亲可学,彰显了新时代检察人员用公正守护初心、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政治本色。

二是始终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一年来,我们以空前力度部署开展大规模业务培训,一方面注重发挥领导带头示范引领作用,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率先开讲,多次为检察系统和“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授课。另一方面注重用好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这个“活教材”,充分利用“检答网”问诊“疑难杂症”,探索开展法律职业共同体联合培训。

三是始终坚持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激发队伍活力。一年来,最高检在率先完成内设机构“打样”后,指导督促全国顺利完成检察内设机构改革。这次“动筋骨触灵魂”的重塑性变革,使基层内设机构精简“瘦身”40%以上,80%以上的力量集中到业务一线,机构设置实现了规范统一,职能分工更加明晰,工作机制更加顺畅,专业化办案团队更加健全,办案质量效率更加快捷高效,“检察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

四是始终坚持加强人才库和智囊团建设。新时代“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新布局,出现“人才荒”。我们一方面拓展渠道,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积极从最高人民法院等单位引进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我们善借活用“外力”“外脑”,普遍建立检察业务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制度,结合理论与实践,推动涌现更多检察领域的“工匠”“大家”。

五是始终把严管就是厚爱抓在手、扛在肩。一年来,我们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和决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检向纵深发展。首先是坚持深化“政治体检”。最高检党组先后对6个省级检察院党组开展常规巡视,对5个省级检察院和3个内设机构开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巡视,对发现的问题点名道姓通报。其次是坚持严管就是厚爱,敢于刀刃向内,对检察人员苗头性问题早警示、早纠正、早处理,同时对陈年旧案也要坚决查。2019年,1200多名检察人员因违纪违法被立案查处,同比上升66.7%。第三是坚持落实防止过问、干预或插手案件“三个规定”。

强化领导抓推进  引领基层检察院建设上新台阶

记者:在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方面,近年来做了哪些工作?

潘毅琴:基层检察院离老百姓最近,理应和老百姓最亲。目前,检察机关80%以上的人员在基层,90%以上的办案量在基层。近年来,最高检党组把基层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探索建立人财物向基层倾斜的制度体系,大力推进基层司法办案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检察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检务管理科学化信息化建设、检务保障现代化实用化建设,基层检察工作呈现出新气象新面貌。

根强则盛,本固则安。为夯实检察事业发展根基,推动基层检察院更好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最高检党组确定今年为“基层建设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乘势而上,加大工作力度,更好服务基层、加强基层、依靠基层。坚持摸清底数,抓好顶层设计。我们将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于下半年召开全国检察机关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新时代基层检察院建设5年发展规划,绘制基层发展蓝图,明确基层奋斗方向。我们将紧贴基层需求,于下半年部署开展基层队伍素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集中攻坚补齐基层面临的专业人才缺乏、人才难招难留等短板弱项。

锻造过硬本领  促进公正高效廉洁执法

记者:请谈谈近年来检察机关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办案质量和司法公信力提升?

潘毅琴:为把新时代检察法定职责履行好,近年来,我们以专业化为目标,以落实司法责任制为“牛鼻子”,以开展检察官业绩考评为“指挥棒”,全面提升办案质量效益,确保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检察的力度和温度。

积极引领检察官做专业领域的“工匠”“大家”。2019年,全国共举办各类检察专题培训班2.6万余个,培训158万余人次,推动检察人员履职能力及时跟上新时代法治需要、满足群众司法需求。

真正让员额制“活起来”、检察官“动起来”。去年,我们研究制定了检察官员额动态管理调整指导意见和检察官员额退出办法,要求激活员额制,做到有进有出、形成活水,不能“一朝入额就万事大吉”。目前,入额就要办案、领导带头办案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张军检察长亲自参加最高法审委会、阅卷、接访,形成非常好的“头雁效应”。各级检察官以“求极致”提升案件质量,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真正让群众认同、满意。

让业绩考评“指挥棒”保证产出更多更优法治产品、检察产品。办案质量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检察官不能单纯注意案子办得“多不多”“大不大”,更要关注案子办得“好不好”“优不优”。前不久,最高检印发了《关于开展检察官业绩考评工作的若干规定》,主要目的就是减轻当事人诉累,让群众“少费心”“少跑路”。同时,引导推动检察官把案件办到极致、办到最好,推出高品质法治产品、检察产品,让正义来的又好又快、可感可触,让检察公信力矗立在群众心中。

狠抓“三个规定”落实  努力实现法治“海晏河清”

记者:接下来,检察机关将开展哪些工作助力营造不打探案情、不过问插手案件的良好社会氛围?

潘毅琴:5月6日,最高检以“狠抓‘三个规定’落实,筑牢司法廉洁‘防火墙’”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通报全国检察机关落实“三个规定”的工作情况,并发布检察人员违反“三个规定”典型案例,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这项工作刚刚起步,全面深入贯彻落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我们将深入持久执行好“三个规定”,不搞一阵风,推动“三个规定”在检察机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其次,将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向社会宣传检察机关执行“三个规定”工作情况,争取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和监督。同时,进一步严格办案纪律,规范司法行为,通过非法渠道干预、插手案件的必须登记、接受监督,让人民群众相信托不托人、过不过问、找不找关系,案件都一样会依法公正办理。再次,将督促指导地方各级检察机关主动向同级党委、政法委汇报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三个规定”工作,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形成广泛共识,为严格执行“三个规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最后,将依法扩大检察办案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引导人民群众通过正常合法渠道了解案情、表达诉求,将违规过问或插手、干预案件的“后门”牢牢堵住的同时,把人民群众正常监督反映问题的“大门”充分打开。

总而言之,“三个规定”是司法为民的深刻治理,是司法机关的“八项规定”,更是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我们将以严格执行“三个规定”这个小切口,推动大变局,带来好风气,努力营造不打探案情、不过问插手案件的良好社会氛围,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公平正义”“海晏河清”!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