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网格大V”提升宜昌免疫力

2020-04-29 14:14:55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 法制网记者  刘志月

□ 法制网实习生 刘 欢

“王奶奶,你要的菜已经放在门口了,等我们走后你再开门取,出门记得一定要戴好口罩。”通知居民拿菜时,邹可不忘嘱咐一句。

邹可是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王家河社区中年龄最小的网格员,许多居民每天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过年期间,为了给居民买药,邹可晚上冒雨骑电动车把腿摔伤了,至今还没完全恢复。受伤后,在家短短休息几天,她便主动请缨回社区上班,每天统计居民需求、联系物资配送、为居民送菜上门。近两个月来,她一直坚守岗位,为辖区居民做着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宜昌市有1.1万名像邹可这样的网格员奋战在抗疫一线,夯实社区战“疫”基础。“疫情大考,重在基层,难在基层。网格是社会治理中的末梢,守住了网格,就守住了底线,守住了安全。”宜昌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袁卫东说。

配强“大脑”

掌握信息是社区战“疫”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早在疫情发生初期,宜昌市便建立疫情防控专题数据库,加强疫情防控数据汇聚和共享应用,及时发挥大数据在服务决策、精准防控方面的作用。

2月初,受宜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令,由市委政法委多方协调,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统筹力量,市网格管理监管中心具体负责组织技术力量日夜加班,研发出“宜昌市重大疫情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

宜昌市社区网格管理监管中心主任周成刚介绍,“宜昌市重大疫情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了政务大数据、健康大数据和网格基础数据,与公安“一标三实”数据、户籍数据、网格采集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市县乡村四级分级授权进行运用。

宜昌市网格员充分发挥体系、信息、队伍、服务上的基础优势,将46万名外地返乡人员、信息,全部关联到“宜昌市重大疫情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为战“疫”配上“最强大脑”。

西陵区中书街社区网格员朱爱华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宜昌市重大疫情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疫情期间,朱爱华每天都要对辖区100多户居民情况进行排查、300多位居民的体温测量数据进行统计。

核对当日网格内新增重点防控人员、体温监测、返宜人员……原本繁重的统计工作,通过大数据的“加持”,仅需10分钟就可以完成。

“我们将排查的人员信息身份证输入系统中,鼠标一点就会自动关联他的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等。”朱爱华说,她每天只需将社区疫情重点防控人员报表从系统中导出上报即可。

“宜昌市重大疫情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还集成“宜健通”全民体温监测平台、短信直报平台、语音机器人后台、网格代报系统等多个信息化渠道数据,高峰时日共享信息200万条。

提高“免疫”

“您好,请把口罩戴好,现在是疫情防控期间不能通行,有什么需要可以电话联系商家,我明天把物资送上来。”

“您好,现在疫情防控,禁止通行,如果您有特别的事,可以在您所在的村委会社区开通行证,在我们这里登记、消毒、量体温。”

……

在菖蒲溪村城伍河卡点,村网格员黄万乐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这样的劝导。菖蒲溪村城伍河卡点位于宜昌市长阳县与五峰县的分界线,平均气温要比低山地区冷上好几度,常常“坪里下雨,山上下雪”。

在这一脚跨两县、踏三村的卡点,与黄万乐并肩战斗的,还有驻村党员干部、村“两委”成员以及村民志愿者,众人携手筑起一道严密的防护墙。

截至目前,菖蒲溪村无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

在全面掌握社区信息的基础上,宜昌市推动社会治理力量下沉社区,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城乡社会疫情防控体系。

作为湖北省农村网格化的发源地,宜都市打造了“1+1+N+K”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每个村(社区)组建由1名医生、1名民警(辅警)、N名网格员和混编的机关下沉党员干部、志愿者组成的防控队伍,把责任压实在封闭管理的每一个小区和交通管制的每一个卡口(简称K)。

宜都市枝城镇辖32个村(社区),总人口9.4万人。该镇聚集一批省内外知名企业,流动人口众多、居住结构复杂,疫情防控压力大。运用网格管理优势,枝城镇制作“1+1+N+K”疫情防控指挥作战图,利用“雪亮工程”实现卡口管控和“天眼”追踪无缝对接。

面临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武器”,在宜都战“疫”中各显神通。

截至目前,宜都累计排查111520户、392422人,其中排查武汉返宜人员13784人、武汉来宜车辆2840台、滞留宜都拟进京人员1649人。

“网格化管理让治理模式从末端治理转变为前端预防,彰显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核心理念。”宜都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谭建国说。

强健“体魄”

让居民待在家,但“不能饿着肚子搞防控”,宜昌万余名网格员全力以赴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

“高大爹,一起买了两盒这个厂家的降压药,还有一瓶您孙子的打虫药。小孩子的药要按照说明吃,您的药要按时吃哦。”陈君仔细地叮嘱老人。

“哎呀,小陈,我孙子这时在学网课,我没有现金,等会儿转账给你可以不?”

“高大爹,钱不着急。你们在家要注意卫生,勤洗手。”陈君叮嘱后,转身又忙别的事。

陈君是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安泰社区网格员。她从来不担心代购后居民不转账,往往是居民提醒她收款。自疫情发生以来,陈君与居民们互相搭建了一张“信任网”。

“是否有需要代购药品、换煤气、代购生活物资、超市已付款需提货的,请提前告知。”宜昌市点军区范家湖村网格员刘春丽每天在微信群里“打卡”。为保障村民生产生活需要,一条消息、一个电话,不管多晚,刘春丽都在第一时间予以回复。

除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微信群,网格员们还会第一时间发布疫情信息、进行心理疏导、澄清不实信息……他们还通过改编歌曲、自拍视频等方式,全方位宣传疫情防控常识。

目前,由宜昌市网格员建立的各类居民微信群超过2万个,覆盖全市除独居老人以外100%的家庭,被居民亲切地称作“网格大V”。


“网格大V”提升宜昌免疫力

( 2020-04-19 ) 稿件来源: 法制日报要闻

图为宜都网格员入户测量体温。 邓钢英 摄

□ 法制网记者  刘志月

□ 法制网实习生 刘 欢

“王奶奶,你要的菜已经放在门口了,等我们走后你再开门取,出门记得一定要戴好口罩。”通知居民拿菜时,邹可不忘嘱咐一句。

邹可是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王家河社区中年龄最小的网格员,许多居民每天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过年期间,为了给居民买药,邹可晚上冒雨骑电动车把腿摔伤了,至今还没完全恢复。受伤后,在家短短休息几天,她便主动请缨回社区上班,每天统计居民需求、联系物资配送、为居民送菜上门。近两个月来,她一直坚守岗位,为辖区居民做着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宜昌市有1.1万名像邹可这样的网格员奋战在抗疫一线,夯实社区战“疫”基础。“疫情大考,重在基层,难在基层。网格是社会治理中的末梢,守住了网格,就守住了底线,守住了安全。”宜昌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袁卫东说。

配强“大脑”

掌握信息是社区战“疫”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早在疫情发生初期,宜昌市便建立疫情防控专题数据库,加强疫情防控数据汇聚和共享应用,及时发挥大数据在服务决策、精准防控方面的作用。

2月初,受宜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令,由市委政法委多方协调,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统筹力量,市网格管理监管中心具体负责组织技术力量日夜加班,研发出“宜昌市重大疫情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

宜昌市社区网格管理监管中心主任周成刚介绍,“宜昌市重大疫情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了政务大数据、健康大数据和网格基础数据,与公安“一标三实”数据、户籍数据、网格采集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市县乡村四级分级授权进行运用。

宜昌市网格员充分发挥体系、信息、队伍、服务上的基础优势,将46万名外地返乡人员、信息,全部关联到“宜昌市重大疫情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为战“疫”配上“最强大脑”。

西陵区中书街社区网格员朱爱华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宜昌市重大疫情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疫情期间,朱爱华每天都要对辖区100多户居民情况进行排查、300多位居民的体温测量数据进行统计。

核对当日网格内新增重点防控人员、体温监测、返宜人员……原本繁重的统计工作,通过大数据的“加持”,仅需10分钟就可以完成。

“我们将排查的人员信息身份证输入系统中,鼠标一点就会自动关联他的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等。”朱爱华说,她每天只需将社区疫情重点防控人员报表从系统中导出上报即可。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宜昌市重大疫情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还集成“宜健通”全民体温监测平台、短信直报平台、语音机器人后台、网格代报系统等多个信息化渠道数据,高峰时日共享信息200万条。

提高“免疫”

“您好,请把口罩戴好,现在是疫情防控期间不能通行,有什么需要可以电话联系商家,我明天把物资送上来。”

“您好,现在疫情防控,禁止通行,如果您有特别的事,可以在您所在的村委会社区开通行证,在我们这里登记、消毒、量体温。”

……

在菖蒲溪村城伍河卡点,村网格员黄万乐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这样的劝导。菖蒲溪村城伍河卡点位于宜昌市长阳县与五峰县的分界线,平均气温要比低山地区冷上好几度,常常“坪里下雨,山上下雪”。

在这一脚跨两县、踏三村的卡点,与黄万乐并肩战斗的,还有驻村党员干部、村“两委”成员以及村民志愿者,众人携手筑起一道严密的防护墙。

截至目前,菖蒲溪村无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

在全面掌握社区信息的基础上,宜昌市推动社会治理力量下沉社区,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城乡社会疫情防控体系。

作为湖北省农村网格化的发源地,宜都市打造了“1+1+N+K”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每个村(社区)组建由1名医生、1名民警(辅警)、N名网格员和混编的机关下沉党员干部、志愿者组成的防控队伍,把责任压实在封闭管理的每一个小区和交通管制的每一个卡口(简称K)。

宜都市枝城镇辖32个村(社区),总人口9.4万人。该镇聚集一批省内外知名企业,流动人口众多、居住结构复杂,疫情防控压力大。运用网格管理优势,枝城镇制作“1+1+N+K”疫情防控指挥作战图,利用“雪亮工程”实现卡口管控和“天眼”追踪无缝对接。

面临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武器”,在宜都战“疫”中各显神通。

截至目前,宜都累计排查111520户、392422人,其中排查武汉返宜人员13784人、武汉来宜车辆2840台、滞留宜都拟进京人员1649人。

“网格化管理让治理模式从末端治理转变为前端预防,彰显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核心理念。”宜都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谭建国说。

强健“体魄”

让居民待在家,但“不能饿着肚子搞防控”,宜昌万余名网格员全力以赴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

“高大爹,一起买了两盒这个厂家的降压药,还有一瓶您孙子的打虫药。小孩子的药要按照说明吃,您的药要按时吃哦。”陈君仔细地叮嘱老人。

“哎呀,小陈,我孙子这时在学网课,我没有现金,等会儿转账给你可以不?”

“高大爹,钱不着急。你们在家要注意卫生,勤洗手。”陈君叮嘱后,转身又忙别的事。

陈君是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安泰社区网格员。她从来不担心代购后居民不转账,往往是居民提醒她收款。自疫情发生以来,陈君与居民们互相搭建了一张“信任网”。

“是否有需要代购药品、换煤气、代购生活物资、超市已付款需提货的,请提前告知。”宜昌市点军区范家湖村网格员刘春丽每天在微信群里“打卡”。为保障村民生产生活需要,一条消息、一个电话,不管多晚,刘春丽都在第一时间予以回复。

除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微信群,网格员们还会第一时间发布疫情信息、进行心理疏导、澄清不实信息……他们还通过改编歌曲、自拍视频等方式,全方位宣传疫情防控常识。

目前,由宜昌市网格员建立的各类居民微信群超过2万个,覆盖全市除独居老人以外100%的家庭,被居民亲切地称作“网格大V”。

政法委、社会治理

“脚板+科技”点亮小区平安灯

( 2020-04-19 ) 稿件来源: 法制日报要闻

□ 法制网记者 赵红旗

走到小区进口,目视一下一块书本大小的屏幕,大门随即打开,整个过程仅有三两秒。这是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林山寨新村小区智慧安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3月18日,站在林山寨新村小区门口,郑州市公安局建设路分局治安大队社区中队负责人韦勤书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近两年来,小区上线智慧安防系统后没有发生一起案事件,居住人口信息准确无误,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无陌生人进入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得到有序保障。

“智慧安防系统使小区管理更加便民高效,警务室民辅警用‘脚板+科技’给小区点亮了平安灯。”社区干部刘宏茂说。

出入小区全程留痕

“系统显示,张某从外地返回了,14时28分进入的小区。前一段时间跟他联系,说是回老家了。我现在通知物业人员查验他的健康证明。”警务室辅警黄雯雯盯着屏幕上的人口管理页面说。

“我们已经查验过,健康证明没问题。”接到黄雯雯电话,物业值班人员迅速回复。

“现在,警务室与物业方共享居民信息,不像过去那样各弄各的,节省了大量的精力,处理问题更便捷。”黄雯雯说。

林山寨新村小区是由城中村改造而来,住宅区共有1940户5000多人,临街还有400间门店,租住人员变数较大,小区治安形势复杂。社区民警冉文喜说:“过去人员进出都是刷门禁卡,因租房户多,仅从门禁卡数量上难以掌握租房人员的真实情况,一旦排查情况,就需要一家一户地走访,警务室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引起居民反感。”

在建设路分局的统一安排下,小区警务室与物业共同建立了人像识别门禁系统,居民实名认证后,刷脸即可开门,不再刷门禁卡出入。冉文喜说:“现在居民每天的出入情况清清楚楚全程留痕,可随时随地查阅,既方便了群众,也加强了人员管控。”

“智能平台的应用,可以说是‘累一时,用十年’!”韦勤书介绍,智能平台应用需要采集小区全部居民的信息,于是民辅警携带“警务通”手机挨家挨户走访居民,录入比户籍信息更为详细的信息,全部汇总到智能平台。

记者看到,在平台上点击任一个楼层的住宅编号,该户是常住人员,还是租房人员,以及家庭成员情况,均一目了然。

因租房户流动性大,过去,警务室工作人员入户走访经常见不到人,难以采集到相关信息,警务室智能平台与物业联网后,租房户主动到警务室进行登记相关信息,否则人像识别门禁系统不能对其识别,不能正常出入小区。在实践中,警务室按照房屋租赁合同期限设定有效时间,租赁合同期满,人像识别门禁系统失效,需携带新的合同进行再次登记,实时掌握实有人口动态,无一遗漏。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户政业务随时办理

“没想到,我在夜里11点通过自助方式拿到了户籍证明。”居民小张说,他准备把户口迁到外省,需要户籍地公安机关出具户籍证明,他给警务室打电话询问办理程序,工作人员告知其可在警务室旁边的24小时警务自助机上办理。

过去,办理居民身份证或者开具户籍证明,需要跑到派出所或分局户政大厅办理。小张半信半疑地来到警务自助机旁,按照上面的提示,一步步地完成了申请事项,自助机当场“吐”出了盖有大红印章的户籍证明。

建设路分局治安大队教导员张跃军说,这台机器与分局户籍系统联网,可以为小区居民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流动人口也可在机器上申办居住证件,非常方便快捷。

“林山寨新村小区的24小时警务自助机是分局的一个试点,下一步要逐步推开。”建设路分局分管治安的副局长杜磊说,警务自助机还可以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和临时身份证明,临时身份证明全国各地的人口均可开具,不分户籍所在地,无犯罪记录证明仅限于郑州市户籍人口,初步实现全时空零距离警务服务。

“警务自助机不能办理的业务,我们通过警务室微信、电话进行预约,不分节假日,尽可能给居民提供方便。”冉文喜说,一些居民反映上班时间没空儿办理公安业务,警务室尝试建立预约制度,坚持周六、周日和节假日为居民办理业务,受到居民的普遍欢迎。

警情提示即时更新

“当前疫情闲在家,莫把钱给骗子花。自称是公检法,说你涉嫌犯罪的,让你配合调查,通过录音进行办案,又验证你的资金的,一律是诈骗。”在通往小区警务室的路上,有一个警情提示宣传栏,上面张贴着防范电信诈骗的内容。

“我在小区里散步时,最爱看这上面的警情提示。什么时期发案多,怎么预防,都很及时。”退休居民老李说,去年,有人给他打电话推销保健品,他感觉可以试试。他特意下楼去看了看宣传栏,看到上面有专门诱骗老人的案例,于是又到警务室说了自己的遭遇,民辅警都认为是诈骗,他也就作罢,并把遭遇讲给熟人听。如今,凡是电话推销保健品的,他们这些老人一律挂断。

辅警董倩倩说,治安防范是警务室宣传的重头戏,他们结合智能平台日常推送的警情、案件和研判分析情况,用具体的事例让居民知道哪些情况下容易被骗、被盗,哪些情况容易引发火灾,让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小区除了设有警情提示宣传栏,还设有时事政治、常见民事纠纷宣传栏。小区容易发生的高层抛物、物业纠纷、租赁纠纷、养犬纠纷、噪音纠纷等案例,在常见民事纠纷宣传栏里均可见。

矛盾纠纷家门口化解

“老李家的狗把我家的狗咬了”“对门把杂物堆到门口”“楼上深更半夜动静太大”……作为社区民警,冉文喜过去经常接到这些电话。有一次,他到分局治安大队开会没有接听一个陌生电话,对方便发短信说:“你们不是承诺有事找片儿警吗?你为什么不接电话?”

居民提出的都是具体问题,不能不解决。建设路分局研判发现,在日常接处警中,至少三分之二警情是纠纷求助类警情,特别是一些物业纠纷、噪音纠纷,社区民警即使赶到现场也难以解决。

治安大队决定以林山寨新村小区为试点,推行“2+N”矛盾纠纷化解机制,“2”即1名民警或辅警与1名社区人民调解员,“N”即若干名律师、“五老”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民间有威望的人员,对非刑事类的矛盾纠纷,按照难易程度进行调解。

在实际操作中,涉及民间纠纷未引发治安案件的,能现场调解的现场调解,不能当场调解的,根据警情分类,启动“2+N”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引导双方当事人到警务室设置的矛盾纠纷调解室进行处理。当民间纠纷引起轻微治安案件发生时,警务室首先查明违法事实,告知违法行为及后果,民事部分进行协商解决;如争议较大,警务室通知人民调解员、律师等到场,律师免费为双方提供法律咨询。

截至目前,矛盾纠纷调解室共受理纠纷求助125起,调解成功率、协议履行率均达到100%,真正做到在家门口帮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