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脱贫路上的司法“担当”

2020-01-08 17:54:51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 法制网记者  莫小松 马艳

□ 法制网通讯员 罗旭波

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戒毒文化广场,过去只在城市看到的法律元素、休闲活动中心在广西桂平市金福村、罗兰村拔地而起。在法治的引领下,村党支部带头学法用法,村务工作管理规范,基层社会治理抓实抓细,社会治安持续和谐稳定。金福村“第一书记”杨波感慨,法治引领脱贫攻坚,培育出了好村风、好民风,基层社会治理迎来新格局。

目前,广西司法厅共派7名同志担任驻扶贫村“第一书记”,他们带着“法治引领 精准扶贫”的理念和使命投身脱贫攻坚战场,促进基层治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八桂大地展现司法行政人的法治担当与为民情怀。《法制日报》记者走访7个帮扶贫困村,感受他们的扶贫故事。

村民看到致富希望

第一次走进贫困村的卢广,是广西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四大队中队长。那时,卢广跟着上一任“第一书记”到村里慰问,每一户贫困户发放200元慰问金。

长期在机关工作,贫困村的景象让卢广难以想象。卢广暗暗对自己说,一定竭尽所能帮助还在贫困线挣扎的淳朴乡亲。

2018年,自治区司法厅选拔驻村“第一书记”,自治区戒毒局有3个名额,卢广立即报名。进驻安平村村委,条件简陋,甚至卫生间也没有。村集体收入为零,建档立卡贫困户258户1094人,脱贫任重道远。

摸清基本情况后,卢广带领大家开展玉桂、沃柑等种植。玉桂全身都是宝,贫困户全部领到500至1000株玉桂树不等,村里引进玉桂加工企业,大家帮忙加工领到了工钱。

一年多时间,卢广起早贪黑,修路、劝学、建房,跑项目,村前村后都是他的身影。深度贫困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渔业养殖、辣椒基地、菜篮子工程……各项产业红红火火,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与安平村一山之隔的罗兰村,驻扎着卢广志同道合的兄弟——来自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二大队副大队长梁海华。

孩子在家里高烧不退,梁海华在村里的手机视频前着急。他担心城市里的孩子,也眷恋脚下这片陌生而又熟悉的土地。这里远离都市喧嚣,如何发挥村里的优势资源,变成产业造福村民,梁海华的脚步奔走在各个村落之间,反反复复的比较、测算、研判,78亩荒山终于变成原种西山茶种植基地。

看着村里自制的西山绿茶、红茶、白茶远销外地,上大学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梁海华如释重负。

返乡创业热火朝天

群山延绵,盘山公路千回百转,自治区司法厅法律事务处主任科员王隽航就驻扎在这有如石头王国的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加善村里。

到任两年,王隽航点起的第一把火就是加强村党组织建设,通过“三会一课”常态化开展、流动夜校、工作队员进村上党课、党员技术课等举措,加善村党建工作可圈可点,获评“自治区三星级党组织”。

有了强有力的党组织作为后盾,王隽航开始发动村里年轻有为的中青年带头创业。在深圳小有所成的潘兴运夫妇毅然返乡,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他们包下山林,种下200多亩的鹰嘴桃,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出售各地。这片被人嘲讽“石头开不出花”的土地,在潘兴运眼里,却是最美的“云上瑶乡”。

与潘兴运一起返乡创业的,还有致富带头人潘桂莲。村里重重叠叠都是山,乡亲们问她,“在外面好好的,为什么回来这么辛苦?”潘桂莲看好的,是家乡这大好的创业环境。没有土地,她就开垦山林,没有路,她就开辟索道。陡峭的山坡变成砂糖橘种植基地,350米的索道将100多亩砂糖橘从山上运到山下,硬着凭借这种“开天辟地、愚公移山”的精神,潘桂莲第一桶金入账十多万元,带动村里300多人就业。

从加善村驱车50分钟,到达马山县白山镇兴华村。来自自治区司法厅复议与应诉处主任科员刘林峰坚守在这里。与加善村还在贫困线上与自然环境抗争不同,这里经过奋战已实现脱贫,村容村貌整齐美观,村民创业热火朝天。

兴华村委副主任韦情是广西大学毕业的返乡创业大学生,他承包村里土地带领群众种植水果木瓜、青柠等,2018年水果木瓜销售获利达30多万元。兴华村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刘林峰协调和推动产业的发展,2018年至2019年,兴华村打造了100万规模供销一条龙的种桑养蚕扶贫产业示范园产业园。

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用黑色布条遮盖的桑蚕养殖房,村民们每户每批养殖小蚕一至两张(即1万至2万条小蚕),15天可以养出一批,老板上门收购,平均下来一个月可收益3000多元。截至2019年底,兴华村共发展6个村集体经济项目,给村集体带来收益269080.29元。

法治护航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一线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远比想象的要大,精准扶贫需要法治扶贫保驾护航。”桂平市油麻镇六平村“第一书记”黄庆芬说。黄庆芬来自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刚到村委报到时,村委大楼简陋破旧,村“两委”班子凝聚力不够强,还有村民反映村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土地纠纷,要求调解。

黄庆芬意识到,法律的权威在村子里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村民必须补上权益意识这一课。在进村入户走访中,他和大家讲法律,引导村民树立法治观念,寻求个人和公共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在村民的支持下,村委会班子重新组建,黄庆芬积极协调后援资金,村委会大楼旧貌换新颜。

在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马头峡屯的通屯道路成了难点。为了全村最后一条通屯道路,黄庆芬跑了多个部门争取建设资金,熟悉村里情况的同志都给黄庆芬泼冷水:这条路修不了,矛盾纠纷太多。

一番调研后,黄庆芬下定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3.1公里的路,工程建设两个月,黄庆芬也调解了两个月。路面修好后,过去意见最大的村民和黄庆芬成了最好的朋友,村民们都夸黄庆芬“做了件大好事”。

在桂平市社坡镇太安村,村子法治氛围浓厚,村委会被打造成法律元素浓厚的普法阵地。新建起的3层村委大楼前,法治宣传文化长廊讲述宪法精神,楼体侧面的墙上印着醒目的宣传大字“人人学法用法 个个懂法护法”“树立法治理念 共建和谐太安”。走进大楼即可看到用简洁通俗话语宣传的依法治国理念。有了法治思维的导航,太安村做活集体土地文章,村里流转出80亩土地,建成鸵鸟养殖项目和黄金百香果种植项目,村集体经济实现从0到11.5万元的突破,高质量完成年度脱贫指标。

社坡镇北面的金福村,法治氛围同样浓厚。村里建起了法治文化广场。广场设有中心舞台、主楼、篮球场、法律援助凉亭、法治文化宣传栏,平时老人孩子在此玩耍,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对法治文化广场好评如潮。

过去,金福村委干部、村民法治意识普遍淡薄,经济政策把握不准,做生意时经常吃亏。杨波积极探索“党支部+”模式,通过党支部引领示范推动全村学法、用法,矛盾纠纷数量明显下降,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高,打造出金福村砂糖橘种植示范基地、辣椒产业基地等,脱贫之路越走越宽。

初心一片为扶贫,一枝一叶总关情。2017年以来,广西司法厅对马山县、桂平市7个帮扶贫困村投入各项帮扶资金655.4万元,6个贫困村相继脱贫摘帽。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