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温州公安全面创建新时代“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金名片

2020-01-08 16:01:40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 法制网记者   陈东升

□ 法制网通讯员 翁一芳 王巨跃

浙江温州是中国发展民营经济先行地,改革开放40年,创造了享誉全国的“温州模式”,被称为中国民营经济之都。

新时代,温州正在努力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致力打造“国内一流创业创新营商环境”,再次承担起中国改革开放探路者的历史使命。

温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离不开温州公安用心守护。

近年来,温州公安机关深入实施固本强基三年行动,因地制宜、攻破难题、培树品牌,把“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作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载体予以落实、推进,打造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金名片,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社区警务”助平安

2019年12月12日,鹿城区南浦派出所组织社区民警对辖区内的南浦中学开展例行安全检查。社区民警根据移动警务终端的内容提示,对学校访客登记、保安资质、防护装备等进行对照检查,并通过该终端采集相关信息。民警随身携带的移动警务终端叫“警务通”,配套温州公安基础(一标三实)工作平台App,将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模块化,实现任务定期推送、标准同步提示、全程智能操作。

温州市公安局为全体社区民警配备了该设备。“警务通将社区警务工作清单化,还能及时提醒推送,操作简单,关联的信息非常丰富。”民警周可哲说,警务通给他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和帮助。

围绕社区警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温州市公安局近年来相继出台了《社区警务室建设规范》《派出所基础业务工作标准》,研发了温州公安基础(一标三实)工作平台,全面推行社区警务“十百千万”工程。根据全市村(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划分990个警务区,配置了1100多名社区民警,每个派出所辖区设置1个以上集“治安防范、信息收集、矛盾化解、窗口服务”为一体的标准警务室,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

近年来,除传统的走街串巷外,为更好地宣传各类防范措施,及时了解、帮助每位居民,温州社区民警、辅警根据辖区居民群众需求组建不同层面的微信警务群,实现“一警连千家”,为群众提供点对点警情通报、线索征集、防范宣传、请求帮助等服务,通过微信及时快速受理群众的需求。

例如,针对近期诈骗人员冒充淘宝客服进行诈骗的案件高发,社区民警就该情况在各个小区业主群里发布最近骗子的诈骗手段,提醒群众预防被骗。鹿城公安分局还以组织群众开展“平安乐巡”为主题,研发“乐巡”App,推进“平安合伙人”计划,打造信息化、开放式、共赢型的群防群治样板,让巡逻成为时尚,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截至目前,平安乐巡App志愿者注册人数已达2800余人,辖区群防群治队伍同比增长29%。

“智慧防控”安民心

“时代变了,小区管理也要‘革命’。”温州市龙湾区天鹅湖社区党委书记方飞良说,过去基本靠挨家挨户打电话和走访管理小区。而如今,各种互联网新技术已经融入他日常工作,小区变得更“聪明”,居民生活也更便捷。

这一变化得益于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等七部门联合出台的《温州市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三年实施计划》。该计划以居民住宅小区为重点,以“社区智能管控平台”为依托,以智能化安防体系建设和大数据汇集应用为核心,计划用3年时间全面提升社区安全问题的预测、预警、预防和预控能力,助推基层治理创新和社会治理现代化。

在全面开展“智安小区”建设的基础上,温州公安将智慧安防向学校、医院、行业场所等领域延伸,确定45家重点培育的“智安单位”,形成与“雪亮工程”公共视频监控网络相互补充的多层面、立体化“智防密封圈”。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已建成“智慧安防小区”278个,建成后的小区实现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51%,2019年下半年以来,参建的270个小区实现了“零发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以上,惠及78万群众。通过实施以失智老人、自闭患者为服务对象的“安心工程”,全市共发放“安心手环”3.5万个,累计找回走失的失智老人328人。

“警务共治”化纠纷

“自从有了蜂巢警务站点,遇到问题直接联系警务站的小郭,买个菜的工夫,一起纠纷就化解了!”瓯海区娄桥街道一家蔬菜批发市场的商户说。商户提到的小郭,名叫郭涛,是瓯海娄桥派出所社区民警。娄桥派出所离该批发市场较远,此前一旦有警情,民警难以快速到达处置。2018年,郭涛被派驻到蜂巢警务站点后,与6名协警、10名市场保安一起开展24小时值守,遇到矛盾纠纷,半分钟内就能赶到现场。不到一年,这一治安乱点的警情下降17.2%,近千起纠纷就地化解。

“所里聘任警务助理,我第一个就报名了,已经连续受聘3次了。”59岁的金可清,是岩头镇岩头村的调解主任,在乡亲们的眼中,他不仅热心,而且说话在理,谁家有矛盾纠纷,都愿意找他帮忙。永嘉岩头派出所针对辖区土地纠纷多、邻里纠纷成因复杂的实际,推行选聘“警务助理”工作,通过警务助理消除了邻里许多积怨,化解了不少法律手段解决仍有隐患的问题。

为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温州公安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共治,依托社区警务室发展“警务助理”,充实警务室专兼职调解力量。全市目前已发展警务助理14661名,充分发挥“治安隐患排查员、矛盾纠纷化解员、社会信息收集员、安全防范组织员、政策法规宣传员、便民助企服务员”的作用,做到对各类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

此外,温州公安还依托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充分利用乡贤资源、调解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不断推进“乡情警务”“警调衔接”等机制建设,积极探索“警律联调”“网络在线调解”新模式,建立完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体系。2019年以来,全市通过“警调衔接”等机制共受理纠纷20415起,成功调解20277起,成功率99.32%。

“营商卫士”护发展

“以前办理危化品审批很慢,从企业出发到派出所来回近半小时车程,可能还会碰到审批民警不在的情况,这就需要跑好几趟。现在有警务站,最多跑一趟,而且就在家门口办事。”乐清市翁垟街道某有限公司危化品专管员黄福良切身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便利。据了解,乐清市公安局翁垟派出所依托危险化学品管理云平台,实现剧毒、易制爆危化品购买和销售自动在系统全备案,有效减少剧毒从业单位年跑路1300余次,减少易制爆从业单位年跑路4万余次。

面对辖区“企业集聚、新居民多、治安体量大”的特点,翁垟派出所积极回应各方需求,全力打造“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工业园区样板,当好乐清湾畔的“营商卫士”。集“助企服务、纠纷调解、线上巡查、治安巡逻、防范宣传”五位于一体的助企警务站实行窗口“无差别全科受理”,增设(“瓯E办”自助服务机)自助服务设备,提供户政、车管等24小时自助服务……这只是温州公安护航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2019年以来,温州公安积极响应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推出《温州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温州市公安局关于依法保障和服务温州市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执行护航发展执法“八个一律”措施,依法保障营商环境。特别是着眼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三服务”活动,大力创新实施以办事“零跑腿”、执法“零干扰”、侵权“零容忍”、服务“零距离”为主要内容的便企利企措施,以独有的气度凝聚起护航发展“一条心”的华美画卷。

“背包警务”便村民

为民服务,重在“最后一公里”,村民办事不便,民警就把警务装进背包。

“忐忑7年的心终于安定下来了。”吴某玲握着民警的手激动的说道。

2019年8月,罗阳派出所“背包警务”工作组在泰顺县罗阳镇育秀洋村走访时了解到有户人家仍为孩子没有户口无法上学而发愁。“背包警务”工作组了解情况后两天内徒步60余公里,上门制作笔录,3次冒雨走访周边山区村居开展调查,办理相关程序。终于在2019年11月12日成功为吴某玲的孩子落户。

罗阳派出所通过“车到村,人到户”的背包警务,以“一次不用跑,一个不能少”的理念,为75岁以上出行不便的老人等5类“免跑群体”提供7大项36小项“免跑业务”,通过“脚板+指尖”把业务、爱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这是把群众需求作为公安工作的“指南针”和“风向标”,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变“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努力实现群众“一次都不用跑”。

除此之外,全市公安派出所切实将“警务围绕民意转,民警围绕百姓转”的工作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全面实施新“五小工程”,加强派出所办事窗口标准化建设,新增“瓯E办”133台,推广24小时警务自助服务区、代办点等做法,创新推出“温警在线3.0”“警侨在线”“大榕树警务”“骑行警务”等派出所“最多跑一次”改革品牌,把创建活动做成“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实践过程,让群众成为创建的受益者和评判者,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19年第三方测评显示,全市群众总体安全感为99.08%,总体满意度为97.2%,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