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扶持一个人巩固一批人

宁夏力推戒毒就业帮扶阳光工程

2019-12-16 13:44:52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 法制网记者 申东

从家境富裕到被强制隔离戒毒,从跌落人生低谷再到二次创业成功……宁夏盐池县青山乡的侯某沿着这条崎岖路,走了13年。他忘不了创业路上的“掌灯人”——青山乡禁毒专干侯智雷。“是他联系有关部门,解决了养殖场的资金缺口;是他积极协调乡上畜牧站给我技术上的支持;是他帮忙联系乡水管所,解决了牛饮水的问题;是他联系爱心企业,将通往牛场的路面铺上砂石。”

两年多来,侯智雷无数次往返于青山乡各个村,帮助20多名社区戒毒人员成功回归社会,侯某是其中之一。“如果没有侯专干,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目前,我的牛场养了70多头肉牛,我打算明年再扩大养殖规模。”侯某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社区戒毒人员属于特殊人群,他们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没有一技之长,因此在求职路上处处碰壁,渐渐地失去信心,便又极易再次复吸,陷入吸了戒、戒了又吸的怪圈。2014年以来,宁夏各地开展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帮扶阳光工程,对涉毒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其掌握一技之长;对涉毒人员就业进行资金政策扶持,鼓励其自主创业;或由政府搭台,培育涉毒人员就业带头人,带动社区康复人员就业,这一阳光工程实施以来已渐显成效。

“保姆式”服务开通就业直通车

占地200平方米的沙坡头区戒毒康复就业培训帮扶基地,是中卫市宣传禁毒成果的一张名片。在这里,沙坡头区禁毒办联合中卫市人才服务局指导运营,为戒毒学员提供技能、手艺、SIYB(意为“创办你的企业”)创业项目指导等“保姆式”服务。基地聘请专业讲师,提供电脑应用操作、电焊、插花、种养殖、手工串珠等专业技能培训,向考核合格者颁发职业技能证书,并向企业推荐,为吸毒人员开通“就业直通车”。

沙坡头区禁毒办副主任任静告诉记者,陈某就是在帮扶基地学会了一技之长,顺利回归社会。陈某是一名聋哑吸毒人员,先天残疾,再加上吸毒,就业难上加难,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是“废人”一个。针对类似陈某这一特殊群体,禁毒办联系了一名教手工串珠的老师教他们手工编织。上天总是公平的,当它关闭你一扇门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陈某虽先天聋哑,手却十分灵巧,编织老师所教内容他一看就会,编织出的成品很不错。

基地志愿者将陈某的编织品进行义卖,所得收入悉数交给陈某。现在,陈某带动7名残疾戒毒人员一同搞编织。基地里摆放着陈某和其他学员的作品,一件件栩栩如生、巧夺天工,抒发着戒毒人员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愉悦情怀。

据了解,今年,沙坡头区对323名戒毒康复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有189名戒毒康复人员获得工作岗位,实现了以产业带戒毒“社区+产业+培训”的帮扶模式,促使吸毒人员回归社会不掉队。

扶持创业四面八方伸援手

由露天手工作坊发展成拥有1500平方米的彩印包装厂房,从人工做业打草帘到上马先进的彩印包装生产线,从人见人嫌的吸毒者变身为企业老板,短短5年间,杨海峰的人生发生了“过山车”般的变化。

2012年,灵武市崇兴镇的杨海峰戒毒后到社区报到,禁毒办工作人员看他有创业成功的经历,就决定扶持他创办草编厂,希望杨海峰能带动一批吸毒人员就业,回归社会。灵武市禁毒办帮他租了场地,购置两台近万元的草编机。

2016年,杨海峰经过多方考察,看好一个包装纸箱生产项目,但一套先进的彩印包装生产线要80万元,手里只有十几万元资金的杨海峰犯了难。

“在相关部门协调下,就业局给我做担保,我得到30万元创业贴息贷款,厂家把80万元的生产设备赊给了我。”杨海峰十分感激四面八方伸来的援手。2015年3月,他的公司正式开业。不到两年,他就把设备款全部还清,并成功签下多笔大型企业的订单。走进杨海峰的纸箱厂,1500平方米的厂房内高高低低堆放着各种规格的纸箱。杨海峰告诉记者,今年灵武红枣成熟的时候,厂里每天出货的包装箱都在1万个以上,一个销售季下来,不但将库存的6万个销售一空,而且每天生产5000个箱子还供不应求。

在银川市兴庆区,当地禁毒委针对辖区农区涉毒人员较多的现状,2015年,打造了“月牙湖树莓生态产业园”就业安置基地,累计为80余名戒毒人员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并签订就业安置意向协议书,解决贫困戒毒学员季节性务工累计90多人次,人均年收入1万余元。

巩固成果星星之火可燎原

在位于永宁县杨和镇王太村的绿原风劳务公司,37岁的姜海峰和往常一样,一大早来到抽纸厂生产车间,安排一天的订单生产。从他现在的状态,根本看不出一丝曾经是“瘾君子”的痕迹,姜海峰戒断毒瘾已经5年多。

2016年11月,恰逢城乡建设改造,戒断3年未复吸的姜海峰得到一笔拆迁款,并希望以此为本钱开办公司,同时帮助其他涉毒人员戒掉毒品、回归社会。永宁县禁毒办、公安局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奔走、多方协调,从政策、法律、资金、产品营销等方面给予支持,永宁县绿原风劳务有限公司——阳光工程就业安置基地就这样开办了起来。现公司已集中安置吸毒人员22名,企业年收入达到120多万元,就业安置人员人均月收入达2800元。

永宁县禁毒办副主任赵建国告诉记者,凡是申请进入绿原风阳光就业安置基地的涉毒人员,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所在辖区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作出评估,县禁毒办负责审查考核。每名安置人员必须填写“不吸毒、不复吸”保证书,凡是发现安置人员行为异常的,企业必须及时向禁毒部门报告,禁毒帮教人员及时找其谈心,了解思想状况。

灵武市扶持的杨海峰,每一次创业都不忘吸纳周围的涉毒人员就业,由最初的5名发展到最多时吸纳40多名社戒人员就业。吴长春就是杨海峰帮扶过的涉毒人员,看到杨海峰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后,他也萌生创业想法,并得到灵武市禁毒办的肯定和支持,2016年4月成立家庭农场就业安置基地,目前安置社区戒毒康复人员6名。

灵武市禁毒办副主任赵春阳介绍,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灵武市先后成立“海峰阳光”“文斌阳光”“长春阳光”“阳光工地”等就业安置基地6处,形成了政府扶持创业、志愿者引领回归、戒断人员自主创业等多种就业安置模式。截至目前,这些基地共集中安置吸毒人员98名,帮助吸毒人员成功树立信心,重新做人,使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宁夏公安厅禁毒总队总队长贺占忠对记者说,宁夏阳光就业安置基地实现了从最初的作坊式产业到政府投入、政策支持、企业参与、社会帮扶“四位一体”的就业安置模式的转变,同时也成功实践了多种创业模式的有机结合,通过建立人性化的安置模式,使管理人员与员工在身份上认同、心理上平等,能够互相爱护帮助,不猜忌不疑虑,使安置人员能够踏实工作,回归社会。截至目前,全区戒断3年巩固率提升至67%,现在吸毒人数较去年下降26.6%,最大限度实现了“减存量”的目标。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