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宜兴市检察院】技术辅助办案

2019-12-12 16:50:1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 -标准+

宜兴市城区东部,一条美丽的大溪河镶嵌城中,梅林大桥横跨河面,进入初冬,河风微微,周边群众都愿意茶余饭后结伴在桥面走走。然而,在宜兴市检察院干警郑添隆的手机中,9个月前的此处,却是另一番景象。

今年2月,该院技术人员在单位微信公众号“公益诉讼随手拍”后台发现一条来自网友的举报,附图显示,一些废弃垃圾被随意倾倒在河岸旁,部分已经掉落水中。大溪河连通太湖,不及时处理不仅会污染河道,还将危及太湖水质。技术人员迅速把线索录入该院自行研发的公益诉讼线索评估管理系统,传至该院第五检察部负责人的手机终端。通过对线索进行查阅、研判和分配,该部干警郑添隆在其手机端接到指令和资料,前往实地调查。

郑添隆和技术人员来到河岸旁,利用随身携带的执法记录仪、小型无人机等设备,拍摄下现场情况。经查,该处废弃垃圾占地达150亩,未采取防渗漏、防扬散措施,若雨季到来,污染物入河则后果不堪设想。该院迅速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此后一个月的时间里,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行动,不仅将垃圾清运完毕,堵塞的道路也疏通了,周边绿化修复完好如初。

通过线索评估管理系统查阅、处理公益诉讼案件,实现掌上办案,只是技术辅助办案的一小部分,该院充分借助科技力量,发挥技术能力发现监督案件线索、科学管理研判线索功效,最终形成技术服务办案的闭环。

2018年7月,系统接到刑检部门流转的邓某等三人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技术人员和检察官一起到达案发现场,利用无人机拍摄涉案地点矿石被非法采挖后的图像,并迅速录入系统。承办检察官在全面审查证据材料、犯罪事实及危害结果后,发现该案难点在于确定矿区原始面积以及非法采矿前后的对比情况,如果依靠人工测量,耗时长、难度大。

用技术解决难题!通过3D建模技术,技术人员构建出被挖矿区立体模型。通过对模型相关点位进行定位,实现对模型内采挖坑洞的测量估算,推测出矿区破坏的体积大致为2800余立方米。

模型数据不足以作为证据认定犯罪,该院立即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委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调取了案发前半年内的矿区卫星图片,生成《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情况报告》,分析得到的矿区地貌变化时间与嫌疑人供述的犯罪行为持续时间基本吻合。最终,上述电子证据被法院采纳,三名被告人被判赔偿国家矿产资源损失21.5万元、连带承担环境修复费用36.1万元。

(王学涛 金晶)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