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护商安商惠商亲商

成都公安全力服务保障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2019-12-02 17:02:57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营商环境包括4个维度: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和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着力营造护商、安商、惠商、亲商的良好氛围,立足职能,聚焦群众和企业关切,持续简化各类行政审批,推进公平公正执法,提高服务管理效能,加强产权保护,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企业纠纷解决机制,为知识产权保护、人才流动、劳动者权益保护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全心护商 尽平安之责

实施依法惩戒,守护营商权益。严格区分合法与非法,遵循谦抑、审慎、善意的执法理念,对规模以上企业和初创企业的报警报案,采取技术和数据核查方式,开展立受案初核;对取得初核证据的企业,严格区分违法犯罪与纠纷、员工个人行为与企业经营行为的界限,依法慎用强制措施,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对主动报警报案的企业,实行快侦快办工作机制,及时为企业追赃挽损。今年以来,共侦办职务侵占、合同诈骗、挪用资金等涉企经济犯罪案件778件、刑拘813人,挽回经济损失1.9亿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主动融入创新生态链,加强行刑衔接,推进知识产权综合执法、跨区执法机制建设,查处假冒注册商标等侵害企业知识产权案件83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6个。

开展精准防控,保障营商平安。强化企业内部安保指导和企业周边治安防控,指导企业完善内部保卫制度,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提升内部安全防范水平。建立公安、企业联防联动巡控机制,加大企业周边治安、交通秩序整治和巡防力度,共建企业安全有序发展良好环境。强化企业项目建设保障,实施项目警长制,落实专人专班,提前收集安保工作需求并实现按需保障。开辟绿色通道,服务大批量、集中式的项目办证需求,为天府国际机场等19个大型项目组织开展精准服务30多次。实施精细化交通组织,制定交通保障服务方案1531个,入户发放宣传资料13万份。强化行业风险预警预防,整合公安、工商、金融、财政、税务等部门市场监管数据,搭建大数据监测预警平台,审核评估行业企业风险,划好红线、预警线、告知线,主动协同防范处置风险隐患。

融入产业发展,培植营商根基。主动融入产业生态圈,根据66个产业功能区、17个产业生态圈的产业要素聚集情况,采取设立警务室、警务联络员等方式,精确配套调整警务资源,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夯实风险防控基础。积极服务“三城三都”(即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建设,针对“三城三都”建设使大型活动急剧增加的实际,主动担当、创新方式,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今年以来,共确保2552项大型活动安全顺利举行,提升了城市显示度。全力保障金融健康发展,全面排查290家P2P网贷风险主体,立案18家,清退和督促清退153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01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悉心安商 行规则之治

对标国际规则,提升城市能级。精准落地过境免签政策,积极落实成都口岸部分国家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方便国际人员往来和对外交流合作,落地核查外国人数在同期实施该项政策的5个城市中排名第一。精心推进国际社区建设,建立国际化社区公安全要素清单,设立西南地区首个出入境服务站和全省首支官方备案的社区外国人志愿服务队,研发使用首台境外人员住宿登记自助受理终端,孵化推广涉外警务同步翻译系统,打造细致服务、智慧管理的国际化社区典范。精细开展自贸区服务创新,设立自贸区涉外警务服务队,推出“审、管、访”分离、“容缺受理”“一窗式”服务等举措,实施“微创式”交通优化策略,加密自贸区内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科学规划货运车辆优先车道,优化提升自贸区服务管理水平。

顺应市场逻辑,营造优良环境。深化警务公开,全面推行信息、服务、执法公开,通过媒体、网络、办事窗口主动公开办理事项、程序和结果。今年以来,共依法公开公安相关信息1500多条,营造了公开透明的政务服务环境。促进公平竞争,坚持普惠均等原则,依法平等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均衡的公共服务和要素保障,并会同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打击扰乱市场的违法行为,维护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保障执法公正,开展集成式、信息化执法办案中心建设,对警情、案件、场所、财物、卷宗等关键要素实施“大数据+执法监督”,实行执法办案全要素全流程闭环管理,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把握业态特征,拓展包容空间。有效引导新业态发展,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围绕民宿旅游、共享经济、寄递物流等新经济新业态,会同相关部门主动介入,加强信息服务和宣传引导,采取指导意见、行业标准、服务规范等柔性方式,引导新兴业态健康发展。创新开展新市民培育,联合市总工会,利用企业商圈、园区工地、社区活动等载体,举办社区警校、市民课堂等新市民培训活动,讲解证件办理、治安法规、城市发展等方面内容,推进来蓉人员新市民化,增强新市民的城市归属感和自豪感。

倾心惠商 强服务之功

放权到底,实现审批最少。针对企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质效,全面执行涉企审批“即时办”,将开办保安公司备案时限改为即时办理,将企业1000人以下大型活动备案由15个工作日改为即时办理。深化涉企审批“一次办”,开通印章窗口远程视频认证,解决企业法人不能到场的问题,特种行业许可证申领时限由10个工作日改为“只跑一次”。依法开展便民服务“委托办”,面向企业设置统一服务标准,在全市62个4S店设立机动车登记服务点,方便市民办理新车上户业务。同时,全面实行委托办理,在全市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家设置27个带牌销售点,既便民又惠企。

服务至简,实现效率最高。深化网上服务,整合交管、户政、出入境、治安、监管等警种职能,优化完善“平安成都·蓉警服务”,全面推广在线咨询、网上申请、快递送达办理模式,打造足不出户的掌上服务。主动上门服务,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的企业项目和28家“一带一路”重点企业,主动上门解决集体户设置、人才落户等问题,创新为“一带一路”建设人员开辟加急、加班、集中办证渠道,为民营企业邀(聘)请的外籍人才办理签证2800余人次。完善社会服务,设立1118个社会化服务点,在全国率先建成全域覆盖、全量业务、全时服务的社会化服务机构网络,将公共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供给无界,实现保障最优。持续深化人才服务供给,紧扣城市建设最急迫、企业发展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组织开展“三走进三深入”(即走进基层党组织、走进普通党员、走进广大群众、深入寻常百姓家、深入困难群众中、深入矛盾集中点)活动,持续走进107所高等院校,组织130多场专题宣讲活动,引导青年人才了解成都、选择成都、扎根成都。持续强化交通服务供给,开展以礼让斑马线为牵引的“明路权”系列行动,保障公交优先出行和慢行交通路权,推动城区信号灯联网联控,建立拓展“蓉E行”交通众治平台应用场景,精细治理商圈、景区、医院交通吸附点,优化群众出行体验。

用心亲商 亮形象之窗

涉企报警处理一键通,擦亮执法之窗。高度重视涉企警情,实行涉企报警快速流转机制,做到涉企警情快速受理和立案。开辟高新企业、重点企业和高精尖人才知识产权案件快速报案渠道,制定案件办理指导意见,规范办案流程和机制,力求知识产权案件快速侦破、快速挽损。

涉企需求响应一条龙,擦亮服务之窗。开展精准配套服务,广泛征求民营企业、货车驾驶员意见,今年共为有入城需求的民营企业补办货车入城证520个,并为大型商家和超市运输生活必需品的物流运输车辆给予临时通行和停车上下货物便利。打造量身定制服务,为企业项目引进和商务合作提供一对一前置风险评估和预警提示,为企业新进员工背景审查开辟绿色通道,对新能源货车发展实行入城不限行,逐步取消燃油货车入城证竞拍,完善配套交通政策,推动公安服务向精准化转变。

涉企沟通专人一肩挑,擦亮互动之窗。实行社区民警定点走访,在全市配齐社区民警1669名,针对辖区企业和群众,定点走访收集意见,畅通沟通渠道。对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实行社区民警首办责任制,只有办成权和报告权,没有否决权。开展特邀监督员常态回访,聘请44名企业家作为特邀监督员,由警务督察部门专门负责联络沟通,定期征求意见,专人回复办理,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落实。      

蒋波 林辉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