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让多元调解广聚行家里手

2019-04-15 15:21:59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 法制网记者 范天娇

在濉溪县临涣镇“和谐茶室”,泡上一壶“棒棒茶”,边喝茶边说事;

在桐城市龙眠街道“六尺巷”,以“让墙”喻“让步”,传递民间谦和礼让;

在淮南市八公山区,活跃着一群“老娘舅”,他们每天走家串户,在拉家常中给人劝和;

……

近年来,安徽省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让矛盾双方不花一分钱,不伤和气,就能解开大大小小的心结。尤其是自今年起实施《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以来,安徽省将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进一步畅通多元主体参与渠道,强化各类化解方式有机衔接、优势互补,更加激发了社会各方面的“和事”力量,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合力,携手谱写出一首首“和谐曲”。

化解主体协调合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制定《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规范性要求,对于实现立法与改革相衔接,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纠纷化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潘法律说。

2018年11月23日,《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在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法院、检察院及相关组织等化解主体在化解矛盾纠纷中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还要联动配合、加强协调。其中,由综治统筹协调部门将多元化解纠纷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纳入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工作范围,组织开展纠纷排查、分流处置、归口管理和跟踪落实工作,协调化解各类纠纷。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在综治统筹协调部门协调下,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形成纠纷化解协同工作格局。

宿州市砀山县良梨镇副镇长王静对多元化解农村土地矛盾纠纷深有感触。“土地矛盾纠纷往往伴随着权责不明、权属不明等难点,以前没有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我们化解矛盾很难形成一个大格局。”王静说,虽然大多都是争口气的事儿,但是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大问题。

王静说,条例的实施,有效衔接了各部门职能,对调解工作提供了实践的方法。目前,该镇已经建立了标准化的综治中心,利用五老乡贤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同时实施“一村一顾问”,进行以案释法,发现苗头就及时介入,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调解组织专业行家

第一步以茶暖人心,平静当事人的情绪;

第二步以茶说人生,淡化当事人的利益观念;

第三步以茶找支点,找准调解的事实道理和法律政策依据;

……

濉溪县临涣镇法律服务所主任王士宏在当地干了30多年的人民调解工作,创立了这套“一杯茶调解法”。“临涣人喜欢喝茶,流传下了‘有理进茶馆说’的习俗。在老茶客的监督下,当事人一边品茶,一边接受调解,让双方能够心服口服。”王士宏说。

一己之力有限。王士宏发动当地有威望、善调解的人筹划成立了茶馆调解委员会,9位固定成员年调解矛盾纠纷70余场次,调解成功率达87.5%以上。经王士宏调解达成协议后,无一例当事人出现反悔或不履约的情况。

人民调解是多元化解纠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快捷、灵活、免费等特点,被广大群众所乐于接受。此次制定条例,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和促进着有“浓墨”,要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推动设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化建设,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推动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机构等法律服务组织参与化解纠纷等。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共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2.1万个,构建了乡镇街道调委会、村居调委会、村民居民调解小组的调解组织体系。各地针对医疗、交通、物业、环保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建立各类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988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已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力量。

“打官司花费时间长,矛盾还容易激化。如果通过专业的调解平台及时给当事人进行疏导化解,让其心里有一个过渡期,这样更有利于矛盾的解决。”繁昌县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耿群说。

耿群从法院退休后当起了调解员,利用自己的法律专长,继续发挥余热。她感觉到,条例的出台,从法律法规、经费保障以及培训制度等方面,对调委会工作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让调解员更有干劲,更有盼头。

化解方式有机衔接

再婚丈夫去世,分割遗产的同时是否应当共同承担其举债治疗、安葬等费用,合肥市庐阳区的张芳(化名)与丈夫的父母、儿子出现分歧,多次发生争吵。

张芳认为,无论是从道理还是情感上,其他继承人理应支付一部分费用。但对方认为,张芳作为妻子,应当负担医疗费和安葬费。在长期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张芳选择走诉讼途径解决。

就在双方准备对簿公堂时,接到了庐阳区法院家事调解员的电话。两位调解员在法官的指导下,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一方面让张芳理解公婆晚年丧子之痛,另一方面也让其他继承人认识到张芳背负的债务压力,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张芳拿到了部分补偿,双方感情也得到了修复。

让家事调解员来断家务事,是庐阳区法院在探索诉调对接和家事审判融合方面走出的一条路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是调解矛盾纠纷的主要方式。在促进各类化解方式有机衔接、优势互补方面,条例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如行政机关处理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纠纷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委托相关调解组织调解。人民法院在登记立案前可以引导当事人选择适宜的化解纠纷途径。适宜调解的,依法自行组织调解,也可以委派人民调解组织、律师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等进行调解;当事人明确拒绝调解或者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登记立案,依法审理。

为进一步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安徽省做了很多有益尝试。司法行政机关与综治、公安等部门紧密配合,建成“警民联调”组织1200多个,实现公安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的有效对接。司法行政机关与所在地人民法院采取“进驻”“派驻”等方式,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室和人民调解委员会125个,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程序解决矛盾纠纷。安徽省还全面部署推进“访调对接”工作,试点3个月,全省人民调解组织就成功调解信访纠纷3082件。

据了解,安徽省还将聚焦处置矛盾纠纷的集中领域,建立“诉调对接”“警民联调”“检调对接”“访调对接”的对接平台,完善对接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并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解决一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漫画/高岳  

□ 本报记者 范天娇
 在濉溪县临涣镇“和谐茶室”,泡上一壶“棒棒茶”,边喝茶边说事;
 在桐城市龙眠街道“六尺巷”,以“让墙”喻“让步”,传递民间谦和礼让;
 在淮南市八公山区,活跃着一群“老娘舅”,他们每天走家串户,在拉家常中给人劝和;
 ……
 近年来,安徽省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让矛盾双方不花一分钱,不伤和气,就能解开大大小小的心结。尤其是自今年起实施《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以来,安徽省将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进一步畅通多元主体参与渠道,强化各类化解方式有机衔接、优势互补,更加激发了社会各方面的“和事”力量,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合力,携手谱写出一首首“和谐曲”。

 化解主体协调合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制定《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规范性要求,对于实现立法与改革相衔接,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纠纷化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潘法律说。
 2018年11月23日,《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在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法院、检察院及相关组织等化解主体在化解矛盾纠纷中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还要联动配合、加强协调。其中,由综治统筹协调部门将多元化解纠纷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纳入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工作范围,组织开展纠纷排查、分流处置、归口管理和跟踪落实工作,协调化解各类纠纷。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在综治统筹协调部门协调下,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形成纠纷化解协同工作格局。
 宿州市砀山县良梨镇副镇长王静对多元化解农村土地矛盾纠纷深有感触。“土地矛盾纠纷往往伴随着权责不明、权属不明等难点,以前没有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我们化解矛盾很难形成一个大格局。”王静说,虽然大多都是争口气的事儿,但是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大问题。
 王静说,条例的实施,有效衔接了各部门职能,对调解工作提供了实践的方法。目前,该镇已经建立了标准化的综治中心,利用五老乡贤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同时实施“一村一顾问”,进行以案释法,发现苗头就及时介入,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调解组织专业行家
 第一步以茶暖人心,平静当事人的情绪;
 第二步以茶说人生,淡化当事人的利益观念;
 第三步以茶找支点,找准调解的事实道理和法律政策依据;
 ……
 濉溪县临涣镇法律服务所主任王士宏在当地干了30多年的人民调解工作,创立了这套“一杯茶调解法”。“临涣人喜欢喝茶,流传下了‘有理进茶馆说’的习俗。在老茶客的监督下,当事人一边品茶,一边接受调解,让双方能够心服口服。”王士宏说。
 一己之力有限。王士宏发动当地有威望、善调解的人筹划成立了茶馆调解委员会,9位固定成员年调解矛盾纠纷70余场次,调解成功率达87.5%以上。经王士宏调解达成协议后,无一例当事人出现反悔或不履约的情况。
 人民调解是多元化解纠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快捷、灵活、免费等特点,被广大群众所乐于接受。此次制定条例,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和促进着有“浓墨”,要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推动设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化建设,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推动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机构等法律服务组织参与化解纠纷等。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共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2.1万个,构建了乡镇街道调委会、村居调委会、村民居民调解小组的调解组织体系。各地针对医疗、交通、物业、环保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建立各类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988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已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力量。
 “打官司花费时间长,矛盾还容易激化。如果通过专业的调解平台及时给当事人进行疏导化解,让其心里有一个过渡期,这样更有利于矛盾的解决。”繁昌县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耿群说。
 耿群从法院退休后当起了调解员,利用自己的法律专长,继续发挥余热。她感觉到,条例的出台,从法律法规、经费保障以及培训制度等方面,对调委会工作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让调解员更有干劲,更有盼头。
化解方式有机衔接
 再婚丈夫去世,分割遗产的同时是否应当共同承担其举债治疗、安葬等费用,合肥市庐阳区的张芳(化名)与丈夫的父母、儿子出现分歧,多次发生争吵。
 张芳认为,无论是从道理还是情感上,其他继承人理应支付一部分费用。但对方认为,张芳作为妻子,应当负担医疗费和安葬费。在长期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张芳选择走诉讼途径解决。
 就在双方准备对簿公堂时,接到了庐阳区法院家事调解员的电话。两位调解员在法官的指导下,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一方面让张芳理解公婆晚年丧子之痛,另一方面也让其他继承人认识到张芳背负的债务压力,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张芳拿到了部分补偿,双方感情也得到了修复。
 让家事调解员来断家务事,是庐阳区法院在探索诉调对接和家事审判融合方面走出的一条路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是调解矛盾纠纷的主要方式。在促进各类化解方式有机衔接、优势互补方面,条例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如行政机关处理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纠纷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委托相关调解组织调解。人民法院在登记立案前可以引导当事人选择适宜的化解纠纷途径。适宜调解的,依法自行组织调解,也可以委派人民调解组织、律师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等进行调解;当事人明确拒绝调解或者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登记立案,依法审理。
 为进一步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安徽省做了很多有益尝试。司法行政机关与综治、公安等部门紧密配合,建成“警民联调”组织1200多个,实现公安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的有效对接。司法行政机关与所在地人民法院采取“进驻”“派驻”等方式,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室和人民调解委员会125个,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程序解决矛盾纠纷。安徽省还全面部署推进“访调对接”工作,试点3个月,全省人民调解组织就成功调解信访纠纷3082件。
 据了解,安徽省还将聚焦处置矛盾纠纷的集中领域,建立“诉调对接”“警民联调”“检调对接”“访调对接”的对接平台,完善对接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并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解决一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漫画/高岳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