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中国东盟共同迈向互利共赢合作新征程

2025-09-29 16:17:1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艺茗

日前闭幕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取得丰硕成果,各方给予高度评价。东博会不仅是贸易和科技的舞台,更是中国同东盟国家携手合作、深化友谊、共同发展的重要窗口。东博会的亮眼成果,展现了中国与东盟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及经贸合作,正以更积极姿态、更务实举措共同迈向互利共赢的合作新征程。

自2004年首届举办以来,东博会已从最初以货物贸易为主的“展览馆”,茁壮成长为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先进技术、次区域合作、“一带一路”对接等多维度的“超级平台”。本届东博会以“共享新机遇,共建新家园”为主题,其内涵远超单纯的商业互利。它标志着双方合作的战略层级不断提升,正从传统的经济互补性合作,向共塑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的新阶段迈进。

东博会上,来自东盟各国的特色农产品、食品、手工艺品与中国制造的先进装备、绿色科技产品交相辉映;论坛上,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围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激荡思想谋划蓝图。这背后,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实施带来的制度性红利持续释放,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谈判稳步推进所激发的巨大潜能。东博会如同一个强大的磁极,将各方的需求、资源、智慧高效聚合,催化出“1+1>2”的协同效应,推动中国与东盟合作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共同构筑更加稳定、安全、富有韧性的区域产供链体系。

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魅力,根本在于其植根于相互尊重、公平正义、互利共赢的原则。这是一场真正的“双向奔赴”。对于东盟国家而言,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其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庞大的中国市场为东盟的农产品、原材料、特色商品提供了广阔出口空间;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数字经济等领域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东盟各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中马“两国双园”等一批标志性项目,不仅打通了物理上的“断点”,更联通了发展的机遇,创造了大量就业,改善了当地民生。

与此同时,东盟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对外投资目的地,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快速增长的市场、年轻的人口结构,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宝贵机遇,助力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来自东盟的热带水果、休闲食品丰富了中国百姓的餐桌,东南亚的旅游目的地成为中国游客的热门选择。这种深度融合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使“命运与共”从理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现实,让合作成果真正惠及了双方20多亿民众,夯实了社会民意基础。东博会正是这一巨大共赢效应的集中展示窗口和加速器。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面对共同的风险,中国与东盟更需要携手并肩,展现区域合作的智慧和力量。第22届东博会特别设置了相关专题展区和论坛,聚焦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农业合作、疾病防控等领域,这正是双方携手应对挑战、共谋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具体行动。

本届东博会的成功举办,再次向世界证明:选择对话而非对抗、合作而非博弈、共赢而非零和,是符合地区国家人民根本利益的正道。跨越山海之隔,打破心灵壁垒,中国与东盟正以东博会为舟、以互利共赢为桨,携手航行在共同发展的广阔海洋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只要双方继续秉持伙伴精神,同心协力,必将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风浪,共同谱写中国与东盟关系更加璀璨辉煌的“钻石新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