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未来

2025-08-18 11:14:1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琼

20年前,即2005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两山”理念)在浙江安吉余村诞生。这一理念如同一颗闪耀的思想火种,不仅照亮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行道路,更跨越山海,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宝贵的实践借鉴。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临严峻的生态挑战。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环境破坏有增无减、极端天气导致的自然灾害频发……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保护绿水青山、坚持绿色发展、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成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山”理念超越了地域和时代的局限,为世界各国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也为全人类努力超越工业革命及其后的消费模式、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更高发展阶段指明了路径方向。

“两山”理念打破了传统发展思维中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对立的固有认知,深刻揭示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它摒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强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这一理念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思维范式,促使各国重新审视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寻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共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生动而卓有成效的实践:塞罕坝机械林场植树造林,将荒漠沙地变为绿色林海;余村关停矿山、水泥厂,转型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华丽转身;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促进水生生物资源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清洁能源发展等举措……20年来,中国在生态保护与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实践不仅改善了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品质,也为世界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两山”理念还强调了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和长远利益。它提醒人们,绿水青山不仅具有生态功能,还蕴含着巨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就是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这种着眼于长远和全局的生态价值观,对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促使各国在制定政策和发展战略时,更加注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避免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发展。

中国积极推动“两山”理念的国际传播与交流合作,与世界分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智慧。通过“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南南合作等平台,中国与共建国家乃至诸多发展中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生态环保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挑战。中国援建的污水处理厂、清洁能源项目、生态修复工程等,为当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20年来,“两山”理念从理论走向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中国走向世界,不断凝聚全球共识,激发各国携手共建美丽地球家园的热情与决心。在未来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中,“两山”理念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思想引领作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困境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助力全人类共同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