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沙伊和解一周年 全球安全倡议获更多认同

2024-03-18 15:33:28 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标准+

本报记者 韩博

3月10日是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中国斡旋下恢复外交关系,联合签署《北京协议》一周年的时间。一年来,两国重开使馆、重新互派大使,伊朗总统更是11年来首访沙特阿拉伯,两国元首实现“历史性握手”,双边关系持续改善。中国推动沙伊两国和解成为中东国家间缓和紧张关系的催化剂。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也正在获得越来越多国家认同。

携手跨越历史恩怨

2023年3月10日,沙伊两国在中国斡旋下结束了长达7年的敌对状态,达成《北京协议》。三方签署协议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同年4月,在中方见证下,沙伊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即日起恢复已中断7年之久的外交关系。

在帮助已断交的沙伊两国实现关系回暖的过程中,中国发挥了重要的中间调解作用,利用与两国的友好关系,中国积极促进双方的沟通和对话。作为负责任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注重从国际实践中总结经验,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智慧,建设性参与解决国际热点,逐渐探索出一条受到其他国家认可的、有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

一年来,沙特和伊朗跨越恩怨、相向而行,两国关系除外交领域外,在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也取得了持续性进展。在经济领域,沙特驻伊朗大使阿卜杜拉·安齐在履新后表示,发展与伊朗关系是沙特“2030愿景”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文体领域,亚洲足球联合会去年9月宣布,沙特与伊朗国家队和俱乐部队间的比赛恢复主客场制,不再使用中立场地比赛。在地区事务方面,沙伊两国也进行了直接沟通和立场协调。关于新一轮巴以冲突,双方都强调应尽快结束冲突,强调对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的支持,同时呼吁伊斯兰世界团结起来。

贡献地区和平力量

当前,巴以冲突仍在持续,个别国家搅动地区争端,阻挠停火努力,造成了重大人道主义灾难,对中东长期和平进程构成严重威胁。在此严峻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作为波斯湾沿岸面积最大的两个国家,波斯湾地区前两大产油国,沙伊两国在中东地区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两国关系的“破冰回暖”为地区的和平稳定贡献了积极力量。

一年来,伊朗与多国关系持续改善。2023年10月,伊朗与苏丹发布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同意在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基础上正式恢复断交7年的外交关系,扩大两国在实现共同利益、确保地区安全稳定等各领域的合作。

2023年11月,伊朗总统莱希与埃及总统塞西在沙特首次会面。据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同年12月底的报道称,在经历了40多年的紧张关系后,伊朗认为有望恢复同埃及的外交关系。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纳赛尔·卡纳尼提到:“到目前为止谈判很有希望,两国走在克服分歧的良好道路上,并将很快开启新的外交篇章。”

其他一些中东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和解进程也取得积极进展:叙利亚重返阿拉伯国家联盟;卡塔尔与巴林、阿联酋,叙利亚与突尼斯、沙特,土耳其与埃及等纷纷复交或实现关系正常化。在去年5月举行的第32届阿盟峰会上,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强调,和平、团结、合作和建设符合阿拉伯国家人民的利益,“我们不会让本地区成为冲突地区”。

中国理念广受认同

过去一年来,中国先后为推动沙特和伊朗复交、缓和缅北局势、促进伊朗和巴基斯坦改善关系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斡旋行动,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有关方面和国际社会高度肯定。

沙特利雅得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巴尼认为,中国成功斡旋沙伊复交,这既是三国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国倡导的全球安全倡议在中东的成功实践。中国的安全观和发展模式与中东国家追求和平发展的诉求不谋而合,因而赢得地区国家的信任与认同,也让和平发展作为地区国家的共识更加深入人心。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始终是积极、善意、可靠的斡旋者,坚持政治解决所有热点冲突。沙伊和解是对话与和平的重大胜利,是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的有益实践,为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国家间矛盾分歧树立了新典范。

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中国能够始终做到坚持不干涉内政、坚持政治解决、坚持客观公正、坚持标本兼治。在国际舞台不搞双重标准,不拉偏架,更不谋取地缘私利。在面对矛盾和争端时,绝不认可动辄武力恫吓、施压制裁的做法,以最大耐心推动对话协商,找到兼顾各方合理诉求的最大公约数,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努力推动构建安全共同体。让更多国家参与、共享和平发展成果。


编辑: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