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记录中国国际法治建设历史进程

2020-08-03 12:13:41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法制网记者 汪闽燕 吴琼


在过去4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成为治国方略,法治中国日益深入人心。


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创刊40周年的《法治日报》通过一篇篇报道,不仅见证了中国在完善和建设国内法治上的成就,而且见证了中国在践行国际法治方面积极主动、国际影响力全方位提升的历程。


国际法治的建设者维护者


40年来,《法治日报》报道并见证了中国成为国际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的进程。


“中国广泛参与全球治理有关国际条约和机制,是全球治理规则制定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在部分领域已成为引领者。”201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外交部条法司司长贾桂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说的这番话,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见证了在气候变化领域,中国联合发展中国家推动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写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推动通过《京都议定书》,落实“共区”原则和发达国家率先减排等义务,为推动达成《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


我们记录了中国先后加入《南极条约》《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等条约体系,依据相关条约开展南极科考、渔业等活动,作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成员国全方位参与南极治理。


40年来,我们报道并记录了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努力,并成为国际环境法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保护知识产权是中国一以贯之的鲜明立场。中国成为国际上几乎所有最主要的保护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成员国,如《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和《专利合作条约》。我们报道并见证了中国成为推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重要力量!


40年来,我们见证记录了中国在推动多边主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2019年以来,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严峻挑战,由于美国滥用否决权阻止新法官遴选及任命,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被迫“停摆”。中方为WTO上诉机构摆脱危机积极建言献策,中国的声音以及努力为世界所瞩目。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上诉机构的价值,对于尊崇多边主义的人来说,价值连城……中方愿意同志同道合的绝大多数成员一道,继续推动解决上诉机构面临的挑战”。在世界眼中,这也是中国践行承诺、遵守规则、坚定维护多边主义以及多边贸易体制的大国担当。


夯实“一带一路”建设法治基础


40年来,《法治日报》见证了中国始终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促进共同发展所作的努力。


2019年4月25日,北京雁栖湖吸引了世界目光,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此举行。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向世界铺展了合作共赢的新画卷。论坛举行期间,38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6000余名外宾参会,达成6大类283项建设性成果。这充分显示,共建“一带一路”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


斯里兰卡是首批宣布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


“合作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报记者记录了斯里兰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来,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为使“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2017年5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中国向世界发出了要让“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的倡议。


2019年,在第二届高峰论坛期间,中国与有关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工商学术界代表共同发起《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再次表达了国际社会携手打击腐败、共建风清气正的丝绸之路的坚定决心。


此外,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货物服务贸易、投资融资往来的同时,中国在2019年着力推进以争端解决机制为重心的“一带一路”法律机制构建。特别是中国积极推动形成和完善调解、仲裁、诉讼相互衔接的“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解决平台,为共建“一带一路”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合作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全面搭建国际司法合作网络


40年来,《法治日报》报道并见证了中国积极参与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在国际反腐执法合作、司法协助、人员遣返、涉案资金返还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围绕湄公河惨案展开的中泰两国司法部门和执法部门之间的合作,在中国对外开展刑事司法协助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原司法部司法协助与外事司司长郭建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湄公河惨案告破后,围绕案件的审理、证据交换和境外证人同意出庭作证等方面,开创了中外司法合作的先河,充分说明司法协助在国际社会中日益彰显的外交价值和司法价值。


从糯康犯罪集团被抓到案件公开审理,在不足4个月的时间里,中泰双方共计提出了5个刑事司法协助请求。根据条约,双方全面、高效地执行了请求,相互提供了有力的司法协助。


也正因为如此,此案被看作是中泰刑事司法协助合作的成功案例。然而,它的司法意义并不仅于此。


“该案的更高一层意义在于,开创了中国通过刑事司法协助邀请外国证人,包括目击证人、鉴定人员和调查人员,来华出庭作证的先河,对今后我国与其他国家开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共同打击跨国犯罪具有示范和推动作用。”郭建安认为。


不仅仅是湄公河案,对一系列重大事件,《法治日报》不仅进行了报道,而且还进行了解读。


2008年8月29日,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联邦法院裁定,许超凡、许国俊以及二人的妻子被认定合谋诈骗、合谋洗钱以及合谋转运盗窃钱款等多项罪名成立。


9月2日,美国司法部正式对外公布了这一消息。至此,这起涉案金额高达4.83亿美元、震惊全国的“开平案”中的几名主犯全部被美国法院定罪。围绕这桩跨国大案展开的中美两国司法部门之间历时7年的合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和74个国家缔结了121项引渡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可以说已初步构建了覆盖五大洲各主要国家的追逃追赃条约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聚焦重点追逃对象、重点追逃国家、重点缔约国家,进行条约网络建设,缔结了39项引渡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推动24项条约生效。


贾桂德用两个“前所未有”来形容这一成就。他说,这在条约谈判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前所未有的工作成果,实现了对欧盟等重要追逃追赃国家的突破。


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经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重考验。《法治日报》见证了中国正在用一种全新方式去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中国能够在全球治理方面给世界带来新的经验和启示。


2019年10月底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会议公报有关中国治理实践成功经验的总结以及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长远谋划,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建设提供了新经验。


本报从国际视野角度解读了这一重要事件。正如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学者居德·布兰切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值得世界肯定。四中全会的成功举行,表明中国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各领域创新和进步。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对外开放,也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此次会议还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能力。


多位海外专家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认为,中国众多领域的法律都在按照计划稳步改变,以将治国和法律更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很多西方国家都难以做到。“比如,中国政府坚决打击贪污腐败,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乃至民法和刑法都在发展进步,这些都有利于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对于近年来中国政府展现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多位专家表示,外国投资者也赞赏中国政府深化依法治国,因为更加稳定和可预见的法律体系使其在中国的投资和贸易更加有法可依,中国营商环境也变得更受欢迎。

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可以说,中国正为全球法治文明的繁荣不断注入中国动力。过去、现在、将来,《法治日报》都是这一波澜壮阔历史进程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编辑:汪闽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