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团结应对才是战胜疫情最重要手段

2020-07-06 12:28:56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法制网记者 汪闽燕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突破1000万例。疫情的加速蔓延更加凸显出全球团结抗疫的重要性。
疫情加速传播
  没有人能预料到,新冠病毒会在短短半年时间里致千万人感染、数百万人失业、数十万人死亡、经济发展几乎陷入停滞。
  更可怕的是,在某些国家,新冠疫情有可能还将迎来第二波高峰,疫情远未结束。世界卫生组织日前确认,目前全球抗疫形势整体仍较严峻,在相关疫苗问世前,预计疫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虽然一些国家在遏制疫情方面取得进展,但是在全球范围内,疫情正在加速传播。”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6月2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是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设施的一场考验,未来数月各国仍将与病毒共存。
  半年时间,新冠病毒的阴霾不仅没有散去,反而愈加肆虐。
  受重创的,除了生命,还有经济,许多人甚至因此陷入极度贫困。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滑5.2%,这将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团结协作是正道
  世卫组织6月29日再次公布了最新的疫情应对时间表,以便公众了解过去6个月来世卫组织的疫情应对工作,并承诺将继续竭尽所能为各国服务。世卫组织再次呼吁,不要将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化,强调团结应对才是战胜疫情的最重要手段。
  在面对全人类公敌时,各国政府及人民本应团结协作,战胜病毒。但是,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污名化、甩锅、责骂、推诿却在不断上演,暴露了人性“恶”的一面。将疫情政治化,更是令人感到可耻。
  转嫁责任挽救不了生命,更不会战胜疫情。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最终战胜病毒。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孤立中让自己伟大。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非典、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H1N1大流感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痛苦经历,相信新冠肺炎疫情不会是最后一次。
  当新冠疫情感染数破千万时,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已经不仅仅是如何救死扶伤的问题,而是我们应该如何反思和行动,才能避免下一个千万级。
  可喜的是,在应对这次疫情时,总有些令我们感动的画面。
  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采取坚决、彻底、有力的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性成果,为全球抗疫积累了有益经验、赢得了宝贵时间。
  当疫情在全球大范围扩散时,中国与世界合作、携手应对疫情,向80多个国家及世卫组织、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紧急援助,派出医疗专家组、迅速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研制快速检测试剂盒等一系列实际行动,协助他国积极抗疫。
  当地时间7月2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研发进展发布会,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几乎所有国家都分享了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目前已有超过六万个基因序列,让科学家可以着手进行流行病学追踪,研究病毒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以及病毒的变异情况。
  苏米娅·斯瓦米纳坦指出,中国首先于今年1月分享了病毒基因序列,首个候选疫苗也是在基因序列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够于1月份就开始研制。
坚持多边主义
  面对汹涌的疫情,我们是坚持科学理性还是制造政治分歧?是加强团结合作还是甩锅推卸责任?是坚持多边主义还是奉行单边主义?
  人类历史上历次与灾难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战胜灾害。
  在如今各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全球化时代,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免疫”于世界体系之外。
  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不同国家和地区结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生关系。此次疫情,不仅对国内民生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冲击;反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断裂”,又直接影响着一国国内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甚至国家安全。
  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然成形。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都要走团结合作之路,坚持多边主义,才能共同渡过难关。各国需要增进信任、体现责任、尊重科学、维护平等、谋求共赢。
  这次疫情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发展到千万级,也考验着全球治理体系,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
  然而,“危”“机”总是并存。疫情冲击下的世界正在深刻变化,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人类历史文明向前发展的实践证明,人类总能在危机中寻找新机,在变局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我们坚信,这个正确的方向,就是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站在多边主义一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编辑:吴琼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