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联合国高官:不应把“恢复常态”当成目标

2020-06-18 11:21:59 来源:参考消息 作者: -标准+

阿米达·阿利斯夏巴纳(Armida Alisjahbana) 英厄·安诺生(Inger Andersen)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的世界现在看来是很吸引人的。当前我们面对疾病蔓延、大规模失业、保持社交距离的现状,回归疫情前的常态听起来似乎是令人期盼的。但是,我们应当记住那个“常态”曾经是什么样的。

重建“更好的常态”

那个“常态”是:我们使用的能源,85%都来自化石燃料,每年有7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

那个“常态”是: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逐步升高3.5摄氏度,岛屿国家将面临消失的危险。

那个“常态”是:每8个物种中就有1个面临灭绝的危险,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被挤压到越来越小的空间,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猖獗。

是那个“常态”间接地导致了这场疫情。

我们也不要忘记,新冠肺炎疫情给公共卫生、就业和经济带来的影响,其实这仅仅是我们当初曾经预计到的气候变化导致后果的一种急性症状,这样的状况在很多地方已经出现多次。如果我们不是追求重建一个“更好的常态”,那么我们就只是在处理“病症”,而不是对症下药根治疾病(换句话说就是“治标不治本”)。因此,我们必须更好地重建。

打造更绿色的经济

许多国家政府已经在准备经济刺激计划和救助计划以支持疫情后的复苏。将有上万亿美元注入亚太地区的经济。这些刺激计划应当帮助我们努力实现一个更好的常态——一个更加绿色、更加公平的常态。如何实现呢?最近一项针对53个国家230名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绿色气候友好型经济刺激措施是重振经济的最佳选择,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即使在疫情前,联合国有关报告的数据显示,气候行动到2030年能够撬动26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创造超过65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使70万人免于因空气污染而缩短寿命。各国政府在制订绿色、公平的经济刺激措施时不会缺少挑选方案:比如他们可以支持建筑行业建造一些高能效、零耗能的建筑,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投资也可以很快进入实施阶段。

大规模投资于公路这样的基础设施也很吸引人,但其实资金可以投向改善后的更加绿色的公共交通系统,以服务更多人。更大的公共交通承载能力可以减少路面交通,从而降低空气污染并减少碳排放。疫情期间的隔离和封闭措施也显示,我们可以依赖信息技术从而分散企业运营,减少通勤和出差时间,降低由此导致的碳排放。各国政府现在应当考虑对那些投资于用信息技术解决运营方案的企业给予奖励。

很多行业都在寻求政府的救助和纾困方案以尽快恢复。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政府应附加条件,要求企业朝着气候中和的方向努力。比如,应当要求受到政府支持的航空公司做出更多的承诺,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减少排放,这也是航空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障数百万人就业所必需的。有一些政府已经率先做出榜样,要求航空业设置能源效率目标、由铁路运输代替短途航班,在此基础之上为行业提供支持。

对汽车行业的救助纾困计划可以将投资转向电动汽车、电池生产以及高效技术,而不应该救助化石燃料产业。亚洲发展中国家占全球化石燃料补贴的近三分之一。在疫情后的重建阶段是终止这类补贴的最好时机,并确保煤炭行业不再获得新的投资。政府可以把那些投资转向支持公共卫生、可再生能源这样的领域,这也就回答了政府刺激计划所需的资金来自于哪里这样一个问题。

开创新的资金来源

纵观亚太地区,各国政府的财力不可能满足经济恢复所需要的资金体量。这就需要重点将现有的资源用于能够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政策上。这也表明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寻找新的收入来源。

当前这个时机,对碳排放征收费用、改革农业和化石能源补贴都将取得良好成效,因为现在原油价格正处于低位,此时取消补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将会相对较小。类似于“节能补助计划”——政府对高碳排放汽车收较高的费用而对低碳排放车返还一部分费用——的刺激措施,能够推动更加绿色的交通发展、提高能源效率,也为政府增加税收提供了更多选择。

绿色债券也可以成为能源效率项目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融资来源。在亚太地区,除了中国、日本和韩国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鲜有绿色债券发行。现在我们应当利用这个已被证实有效的金融理念,来支持疫情后可持续的、恢复力强的复苏。

新冠肺炎疫情是自然传递给我们的一个讯息。持续的气候危机也是来自自然的讯息。“常态”是不可行的,我们必须更好地重建。

(作者分别为联合国副秘书长、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


编辑:汪闽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