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仇恨言论不会消灭病毒

2020-03-16 11:54:10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陆思烨

  近日,在德国发生的一起袭击事件令人揪心。两名德国女性在柏林中心米特区对一名中国女留学生进行种族侮辱和殴打。从初步了解的情况看,对方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歧视性言论导致双方发生冲突。
  比病毒更糟糕的是对人的盲目歧视和仇恨,仇恨言论不会消灭病毒只会隔离爱。言论自由是一回事,仇恨言论又是另外一回事。对待仇恨言论,政府、平台媒体都要负起责任,个人也要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但同时也给仇恨言论提供了滋生的环境,网络仇恨语言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更是有着巨大的扩散能力和影响力。
  然而,不少人以言论自由作为挡箭牌,宣称“个性自由发展”。但显然,任何自由都有边界,言论自由并非毫无限制,任何人“滥用自由意见发表权,特别是新闻自由”,都将丧失言论自由的权利。
  在仇恨言论面前,德国不应袖手旁观。德国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更应当坚定自己的立场,运用好手中的公权力,积极推进媒体约束“仇恨言论”,保障公民权益。
  法律规制,给“仇恨言论”敲响警钟。德国政府应当合理利用法律法规,刑法为禁止“仇恨言论”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其中包含针对最严重的“仇恨言论”和仇恨犯罪的相关规定。在判定罪行的依据时,种族主义、仇外主义或其他表现出蔑视人类的动机是加重情节。同时禁止煽动民众对民族、种族、宗教团体或种族起源的群体的仇恨。德国政府应当充分践行公共管理者的使命,运用好公权力向网络媒体施压,对于涉及包含传播公开煽动犯罪、煽动仇恨、侮辱和诽谤等内容应当进行严格规范。
  媒体发力,令“仇恨言论”无处可逃。作为新时代网络媒体也应积极发挥作用,承担起相应责任,严格遵守德国政府对于网络仇恨言论方面的规定,加强仇恨言论监管,及时就一些不实消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移除等操作。例如在这次疫情中,网络巨头“脸书”宣布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将对一些虚假报道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删除世界卫生组织和地方卫生部门所标记的虚假主张或阴谋论的内容,防止对相信他们的人造成伤害。
  民意觉醒,积极保障自身权益。仇恨言论的受害者可以通过对由犯罪造成的精神和金钱损失寻求民事救济;也可以根据一般人格权保护条款进行侵权诉讼,或者就“故意有悖公序良俗的损害”寻求损害赔偿。如果仇恨言论涉及到“以侵犯有关人员的尊严为目的或结果,并造成一种敌对、侮辱或暴力的行为”,民众也应当适时拿起法律武器。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改革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吴琼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