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苏发成
10月16日,“全民反诈·你我同行”2025年东盟经开区反诈宣传短视频大赛总决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理工学院东盟大剧院圆满落幕。这场以青春创意聚力赋能反诈的赛事,不仅为高校反诈宣传注入鲜活动能,更标志着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警校企民融合、全域协同防诈”新格局从构想落地为实践,让反诈宣传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创意佳作破圈 反诈知识“入脑入心”
当日上午,总决赛现场专业评委团从“反诈知识传播准确性与有效性”“主题契合度与警示价值”“创意风格与情感表现”等多个维度进行现场打分。由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团队精心创作的《AI变身术》,“沉浸式”还原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背景下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常见骗局;南宁理工学院创作的《重生归来:斩断室友刷单之路》跳出传统说教,对刷单返利类诈骗进行趣味解构。最终,7部佳作凭借“贴近生活、视角新颖、感染力足”的突出特点脱颖而出。
颁奖仪式上,大赛一等奖作品《AI变身术》创作者代表、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老师陈昌世分享:“为了拍好作品,我们采访了多位被骗的学生,并把他们的真实经历与现代AI骗术改编融入剧情演绎,生动还原了新型的诈骗手段,让同龄人一看就懂、一辨就清。”颁奖典礼现场演绎的小品《反诈联盟》等作品,生动拆解校园诈骗场景,赢得阵阵掌声,场下同学直言:“这种情景演绎就感觉像发生在身边一样!真的受益匪浅,我要马上转发给身边的朋友!”
警校企民联动 全民共绘防诈“同心圆”
这场赛事的“破圈”源于东盟经开区反诈工作的迫切性。随着网络诈骗手法迭代更新,高校师生、企业财务人员等往往成为极易受骗受害的重点群体。为此,南宁市公安局东盟分局牵头搭建“警、校、企、民”合作平台,以短视频大赛为抓手打破宣传壁垒,破解传统反诈宣传“生硬说教”痛点,以高职高校为核心阵地,联动“警、校、企、民”资源和力量,创新打造“青年化”反诈传播载体。
本次大赛自今年4月底启动以来,得到东盟经开区多所高职高校、企业及社会各界群众积极响应,赛前收到了1059个反诈题材投稿作品,经严格筛选初评,共有443个作品入围展播投票环节。在网络投票环节共有4.7万余人参与投票,收获有效投票54万余票,吸引超50万关注量,线上推广覆盖人群突破100万人次,情景剧、微视频、动画等多元创作类型实现反诈宣传“精准滴灌”。
从赛事到治理 反诈实践“多方赋能”
此次反诈短视频大赛带来三个有益探索,赛事价值早已超越比赛本身。对高职高校学生而言,是“研究诈骗套路+创作防诈作品”的自我防护成长课;对企业而言,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答卷;对警方而言,是构建“高校辐射社区、企业助力反诈、科技赋能覆盖”多级联防联控体系的关键一步。南宁市公安局东盟分局副局长黎尚表示:“反诈不再是警方的‘单打独斗’,而是高校青年创意、企业优势资源和警方专业能力形成的多级联动合力,全民参与其中‘共绘平安防线’。”
品牌化进阶 筑牢反诈防诈长效“平安线”
下一步,东盟警方将进一步深化“警、校、企、民”常态化协作融合,健全优化“高校+社区+企业”反诈协同联动机制。
一方面,以此次大赛优秀反诈短视频作品为核心,启动东盟经开区“反诈宣传进学校、进企业、进农场、进社区”宣防专项行动,通过高校反诈志愿宣讲团、反诈企业联盟、社区邻里反诈分享会等载体和形式,构建“校园-社区-企业”联动反诈传播链,形成全域反诈新生态新格局。
另一方面,计划将赛事升级为反诈宣传品牌活动,逐步打造东盟经开区“全民反诈”特色宣传品牌,让每一部优秀作品都成为鲜活的宣传窗口,推动反诈宣传全域化、全民化、多元化、精准化和品牌化发展,使“警、校、企、民”协同的反诈工作成为东盟经开区守护群众“钱袋子”的闪亮平安名片。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