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警号“4411497”见证两代监狱民警使命传承

2025-08-04 21:23:19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婕

藏青色的底,纯白色的字,“4411497”七个数字格外醒目,这是一枚监狱人民警察警号,这枚警号在沉寂2年之后,被一位年轻女警重新佩戴在胸前。

这位女警名叫刘璇。几天前,她结束了在广东省从化监狱一年的实习期转正正式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而“4411497”的警号对刘璇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枚警号原本属于她的父亲——因公牺牲后被司法部追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的广东省从化监狱民警刘斌。如今,这枚承载着31年坚守与奉献的警号,在刘璇手中完成了跨越生死的接力,让英模精神在高墙之内生生不息,奏响新时代司法行政事业的动人旋律。

母亲为他织的毛衣穿在了罪犯身上

“永远在忙的父亲每年从未休满年假;1996年爷爷去世,他也仅休3天就匆匆返岗,母亲说‘他心里装着监区的事,坐不住’。”刘璇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父亲对罪犯比对家人还上心。”

一名罪犯白天发呆走神,夜里在床上辗转难眠,刘斌连续三天找他谈话,终于撬开他紧闭的心扉——原来罪犯担心妻子提出离婚。最终,刘斌安排亲情电话让这对夫妻隔空对话,稳住了罪犯波动的情绪。这样的故事在他的工作笔记里随处可见,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与罪犯们2000余次谈话的细节。

“母亲花三个月为他织的羊毛毛衣,到第二年冬天仍未见他穿过,追问之下才知,他送给了一个家境贫寒的罪犯。父亲说‘罪犯也是人,要用真诚打开他们的心扉’。那时我不懂,现在才明白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刘璇哽咽地告诉记者:“他不是不爱家,是把爱分成了无数份,给了那些更需要的人。”

在刘璇心里,父亲那些曾让她困惑的“缺席”,在时光沉淀后都化作理解的字符,拼凑出一份大写的“坚守”。那些曾让她委屈的“失衡”——节假日聚餐时突然响起的紧急返岗电话、她高烧不退时父亲仅停留20分钟就返岗的匆匆背影——如今都有了答案:他把对小家的陪伴,换成了对高墙内更多迷途者的救赎。

更让刘璇难忘的,是父亲那份跨越高墙的守护。

1999年寒冬深夜,刘斌出差路过一起交通事故现场,凭着监狱警察的职业本能,他在漆黑的沟壑里找到坠沟昏迷的摩托车主,跪在冰冷的泥水里施救,最终挽回一条生命。那枚三等功奖章的背后是对“守护不分高墙内外”的生动诠释。

刘璇明白,在近千个刑罚执行案件零失误的记录里,在8次“先进工作者”、4次嘉奖、3次“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中,更显露出父亲“用心用情改造罪犯”的职业操守。

从“画板”到“警徽”的勇敢奔赴

整理父亲遗物的那个下午,成了刘璇人生的转折点。

一摞摞泛黄的工作笔记摊在桌上,工整的字迹记录着7000多小时的倾听心得,某页边角写着“教育改造不是改造机器,是唤醒人心”;一本本荣誉证书边角磨损,封面泛着经年摩挲的油光;她想起父亲那些荣誉背后默默的付出,突然明白:有些路,总得有人接着走。

从小就有一个警察梦的刘璇彼时已是小有名气的设计师,但在父亲因公牺牲后,刘璇心中的警察梦越来越清晰。她决定报考父亲生前的从化监狱警察时,身边不乏质疑的声音。

“犹豫过吗?当然。”刘璇坦言,作为多年不碰课本的人,行测申论的知识断层需要从零填补。备考之路是对自己意志的极致淬炼。

刘璇制定严苛的学习计划:早上背书、下午刷题、晚上复盘,日复一日与知识点死磕。更大的挑战来自体能测试的摸高项目——依照她的身高,需要原地弹跳50多公分才能达标,这几乎是普通人的极限。第一年备考差几名进入体测,但父亲常说的那句“不要给自己留退路”的话像警钟,又让她重新站了起来,第二年继续备考。

因摸高的体测总不达标而焦虑时,刘璇决定“拼尽全力搏一次”。查阅大量案例后,她放弃无效减重,转向增肌训练,一周五练,腿酸得走不动路仍坚持去操场跑步;考前一周,每次训练后用冰桶与热水交替浸泡双腿缓解酸痛,咬着牙承受肌肉的灼痛。考试那天,纵身跃起的瞬间,刘璇仿佛看到父亲站在终点线前鼓掌。“合格”的声音响起时,泪水模糊了视线,她知道,自己离父亲的世界又近了一步。

“他说‘这里是我的家’,现在我想说:这里也是我的家,他未竟的路,让我来继续走。”顺利通过从化监狱的招生考试,正式实习的第一天,穿上警服的刘璇对自己轻声说。

英模精神在时代土壤中生根发芽

入职实习的一年来,刘璇的办公桌抽屉里总放着父亲的工作笔记。加班整理材料时,她会想起父亲伏案记录的背影;与罪犯谈话时,“用真诚打开心扉”的叮嘱就在耳边。她像父亲一样,保持着高度的专注与耐心,加班加点整理材料,挑灯夜战完成任务。“我就想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刘璇语气坚定地告诉记者。

发挥设计专长的刘璇,为单位构建起全新的警营文化体系。深入调研监狱警队的文化核心,挖掘身边先进人物事迹,用专业视角将监狱警察的使命担当融入设计,那些展现公正执法、敬业奉献、人文关怀的作品,极大激发了同事们的职业认同感。同事们说:“看到刘璇,就像看到了刘斌警官,那份较真和热忱,一模一样。”

这一年,刘璇参与了狱政、宣传、教育等多项工作,在岗位能手竞赛中取得佳绩,但比起荣誉,她更在意“如何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

面对罪犯,刘璇耐心倾听他们的心事,在支援省女子监狱期间,用心用情融化坚冰;同事遇到困难,她会像父亲那样主动伸出援手,说一句“没事,有我在”。这些细微的瞬间,都是父亲精神传承的具象化体现。

“等忙完这段时间,我就带你们出去转转。”父亲未完成的承诺,刘璇以另一种方式实现——她带着父亲的精神,在高墙内守护着更多人的“回家路”。警号“4411497”依旧闪耀,它在告诉世人:英模从未远去,精神永远传承。那些父亲用生命践行的信念——31年扎根艰苦之地的“坚守”,办理千起案件零瑕疵的“公正”,2000次谈话里的“耐心”与“细心”……早已化作刘璇血脉里的基因,在新时代的监狱事业中焕发新生。

在广东从化监狱的晨光里,刘璇的身影与父亲的影像渐渐重叠。警号“4411497”在两代人胸前闪耀,见证着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这不仅是一枚警号的“二次生命”,更是英模精神在传承中不断生长的力量——它告诉我们,有些坚守从不会因岁月流逝而褪色,有些精神总能在代际传递中找到新的坐标,在司法行政事业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照亮前路的光芒。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