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特约评论员 赵精武
在数字技术创新浪潮的席卷下,网络空间新技术、新业态相继涌现,新问题、新挑战也随之而来。自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这三部网络空间治理“基本法”施行之后,我国网络空间立法开始呈现“精细立法”和“精准立法”的发展趋势,以此更好地回应社会公众关注的网络空间治理热点问题。然而,网络空间秩序的维护和保障不仅依赖于良好的法律制度体系,也依赖于落实到位的网络执法活动。
为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数字市场经济秩序,我国持续探索和创新网络执法新理念、新模式,确保执法活动能够与网络空间创新实践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近日发布的《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系统回顾了我国2024年网络空间治理成效,诸如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电信网络诈骗、网络黑灰产等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均得到有效解决。我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依法办网”“依法治网”“依法管网”的执法理念,通过多线并进的执法方式,聚焦重点领域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精准治理、精确打击,实现网络空间活动的规范有序。同时,持续推动“清朗”“净网”等系列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多线并进的执法方式不是毫无头绪、漫无目的的宽泛执法,而是将整体性的网络执法目标拆解为内容明确、定位清晰的子执法任务,切实提升网络执法效果,让社会公众真切感受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激浊扬清的网络空间秩序。从2024年网络执法工作来看,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的执法举措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持续强化数据安全保护,扎实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在网络空间治理活动中,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始终是最为核心的执法目标。在数据安全保护方面,网信部门严抓“典型案例”,依法查处不履行或怠于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企业,重点聚焦政务数据安全、企业数据泄露等问题,督促落实数据安全责任人等数据安全基础制度。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主管部门主抓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较为严峻的移动应用程序(App),常态化开展App技术检测,将扫码消费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个人信息处理场景纳入重点整治范畴,筑牢个人信息安全防线。
第二,严格规范平台经营行为,动态回应新兴技术风险。网络平台作为网络空间的重要市场主体,其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网络市场的稳定。为此,国家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积极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有效打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2024年共查处涉网案件3.6万件,督促平台删除违法商品信息28.7万条,有力保障了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为及时回应算法、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安全风险,网信部门针对“信息茧房”、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等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开展了算法专项整治活动,不仅从业务模式层面规范了算法推荐服务,而且从源头涉及层面确保算法应用“向上向善”的科技伦理导向。针对深度合成伪造虚假信息、“AI换脸拟声”营销带货等违法违规行为,网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持续优化备案登记机制,确保人工智能产品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第三,全面打击新型网络犯罪,集中整治各类违法信息。在过去一年中,公安机关开展了“净网2024”专项行动,依循全链条、全环节整治的执法思路,成功捣毁和查处多起网络黑灰产案件,总量达到2.5万余起。特别是针对人民群众不堪其扰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公安机关通过公布高发案件类型、制作宣传手册、开展宣传月活动等措施有效提升公民反诈意识。公安机关采取的打击涉诈地推引流类违法犯罪集中收网行动成功打掉106个犯罪团伙,以“一锅端”和“全链条切断”的方式,有效遏制了类似犯罪活动的上升势头。
总的来说,《报告》全面展现了2024年我国网络法治建设的实际成效,特别是以专章形式呈现过去一年网络执法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经验成就,不仅为2025年的网络执法提供了充分详实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有力震慑了网络违法犯罪活动,让社会公众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我国网络执法工作的落地落实、提质增效。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副主任)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