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浙江临安公安:“空中警察”守护生态家园

2024-08-14 16:38:29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符栩潇

近年来,浙江杭州临安公安紧密结合临安独特的生态环境特点,倾力打造“空地一体”联勤联动生态守护系统。通过建立全市首个低空警务作战中心,深入推进现代科技与公安工作的融合,依托“无人机+警务”的低空警务运行模式,为临安的生态保护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让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

空地一体,筑牢全域防控屏障

警用无人机在自动巡航巡查时,若发现烟雾,系统会自动预警。人工介入后,能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至指挥中心。不仅可以进行喊话宣传、精准识别烟雾火源火种,还能将无人机视频同步推送至处警民警,让民警精确掌握现场情况,实现“空地”一体化接处警。8月12日,临安公安低空警务作战中心在对锦北街道金马村山林区域的日常巡查中,发现了焚烧垃圾的情况,在10分钟内迅速处置。

今年8月1日,临安公安在巡(特)警训练基地设立了全市首个“低空警务作战中心”。该中心搭建了无人机警政一体化飞行平台,组建了由10名专业飞手构成的“无人机战斗小队”,完成了首批17架无人机的列装,形成了高低搭配、功能互补的低空警务装备体系,全新开拓了“无人机+警务”的实战应用新模式、新格局,切实做到了“空地一体”的巡查巡防,有效编织了生态安全的“防护网”。

近期,围绕“夏季行动”和夏季治安特点,临安公安充分发挥无人机“空中警务”的独特优势,采用“空地结合”“天上+地下”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推出步巡、车巡、摩巡、视频巡、无人机巡等“五重”巡防模式,着力构建“空地一体”的立体化全域防控体系,全力推动形成“天地一张网、治理一盘棋”的警务新格局,用心守护临安的生态自然环境。

联勤共治,织密生态守护网络

“呼叫锦城派出所,人员目标在苕溪银月廊桥。”在临安苕溪流域,一架警用无人机从机槽出发,仅2分钟就到达指定位置,开启警灯和喊话器,打开视频记录仪,直至派出所警力成功抓捕3名非法捕鱼者。

“考虑到水域是特殊地理环境,无人机的精准定位,为后期办案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陈鹏飞表示。目前,进入水域后,利用无人机飞行速度高、隐蔽性强、起降要求低等优势,成功突破了水面夜间能见度低、水域地形复杂等限制。今年以来,已破获非法捕捞案件8起,对8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同时,在打击非法采矿行动中,低空警务作战中心利用无人机进行“高空巡查”,对青山湖周围、房地产开发区域、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进行全方位地毯式“空中巡查”,从信息预警、发现线索、现场取证到协助破案,起到强有力作用,坚决守护好生态环境。

临安总面积3126.8平方公里,具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域特色。临安公安积极发动“生态警长+联络员+生态义警”的地上巡防力量,构建起紧密的生态守护“天罗地网”。既有“高空+低空+地面”的立体防护架构,又有“线上+线下”的智能防护体系。同时,优化东、中、西部生态警务站建设,尤其是在中部“大天目名山圈”重点打造天目山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将站点功能延伸至 2025年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会址,并更新全区 30个警务站(室),让生态治理元素“进驻”警务站(室),实现重点区域生态警务元素的全覆盖。目前,全区共有 57名生态警长、17支4700余名群防群治力量奋战在生态警务一线。

聚焦服务,打造生态护航体系

“一级水源区域,禁止游泳”“远离河道,谨防溺水。”近日,在天目溪流域、太湖源水源地上空,警用无人机常常徘徊巡视。

今年夏天,临安天目山、太湖源等旅游度假区迎来纳凉玩水旅游旺季,每个周末都有数千名游客进山溯溪玩水。为有效解决水域面积大、线路长,水域资源环境安全、涉水安全和交通拥堵情况相互交织等难题,临安公安低空警务作战中心设置固定航线、定点定时巡航开展常态化空中巡查。

“无论是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山林美景,还是天目溪的水域景色,警用无人机的加入不仅能够协助我们掌握全貌,还能实现对重要警情、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食药环大队长季明传介绍,无人机“空中巡查”,为公安警务工作增添了“智慧眼”。

“无人机不仅白天效果好,晚上的作用会更加凸显。”於潜派出所所长丁贞培说,警用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夜间能够清晰辨别目标,为寻找走失人员、侦查破案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服务更加精准、贴心。今年7月,低空警务作战中心与於潜派出所联合利用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仪,历经 4.5个小时成功在天目山找回走失老人。

一直以来,临安公安坚持警景协作的安保模式,将“五巡”力量、勤务时间、勤务要求全面向重点景区倾斜,实现“人在景中游、警在身边守”。警用无人机的加入与路面巡逻力量、公共监控视频相互配合,构建了景区全方位的安全防控体系,全力保障景区的安全稳定和生态安全。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