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还山间一派生机

2024-06-04 19:16:4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谢迪 李怡笑

在世界环境日前夕,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联合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规划资源分局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执行行动,对一起涉山体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补植复绿情况进行实地回访验收。

“我们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开展生态修复,现在恢复得差不多了,我带你们去看。”走在前头的正是在该案中被萧山法院责令修复生态的杭州某机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机电公司”)的相关负责人。

原本生机盎然的山体是如何被破坏的呢?2021年6月,机电公司将我区某镇的一处工程建设开采矿产品作业承包给无相关资质的朱某进行施工。同年6月至9月底,朱某等人无视设计方案确定的矿产品开采范围、地点及开采量,擅自安排破碎机在审批范围外任意开采矿产品合计186683立方米,毁坏林地9460.63平方米。后萧山法院综合被告单位机电公司及被告人朱某等人在犯罪中所起的地位、作用及修复工作开展情况等因素,依法对被告单位及各被告人判处刑罚。

“惩罚不是目的。让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及时得到保护与修复,尤为紧迫。”其实,在该案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张志远就多次前往非法采矿现场进行过实地查看,并第一时间督促机电公司开展生态修复工作,该修复工作开展情况亦作为量刑的重要考量。

“相关修复工作符合设计要求,苗木长势良好,生态修复效果初步显现,达到了消除边坡崩塌隐患和生态修复的治理目的,之后我们还将继续对补植树木的成活率开展定期复核”。6月3日,经过实地考察,相关验收单位人员一致认为,原本因非法采矿受损的生态通过原地补植复绿逐渐得到了修复,山间已呈现一派生机。张志远法官还说:“这不是我们第一次来现场查看了,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接下来,我们会持续关注该案生态修复工作开展情况,与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的‘售后服务’。”

“法官,经过你的教育引导,我们公司深刻认识到了错误,一定继续把这些树种好,还大山绿色。这样心里也踏实!”机电公司负责人承诺。

“审判只是生态修复的开始。”如今,这句话已成为萧山法院环资审判者的共识。下一步,萧山法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探索清除污染、修复土壤、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法律责任承担形式,建立判后执行回访、联动治理等机制,将惩罚与修复一体贯穿到审判执行全过程,真正实现“办理一个案件,恢复一片绿水青山”。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