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瑞安法院:“镇庭联动”下的三道“解纷线”,让纠纷止于诉前

2024-05-27 15:08:0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徐以诺  

初夏的浙江省瑞安市湖岭镇,满山绿意点缀着乡间的白墙红瓦。沿着镇上小路漫步,讲信修睦、多元和谐的邻里氛围浸润着这片土地,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乡韵和怡然自得的宁静。

这样的“枫”景得益于湖岭镇党委和瑞安法院陶山法庭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坚持和发展。近年来,陶山法庭充分利用法庭自身职能优势,依靠辖区“四镇一乡”乡镇党委,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向镇、村延伸,构筑村居共享法庭、镇级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两道纠纷化解防线。2022年陶山法庭新收民商事案件621件,同比下降30.61%;2023年新收民商事案件549件,同比下降11.6%。2021年至2023年法庭实现了民商事收案数连续3年下降,辖区“四镇一乡”万人成讼率均处于瑞安镇街最低阵营。

奔走田间地头 织密为民服务“一张网”

2021年11月起,浙江省全面加强共享法庭建设。陶山法庭抓住机遇,统筹推进辖区内村社共享法庭的建设,在辖区“四镇一乡”120个村居中设立共享法庭,让法庭与村居建立直接联系。依托共享法庭,陶山法庭为辖区村居提供法治宣传、调解指导、线上起诉、线上庭审等服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司法服务。

除了对共享法庭这一载体的建设,陶山法庭还高度重视对庭务主任的选拔、培训和指导。让村干部、乡贤等熟悉村情、有威望的人作为庭务主任是许多基层法院共享法庭的“必选动作”,但如何切实提高庭务主任的解纷能力,陶山法庭有自己的独到解法。陶山法庭的3位法官在一年内走遍了辖区内的120个村居,他们通过举办线下培训会、座谈会等方式,把共享法庭制度的原理和优势分析给村居干部听,引导村居干部主动参与纠纷化解,从而与辖区各村居建立了坚实的合作基础。陶山法庭在收案后,对于涉及陶山镇、桐浦镇的案件会先向庭务主任反馈案件信息并向他们了解当事人的家庭、工作、经济、社会关系等情况。一些简单的民事纠纷基本能够直接通过庭务主任的调解得到妥善解决。

“从最初的不敢调、不会调,到现在主动调,村里的大小纠纷我都会去调一下,吃不准的,我就请法官指导、支招。”作为省级示范共享法庭庭务主任,桐浦镇胜丰村钱壬呈书记已经成为了周边村居“小有名气”的调解能手。

2023年6月、8月,陶山法庭又分别推动辖区陶山镇党委、桐浦镇党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共享法庭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始实施庭务主任重点培养计划。经过精心挑选,陶山法庭在陶山镇、桐浦镇内选拔8位解纷能力卓越的村居庭务主任组成“致和联盟”调解队,从事诉前调解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诉前调解工作的满意度。

依靠乡镇党委 实现解纷事务“一站清”

“真的谢谢你们,让我借出去的钱有了着落!”湖岭镇某村村民娄某某紧握调解员的手激动地说道。

2022年1月,项某某以经商缺少资金为由向娄某某借取10000元。因年事已高且腿脚不便,娄某某的生活收入来源有限。2024年3月,在多次向项某某催讨无果后,娄某某托亲友将诉状送交到了法庭。考虑到项某某行动不便,法官上门为其办理了立案手续。

立案后,法庭第一时间通过镇级“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将案件流转到湖岭镇社会治理中心,为了尽快调处息争,接到案件信息的中心调解员老何在详细了解案情以后,迅速联系并搜寻被告,在被告失联的情况下又千方百计地找到了被告母亲。经过多次协商,原告与被告母亲最终达成了协议,被告母亲承诺替代被告履行还款义务并当场支付了第一期款项,双方握手言和。

制度创新是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2021年10月,陶山法庭与湖岭镇党委签订了《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合作备忘录》,以镇社会治理中心为集聚平台,吸纳辖区派出所、司法所、乡贤等解纷人员力量,切实构建镇级“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提高法庭与乡镇在纠纷化解中的联动效能。

与此同时,法庭指导镇党委开发镇矛调案件管理系统,该系统将法庭、派出所、交警队、司法所等基层站所受理的各类矛盾纠纷在线汇集至镇社会治理中心,进行统一分案、统一管理、集中调处,实现“多端口收案、一平台办理”。此外,湖岭镇社会治理中心涵盖了咨询、立案、调解、保全、开庭等一站式诉讼服务,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流程诉讼服务。

2022年12月,该平台正式运行,陶山法庭受理的湖岭镇辖区案件诉前调解工作均交由该平台处理。至2024年4月底,该平台共受理纠纷805件,调解成功537件,调解成功率达66.7%。

明确自身定位 拧紧基层治理“一股绳”

“人民法庭是纠纷化解的第三道防线,也是人民调解的有力后盾,是镇街党委基层治理的参谋”,陶山法庭副庭长陈成益如是说。

人民法庭身处司法为民的最前沿,是密切联系党和群众关系的“桥头堡”。法庭的法官从不是在办公室里坐等案子的到来,而是前移工作重心,指导调解员、庭务主任的纠纷化解工作,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不断增加乡村司法资源供给。为了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指导调解的法定职能作用,陶山法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一方面,不断强化“乡村法治带头人”的培育,为庭务主任在法庭设立专用办公室和调解场所,让法官在个案中“手把手”式指导庭务主任的调解技能;另一方面,在湖岭镇社会治理中心设审判点,建立“一个法官、一个审判点、每周一天坐班”的“三个一”机制,“零距离”向群众提供普法宣传、法律答疑等优质司法服务。同时,法庭坚持每半年定期向辖区乡镇党委发送矛盾纠纷态势分析报告并不定期发送个案风险预警报告,持续助力镇党委科学决策。2024年1-4月法庭在镇社会治理中心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活动48次,组织调解培训会6次。

除此之外,陶山法庭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立“匠心·致和”支部品牌,建设“致和”文化厅、“致和谈”基层治理交流论坛等党建文化阵地,引导干警树牢“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并组织干警到村居开展巡回审判、指导解纷等工作,推动更多的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

“相信在三道‘解纷线’的作用下,更多的矛盾纠纷将会被化解在基层、消弭在萌芽,乡镇居民们能尽情地在和煦的阳光下‘把酒话桑麻’”。陶山法庭庭长李进说道。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