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陕西延安人大:联络听民声 站点解民忧

2023-09-18 17:15:3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 

“现在这果树品种好,将来产量还高,管理起来也方便,不像以前那么费事。”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西河沟村村民王树军向记者说道。

西河沟村老果园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时间较长,苹果树老化严重,加上品种落后、台地面积限制、灌溉条件缺乏、运输不便利等因素,让村民一年忙碌不停,收入却不见增长。

2023年3月冯庄乡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王雄在汇总村民意见后,向乡人大主席团汇报。乡人大主席团多方考察,形成意见后向乡党委反馈。乡党委成立专班,并就项目作业设计、品种选择、改造技术、栽后管理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讨论证,配套实施土壤改良、土地整治。

“果园改造将原本坡地整治为台地,最窄的地方也都8米宽,现在老果园改造总面积达200亩,”王雄说,“目前已经建成100立方米蓄水池6座,管网铺设5000多米,果园选用矮化自根砧的宽行密植栽培模式,苹果品质产量将全面提高,3年挂果亩产量为1500斤,亩产效益5000元左右,5年丰产亩产量达8000斤,亩产效益2万元左右。”

冯庄乡人大探索推行民情工作“说事、理事、办事、督事、评事”五步工作法,“说事”就是人大代表紧紧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推行代表每周轮流坐班制、每月电话联系选民制、每季度上门入户访民制,接待群众、倾听民声、收集民意。

“乡人大主席团每月召开一次民情分析研究会,听取区乡人大代表民情民意收集情况,梳理意见建议,落实解决措施,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冯庄乡人大主席吴高红介绍道。

来到河庄坪镇赵家岸村,记者看到一排排装饰漂亮的山体窑洞,改造成为一座独具陕北风情的民宿--兀里红谣民宿。

窑洞是延安人的根,在延安这片黄土地上代代传承。

14年前河庄坪镇赵家岸村整村移民搬迁搬进新居。闲置的旧窑洞因长久无人居住,加上雨天渗水面临坍塌。

如何将窑洞保留下来?便成为村民心中的头等大事。

村民高成新多次向镇人大代表王年军建议,将空闲窑洞租出去,村民有收益,还有人维护窑洞的安全。

王年军将该建议报河庄坪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河庄坪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又上报河庄坪镇党委,河庄坪镇党委责成河庄坪镇政府、赵家岸村委会进行招商引资,经过几年的努力,引进兀里红谣民宿公司。

据王年军介绍,村民将闲置的窑洞以租赁的方式流转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项目引进后,统一规划、整体打造,总分分三期。今年4月份,第二期180口窑洞投入运营。

“我的5口窑洞全租了,合同一签就是20年,前5年1口窑洞1个月150元,往后每5年还递增一次。就拿我的5口窑洞来说,前5年每年收入9000元。”赵家岸村村民高新城开心地说道。

“兀里红谣已经成为延安旅游的一张小名片,”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河庄坪镇人大主席拓佳荣说,“今年,兀里红谣还吸引了多个助农直播带货主播的目光,我们也配合开展了多场助农直播活动,将延安的农特产品介绍给全国各地的朋友。”

据延安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委副主任曹文华介绍,延安市人大创新代表联络站建设,采取上下联动、试点先行、全面推进、形成制度的办法,在基层全面建设代表联络站,面对面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截至目前,全市建成镇街代表联络站125个、村级联络站235个,实现群众居住区域全覆盖。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