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六盘水市“三聚焦”提升易扶安置点普法实效

2023-05-30 16:51:5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王鹤霖 通讯员 刘红中

近年来,为持续推进“和谐社区、活力社区”创建,提升易扶安置社区综合治理能力和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贵州省六盘水市聚焦“宣传平台、宣传形式、宣传实践”,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普法宣传教育,大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聚焦“宣传平台”,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建设法律服务阵地。依托乡镇司法所、村居活动室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将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大力推进易扶安置点法治宣传阵地建设。截至目前,人口1万人以下、1千人以上的安置点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服务点)36个,人口1000人以下的安置点34个,由所属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站(服务点)提供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

用好网络热线平台。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基层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室)的服务指引功能,引导易扶安置点居民通过“贵州法律服务网”“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黔微普法”公众号等方式寻求法律学习和法律帮助,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三平台”知晓率、使用率和满意率。截至目前,通过“贵州法律服务网”“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共办理工单154件,解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各类法律咨询6703人次。

投放自助智慧平台。积极运用新媒体和大数据法律服务手段,通过投放公共法律服务一体机,实现群众自助查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事务申办和法律条文以及法律服务机构定位、人员信息查询、咨询等综合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在安置群众集中人口1000人以上的金秋、思源、博园、樱桃树等易扶点投放了公共法律服务一体机共87台,群众点击查阅量达8000余人次。

聚焦“宣传形式”,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创新法治宣传载体。引导民营企业出资参与建设法治宣传栏、物联网法治楼宇电子屏、法治宣传大屏、法治宣传灯箱。积极与电视台、报社、刊物、广播开展合作,多途径宽领域向安置群众宣传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法典、禁毒法、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截至目前,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宣传栏和物联网法治宣传楼宇电子屏共110余块,投放法治宣传资料10余万册(份),制作与安置点有关的“律师说法”微视频、“以案释法”报纸栏目、“律师在线”电台节目10余期。

壮大法治宣传力量。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内选任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一定法律素质的人员作为安置楼法治宣传员。发挥律师团、民法典宣讲团等法治宣传队伍的优势,组织指导安置点的居民委员会培养培训“法律明白人”“法治宣传志愿者”,大力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截至目前,累计在易扶点开展培训200余次,培训法律明白人1000余人、志愿者1200余人。

打造法治文化示范点。制定《六盘水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方案》,在各安置点组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增强群众法治观念,促进安置点搬迁群众安居乐业。截至目前,17个搬迁安置点村(社区)获评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聚焦“宣传实践”,让群众共享“法治成果”

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出台《六盘水市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推进方案》,明确服务内容、方式、时间、地点,为村(居)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治宣传、参与人民调解、帮助解决矛盾纠纷等。同时,将“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纳入对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年度考核。大力推动安置点治理法治化,切实维护村(居)和谐稳定。截至目前,开展安置点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活动500余次,解决法律问题30余个。

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对安置点群众涉及土地承包、财产纠纷、赡养继承、扶贫工程项目合同签订等方面开辟法律“绿色通道”,并将“生态易地扶贫搬迁纠纷”“搬迁户土地权益纠纷”等纳入法律援助事项,推动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法律援助全覆盖。截至目前,累计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办理法律援助30余件,解答各类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

实现调解组织全覆盖。设立学生伤害事故纠纷、劳动人事争议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专业化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将调解委员会的职能、责任和任务延伸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安置点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及时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推动易扶搬迁安置点和谐稳定。截至目前,78个易地扶贫搬迁点配备人民调解员398名,受理调解纠纷案件161件,调解成功150件,调解成功率93%。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