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要闻>>
浙江316家人民法庭贴身贴心为人民
发布时间:2021-04-27 07:13 星期二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东升 王春

江南四月,正是春茶采摘时节。

在浙北茶区安吉,安吉法院梅溪人民法庭庭长肖建平匆匆穿行在香气馥郁的白茶园,忙着去化解一起涉茶纠纷。

在浙南茶区松阳,松阳法院古市人民法庭庭长吴伟平在茶叶交易市场开展巡回审判,把流动法庭搬到茶商身边。

这一南一北的茶园司法风光,正是浙江316家人民法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身贴心为人民服务的缩影与生动写照。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占国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年来,浙江法院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优化人民法庭布局,将司法为民触角延伸到老百姓身边。全省316家人民法庭,积极助推乡村振兴,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了司法力量。

优化布局

筑牢司法为民连心桥

春雨绵绵,记者走进德清县雷甸镇中兴社区,看到雷甸人民法庭副庭长顾敏芳正在调解一起安置房买卖纠纷案。

雷甸镇位于杭嘉湖平原三市交界处,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这些年矛盾纠纷也多了起来,为回应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德清法院于2020年3月新设了雷甸法庭,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及时解决纠纷。

像雷甸法庭这样新设立的人民法庭,全省还有72家。

浙江省重视人民法庭建设,2019年4月,省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改革和优化人民法庭布局加强人民法庭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强化人民法庭建设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浙江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徐建新说,正是以这份文件为依据,两年来,浙江省新增人民法庭73家,形成了以乡镇中心法庭、专业法庭为主,社区法庭和巡回审判点为辅的人民法庭新布局,构建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司法服务新网络,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徐建新介绍,浙江省优化人民法庭布局主要出于四方面考虑:在山区、海岛等交通不便地区设立便利型法庭,有效解决司法资源供给不平衡问题;在乡镇或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新型城镇法庭,推进基层治理和营商环境优化;在电商、金融、环境等案件类型集中的地区设立专业化法庭,服务保障特色产业发展;在案件量较少、不适宜设法庭的地区,设立派驻巡回审判站点,以实现司法服务全覆盖,老百姓打官司“最多跑一次”。

一马当先

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自2003年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浙江得风气之先,“乡村振兴交响曲”随即奏响。

浙江法院一马当先,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前沿阵地作用,依法审理“三农”纠纷案件,妥善处理乡村家事、邻里纠纷,齐心协力加入合奏,使浙江“乡村振兴交响曲”更为激越昂扬动人。

这里是美丽浙江。

湖州定位“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人民法庭保驾护航也各显神通:莫干山法庭推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菱湖法庭提供特色渔乡司法服务,泗安法庭联合巡诊构建矛盾纠纷协同治理体系,织里法庭引导童装企业规范经营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这里是富裕浙江。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至关重要。在象山县定塘镇,定山人民法庭的法官们从春耕到秋收,不时深入橘乡村头田间,举办法律讲座,发放合同范本,化解矛盾纠纷,为果农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绍兴市袍江人民法庭辖区内企业多、涉企纠纷多,为此专门设立了商事纠纷化解中心,联合公安、社保等参与调解,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收案数连续4年下降。还积极探索企业危机处置新机制,审结了一批破产案件,为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与袍江法庭一样,送服务进企业一直是浙江省316家人民法庭的重点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该省人民法庭法官共走访重点民营企业3万余家,帮助企业排查法律风险3000余项,为企业复工复产、乡村经济腾飞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务实创新

深耕诉源治理试验田

人民法庭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试验田。

永康法院龙山人民法庭庭长潘文接扎根基层8年,在当地党委领导下,探索创造了法庭职能前移、各方力量联动、分层过滤递进调解的“龙山经验”。

学习“龙山经验”,永康市2018年开始“抓前端、治未病”,狠抓诉源治理,每年成功调处矛盾纠纷达上万件,把大量诉讼案件消解在法院门外。

平湖市新埭镇素有“无讼”乡土文化传统,为改变近年来诉讼案件高发、案多人少现状,新埭人民法庭推陈出新,自2017年始将“无讼”文化传统引入司法实践,努力在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带来了万人成讼率逐年大幅下降。

总结推广永康、平湖等地经验,从2018年开始,浙江省率全国之先全面探索诉源治理,切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化解在源头,有效减少了诉讼增量。

走进宁波市镇海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骆驼人民法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楼四个“无差别受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笑脸相迎,令人如沐春风,二楼“凤凰智审”等新型设备则令人充分感受到数字化改革带来的便利。

法庭庭长王磊告诉记者,以一站解纷为目标,入驻中心一年来,他们参与指导调解纠纷409件,诉前调解成功纠纷248件。

浙江高院审委会委员、民一庭庭长俞少春介绍,在推进诉源治理中,人民法庭正从过去单一注重办案变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自觉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融入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洪流中,逐步形成了“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化解体系。

2020年,全省89.81%人民法庭收案数负增长,并带动全省法院民事案件收案率下降11.03%,两项均创历史佳绩。

公正高效

开启数字便民新格局

今年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吹响数字化改革集结号。

浙江高院随即作出建设“全域数字法院”重要部署,浙江省316家人民法庭也进入了数字便民新时期。

3月30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桐乡乌镇,桐乡法院乌镇人民法庭宣布打造全国首个“未来智能法庭”。

记者在现场看到,古色古香的江南水乡建筑里,AI法官助理、“微嘉园”、云上物证室等数字化设备、技术无处不在,彻底颠覆了人们脑海中的传统法庭形象。

给人耳目一新的还有上城法院基金小镇人民法庭。

这家法庭位于风景秀丽的杭州玉皇山麓,2019年抽调5名一线法官脱产参与研发,自主研发出了AI法官助理“小智”,探索出了以“人机共融、智审速判”为特征的“凤凰金融智审”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流程智能化审判,有力地保障了区域金融创新发展。

徐建新介绍,近年来,浙江法院大力推动智能化建设与人民法庭工作深度融合,大力推广应用移动微法院等办案新平台。目前,全省所有人民法庭均已实现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掌上调解、电子送达、卷宗同步生成,出现了立案远程化、办案信息化、文书模板化、印章传输数字化的现代化办案新气象。

什么是“微法庭”?简单说来,就是一间房子、一根网线、一块屏。

从2018年开始,杭州在社区、行政村设置“微法庭”2723家,借助浙江移动微法院、浙江ODR、庭审直播等三个智能化平台,就近提供法治教育、纠纷联调和智能司法,打通了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温州市瓯海法院建设“微法庭”注重打造两个“10分钟司法服务圈”:办事群众驱车10分钟可达派出人民法庭、徒步10分钟可达“微法庭”。

4月9日,任桥村村民李大伯在调解书上签完字感慨道:“过去去法院得起个大早,坐好几路公交车。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把问题解决了。这法院的数字化改革确实好!”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