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莎莎
近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检察院组织人民监督员对重大疑难经济犯罪案件开展回头看评查活动,入选江苏省人民检察院2025年“检察机关助力平等保护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的陆某某等人骗取出口退税等案接受了评查。参与评查的人民监督员认为,该案在有效打击重大经济犯罪过程中,能够准确识别筛查破坏市场秩序的“幌子公司”,通过跨区域协作提升了整治质效,建议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将好的经验有效推广。
2014年至2019年,被告人陆某某在明知白银、黄金材料出口不能退税,含金银制品中白银、黄金成本超过一定比例不能退税的情况下,组织相关人员成立多家公司,将白银、黄金材料简单改变物理性状,伪装成“高品质音箱线”等“高科技产品”。将上述道具产品出口后,陆某某等人再将白银、黄金等贵金属从道具产品中分离出售,并以出口“高科技产品”为名申报出口退税,骗取税款超8亿元。
在依法办理案件同时,针对陆某某等人成立多家“幌子公司”,海门区检察院利用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的“幌子公司”数据监督模型对检察业务应用系统进行筛查,发现9家未及时清理整治的涉案“幌子公司”。通过一体化办案监督机制,该线索由该院刑事检察部门移交给行政检察部门,因9家公司涉及省内多个地区,在上级检察机关的协调指导下,海门区检察院发起跨区域司法协作,配合属地检察机关完成了监督前审查调查、证据收集等工作,协作各方在线索定向流转、关键证据共享、会商分析研判、跟踪督促反馈等方面跨区域一体履职、凝聚监督合力。
目前,经涉案公司所在地检察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或移送案件线索,相关主管部门依法对涉案“幌子公司”分别予以相应处理。截至2024年12月,已有3家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1家公司被注销、5家公司被提示风险。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2024年以来,江苏检察机关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最高检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配套实施方案及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聚焦办案和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努力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记者了解到,江苏省人民检察院自觉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省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工作要求,先后制定《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关于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关于服务保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优化营商环境等相关工作列入党组重点进行部署,统筹指导工作开展,实行项目化推进,做实对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保护。
全省检察机关高质效办理各类涉企案件,依法严惩破坏公平竞争领域犯罪,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加大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惩治力度,2024年起诉7618人;聚焦金融、重点工程等领域贿赂犯罪,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加大惩治以行贿手段谋取不正当竞争优势,近期省检察院拟联合省监委制发行贿典型案例6件,共同落实追赃挽损责任。依法严惩企业内部腐败犯罪,省检察院制定工作方案、制发工作提示,摸排全省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对5件涉企内部腐败犯罪案件挂牌督办。
同时,加强对涉企民事生效裁判和执行案件的监督,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受理涉企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1274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226件,提出抗诉29件;受理涉企民事执行监督案件519件,发出检察建议311件。加强对涉企行政诉讼监督行政生效裁判案件和行政违法行为的监督。2024年,全省共办理涉企行政检察监督案件1473件,为国家挽回损失1158.5万元,为企业挽回损失1832万元,推动涉企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275件。聚焦惠企政策落实,共立案办理涉企补贴税费类案件5件,制发检察建议4份,涉及企业178家,助企惠企218万余元。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在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江苏检察机关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省检察院挂牌督办4件重大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与省高院、省公安厅会签办理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指引,加大类案指导力度。完善跨区域协作机制,构建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检察联盟,江苏、安徽等地检察机关建立跨区域案件办理、协同保护工作机制。完善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修改完善《沪苏浙皖检察机关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框架协议》,会签《沪苏浙皖检察机关关于共同推进商业秘密保护的若干意见》。苏州市检察院组织召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沿线九城检察机关工作推进会,共同签署行刑双向衔接跨区域协作意见、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审查指引。
此外,全省检察机关积极加强对外沟通,省检察院牵头与省司法厅、省工商联联合出台《关于深化综合服务保障机制 推进经营主体平等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与省工商联会签《依法护企普法宣传合作框架协议》,形成更强护企合力。织密织实宣传网,充分展示全省检察机关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开展护企普法活动1300余场。
编辑:刘紫薇